“塔“分很多类,每一类塔都有着不一样用途。
一类是寺庙中的建筑,比如佛塔,主要用以体现佛的地位,如山西应县木塔,北京北海公园的白塔;二类是高僧死后存放尸骨舍利,如少林寺的塔林;三类是灯塔,如泉州东西塔,石狮的姑嫂塔;四类是纪念意义的,如滕王阁。
塔原本产生于印度,是佛教的一种建筑物,在传入我国以后,塔又和我国原有的建筑形式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国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的建筑类型。
中国最早的塔
河北省南宫市有座举世闻名的佛塔———普彤塔,它坐落在南宫市普彤寺内,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永平十五年正月十五落成,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比河南洛阳白马寺塔还早建一年。
此塔为八角实心砖塔,共9级,塔高33米,底层直径5米,塔身每级出檐,檐下翘置斗拱。塔的须弥座正南面,有一门洞,直至塔心,塔心下有一砖井,砖井东、西、北三面之上分坐石佛3尊,这种佛龛营造方式,实属罕见。
在风雨剥蚀的漫长岁月中,普彤塔经过魏(三国)、唐、宋等各朝的重修、维修。明嘉靖十五年维修时筹集资金甚多,动工规模较大,按明代建筑风格修塔一新。
1966年邢台地震,塔顶震掉铜佛3尊,均为红铜质菩萨像,最大的一尊是观音菩萨,高41厘米,重8.25公斤,观音菩萨安详地坐于“海天佛国”(东海小岛普陀山)海岸,手扶佛经、口念经语、衣着佛珠、一足蹬着海岸,足下蹬莲,一足伸向海水,水中生莲一株,海水波涛滚滚,上浮海马、鱼、海螺等海生动物和佛经、元宝等物,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普渡众生的庄严形象栩栩如生。
背部刻有铭文:“永平十五年正月十五日摩腾建竺法兰大耳三藏公至太和四年正月初五日海和尚重修至嘉靖十五年七月十五日重建……”。
塔名取“普彤”二字源自于佛经《妙法莲花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解释:“普以周普为义”。
佛学“普渡”指大慈大悲,普渡众生。
“彤”为朱色。
东汉时,娘娘住的皇宫涂朱色,叫“彤庭”,因为塔后普彤寺内供奉着菩萨,塔身及寺均为朱色,故取“彤”字,所以塔取名“普彤塔”。
大雁塔在哪一座城市
1.西安大雁塔介绍
西安大雁塔是中国唐代建筑古迹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大雁塔南广场,是世界文化遗产。大雁塔始建于唐贞观十三年(652),是为纪念玄奘法师取得真经而建造的。
2.大雁塔的历史
大雁塔修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
当时,唐太宗为了纪念唐朝唐朝初年的高僧玄奘法师的建议,决定建造一座用来书存储真经的大型佛塔。
大雁塔最初是7层,高约60米,与现在的大雁塔相比,高度减少了一半。
唐玄宗时期,大雁塔被毁坏,时至唐武宗时期,又将大雁塔修复,并增加了5层,使其高度达到64米。
3.大雁塔的建筑风格
大雁塔的建筑风格是中国传统的佛塔建筑风格。
它是由许多小砖合成的,外表的纹饰丰富,体现了唐代建筑的风格,尤其是釉砖的使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大雁塔作为一座塔,也非常符合佛教的设计概念,没有垂直的墙壁,而是有许多楼梯和平台。
4.大雁塔的文化意义
大雁塔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标志。
同时,大雁塔也是中国佛教文化的代表性建筑之一。
大雁塔里有唐代的经典书籍、佛教文物和绘画等,这些都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让世界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
5.大雁塔的现状
目前,大雁塔成为了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旅游景点,每年有许多国内外游客前来游览。
但是,大雁塔也存在一些问题,因为人民大街和城市规模的改变,大雁塔周围的气候、水质等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同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曾经对大雁塔进行了修缮和保护,这些工程也都是必要的。
6.大雁塔的未来展望
大雁塔的未来发展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既需要加强对大雁塔的保护工作,也需要让广大人民更好地了解大雁塔的历史和文化。
大雁塔已经成为地标性建筑之一,我们还需要让其发挥更多的作用,推动更多人了解中国文化、历史和建筑艺术。
7.结论
总的来说,大雁塔是一座具有世界知名度的古建筑,它不仅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还承载着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大雁塔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同样非常重要,应该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它,让其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