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的危害跟类型、性质等有很大关联。
有好多心律失常并不需要治疗,不会对人体造成太大危害,比如房性早搏,甚至房性心动过速和某些室性早搏,病人没有明显症状,可以不用特殊治疗,对人体的重要器官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害。
对于某些心律失常要高度警惕,一定要很好的控制。
心律失常大部分是无法根治的,只能控制、缓解。
心律失常会对身体造成危害吗?首先就是恶性的室性心律失常,比如频发的室性早搏,室性早搏有R-on-T现象,频率到多少?一般24小时心电图记录下来超过一万次的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就要抢救了,是死亡前兆。
室性心动过速里面的尖端扭转性过速心律失常可以严重影响到血流动力学,影响到心脏、重要器官供血,是可以危及到生命的。
出现这类心律失常,一定要坚决的控制住。
缓慢性心律失常,比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二度Ⅱ以上的、三度房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就是心脏的传导系统,也就是俗称的电线出了问题,传电传不下去了,也会影响到心脏的排血、摄血功能。
有可能引起阿斯综合征,引起大脑供血不足,甚至危及到生命。
对于恶性心律失常一定要控制。
室性心律失常严重吗
●心律失常(过速、过缓、早搏等)是怎么回事?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
心律失常多数由于器质性心脏病引起,如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风心病等,也可由非器质性心脏病引发,如早搏常见于神经紧张、疲劳、饮酒、喝浓茶、咖啡等。
临床多表现为心悸气短、乏力、胸闷胸痛、头晕失眠等症。
心率失常(过速、过缓、早搏等)
成年人窦性心律超过100次/分为过速,低于60次/分为过缓。引起心率失常的原因有各种器质性的心脏病、全身性疾病(感染缺氧、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某些系统疾病(甲低、甲亢、内出血)及焦虑和运动。
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各异,轻者可自觉症状,一般有心悸胸闷或痛、乏力、呼吸急促、头昏、晕厥,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发病率
心律失常的发病率约在10-15%,从人口老年化的发展趋势来看,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在心血管科中可占到15-20%。
高知、高干、高级军官及高收入人群心律失常的发病率高。城市高于农村,我国北方人心律失常的发病率高于南方。
20-90岁均有,以60岁以上居多,男性偏多占60%,年轻女性易患窦性心动过速,老年人易患窦性心动过缓。
●病因
1.器质性心脏病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均可发生心律失常,其中以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肌炎、风湿性心脏病最多见,其次是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塞。
2.非心脏病人(其他疾病)也可发生心律失常,发生率要心脏病人要少。如电解质紊乱、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手术、药物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
3.健康人在活动、饱餐、吸烟、饮酒、失眠等情况下也可发生心律失常。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上主要有窦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以及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等。室性心律失常往往危及生命,各种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都是心律失常。
●临床表现
心律失常的种类很多,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①对心脏搏血、排血量的影响;②是否造成其他脏器,特别是重要脏器如脑、心、肾脏缺血;③是否引起休克、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临床常见如下症状及体征:
(1)跑供血不足:头昏、眼花、失眠、记忆力差、乏力、反应迟钝等。
(2)心律不齐会有心悸、心跳暂停、心跳过强、心慌等感觉。
(3)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绞痛。
(4)当心率过快(超过200次/分)发作时间较长,并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会发生血液动力学障碍。可表现休克、昏厥、阿-斯综合征、急性心力衰竭甚至摔死。
体格检查可发现心律不齐;心音改变,脉搏短促,或呈二、三联律。
●诊断
诊断:对于各种心律失常的正确诊断必须有赖于心电图检查,可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查(24~48小时)、心电自录器等方法取得发作时的诊断记录。
如此小范围的心肌组织坏死不影响心功能,却能消除心肌局部导致心动过速的异常通路,达到根治心动过速的目的。
13、射频消融术后病人出院后有何注意事项?
答:(1)定期复查:出院后1-2周复查心电图一次,以后1-3月复查心电图一次直到半年,必要时复查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及动态心电图;(2)术后1-2周即可进行相对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但应避免重体力劳动或运动,1-2个月后可恢复完全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14、什么是心脏起搏器?
答:心脏起搏器主要由两上部分组成:(1)脉冲发生器,是由密封在金属壳内的电池和电路组成。
电池为起搏器提供能源,目前是体积小且密封的锂电池,可根据起搏器的功能不同持续供电6年以上。
电路是微型的中央处理器,将电池能源转换成电脉冲,刺激心脏跳动。
一、病情观察
1.心律当心电图或心电示波监护中发现以下任何一种心律失常,应及时与医师联系,并准备急救处理。
(1)频发室性早搏(每分钟5次以上)或室性早搏呈二联律。
(2)连续出现两个以上多源性室性早搏或反复发作的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
(3)室性早搏落在前一搏动的T波之上。
(4)心室颤动或不同程度房室传导阻滞。
2.心率当听心率、测脉搏lmin以上发现心音、脉搏消失,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或心率大于每分钟160次的情况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并作出及时处理。
3.血压如患者血压低于10.6kPa,脉压差小于2.6kPa,面色苍白,脉搏细速,出冷汗,神志不清,四肢厥冷,尿量减少,应立即进行抗休克处理。
4.阿--斯综合征患者意识丧失,昏迷或抽搐,此时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血压测不到,呼吸停止或紫组,瞳孔放大。
5.心脏骤停突然意识丧失、昏迷或抽搐,此时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血压为0,呼吸停止或紫绀,瞳孔放大。
二、对症处理
1.阿-斯综合征抢救配合
(1)叩击心前区和进行胸外心脏挤压,通知医师,并备齐各种抢救药物及用品。
(2)静脉推注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
(3)心室颤动时积极配合医师作电击除颤,或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2.心脏骤停抢救配合
(1)同阿-斯综合征抢救配合。
(2)保证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配合医师行气管插管及应用辅助呼吸器,并做好护理。
(3)建立静脉通道,准确、迅速、及时地遵医嘱给药。
(4)脑缺氧时间较长者,头部可置冰袋或冰帽。
(5)注意保暖,防止并发症。
(6)监测记录24h出入量,必要时留置导尿。
(7)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填写特别护理记录单。
3.电击复律。
4.人工心脏起搏。
●一般护理
1.休息对于偶发、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心律失常,不需卧床休息,注意劳逸结合,对有血液动力学改变的轻度心律失常患者应适当休息,避免劳累。严重心律失常者应卧床休息,直至病情好转后再逐渐起床活动。
2.饮食按心血管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3.心理护理按心血管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4.药疗护理根据不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给予相应的护理,如利多卡因可致头晕、嗜睡、视力模糊、抽搐和呼吸抑制,因此静脉注射累积不宜超过300mg/2h;苯妥英钠可引起皮疹,WBC减少故用药期间应定期复查WBC计数;普罗帕酮易致恶心、口干、头痛等,故宜饭后服用;奎尼丁可出现神经系统方面改变,同时可致血压下降、QRS增宽。
Q-T延长,故给药时须定期测心电图、血压、心率,若血压下降、心率慢或不规则应暂时停药。
【健康指导】
1.积极治疗各种器质性心脏病,调整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2.避免情绪波动,戒烟、酒,不宜饮浓茶、咖啡。
3.坚持服药,不得随意增减或中断治疗。
4.加强锻炼,预防感染。
5.定期随访,检测心电图,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6.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应随身携带诊断卡和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药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