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按照其工作原理主要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两大类别。
光学显微镜的构造由光学部分、照明部分和机械部分构成,其中光学部分尤为关键,包括目镜和物镜。
早在16世纪,荷兰和意大利的工匠已经制造出早期的显微镜雏形。
目前,光学显微镜种类繁多,包括明视野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等,如明视野显微镜能提供清晰的图像,而暗视野显微镜则有助于观察微小物体的细节。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偏光显微镜则用于研究物体的特殊性质,如微分干涉差显微镜和倒置显微镜则提供了更精确的观察视角。
与光学显微镜不同,电子显微镜采用电子束作为光源,放大能力和分辨率远超前者。
1938年,Ruska发明的第一台透射电子显微镜开启了电子显微镜的新纪元。
如今,扫描电镜、分析电镜、超高压电镜等多种类型不断涌现,配合多样化的电镜样品制备技术,电子显微镜在生物、医药等领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将物体放大到高达200万倍的惊人程度。
在日常使用中,台式显微镜以其高放大倍率和优良成像质量为实验室内研究提供支持,但体积较大,携带不便。
相比之下,便携式显微镜如数码显微镜和视频显微镜,小巧轻便,便于携带,如博宇公司的数码液晶显微镜,集光学的清晰度、数码功能的拓展、直观显示以及便携性于一体,成为现代观察微小世界的理想选择。
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
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
显微镜分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是在1590年由荷兰的杨森父子所首创。
现在的光学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1600倍,分辨的最小极限达0.1微米,国内显微镜机械筒长度一般是160mm。
暗视野显微镜与光学显微镜的区别在哪
它是在1590年由荷兰的詹森父子所首创。
光学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1600倍,分辨的最小极限达0.1微米。
光学显微镜的种类很多,除一般的外,主要有暗视野显微镜一种具有暗视野聚光镜,从而使照明的光束不从中央部分射入,而从四周射向标本的显微镜.荧光显微镜以紫外线为光源,使被照射的物体发出荧光的显微镜。
结构为:目镜,镜筒,转换器,物镜,载物台,通光孔,遮光器,压片夹,反光镜,镜座,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镜臂,镜柱。
相位差显微镜的结构:相位差显微镜,是应用相位差法的显微镜。
因此,比通常的显微镜要增加下列附件:
(1)装有相位板(相位环形板)的物镜,相位差物镜。
(2)附有相位环(环形缝板)的聚光镜,相位差聚光镜。
(3)单色滤光镜-(绿)。
各种元件的性能说明
(1)相位板使直接光的相位移动90°,并且吸收减弱光的强度,在物镜后焦平面的适当位置装置相位板,相位板必须确保亮度,为使衍射光的影响少一些,相位板做成环形状。
(2)相位环(环状光圈)是根据每种物镜的倍率,而有大小不同,可用转盘器更换。
(3)单色滤光镜系用中心波长546nm(毫微米)的绿色滤光镜。
通常是用单色滤光镜入观察。
相位板用特定的波长,移动90°看直接光的相位。
当需要特定波长时,必须选择适当的滤光镜,滤光镜插入后对比度就提高。
此外,相位环形缝的中心,必须调整到正确方位后方能操作,对中望远镜就是起这个作用部件。
将传统的显微镜与摄象系统,显示器或者电脑相结合,达到对被测物体的放大观察的目的。
最早的雏形应该是相机型显微镜,将显微镜下得到的图像通过小孔成象的原理,投影到感光照片上,从而得到图片。
或者直接将照相机与显微镜对接,拍摄图片。
随着CCD摄像机的兴起,显微镜可以通过其将实时图像转移到电视机或者监视器上,直接观察,同时也可以通过相机拍摄。
80年代中期,随着数码产业以及电脑业的发展,显微镜的功能也通过它们得到提升,使其向着更简便更容易操作的方面发展。
到了90年代末,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晶圆要求显微镜可以带来更加配合的功能,硬件与软件的结合,智能化,人性化,使显微镜在工业上有了更大的发展。
随着CMOS镜头技术在显微镜领域应用的成熟,及数码输出技术的发展,其市面上的视频显微镜,不仅有通过PC机来显示显微图片的视频显微镜,还有显微镜本身有独立屏幕的视频显微镜,例如3R的MSV35;有可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可移动的无线视频显微镜,其都脱离了PC机的显示,例如3R的WM401TV、WM601TV,且其CMOS镜头的显微镜其大小要比传统的显微镜更加精巧,可应用于现场进行显微观测。
在萤光显微镜上,必须在标本的照明光中,选择出特定波长的激发光,以产生荧光,然后必须在激发光和荧光混合的光线中,单把荧光分离出来以供观察。
因此,在选择特定波长中,滤光镜系统,成为极其重要的角色。
荧光显微镜原理:
(A)光源:光源辐射出各种波长的光(以紫外至红外)。
(B)激励滤光源:透过能使标本产生萤光的特定波长的光,同时阻挡对激发萤光无用的光。
(C)荧光标本:一般用荧光色素染色。
(D)阻挡滤光镜:阻挡掉没有被标本吸收的激发光有选择地透射荧光,在荧光中也有部分波长被选择透过。
以紫外线为光源,使被照射的物体发出荧光的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是在1931年在德国柏林由克诺尔和哈罗斯卡首先装配完成的。
这种显微镜用高速电子束代替光束。
由于电子流的波长比光波短得多,所以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达80万倍,分辨的最小极限达0.2纳米。
1963年开始使用的扫描电子显微镜更可使人看到物体表面的微小结构。
显微镜被用来放大微小物体的图像。一般应用于对生物、医药、微观粒子等观测。
(1)利用微微动载物台之移动,配全目镜之十字座标线,作长度量测。
(2)利用旋转载物台与目镜下端之游标微分角度盘,配全合目镜之址字座标线,作角度量测,令待测角一端对准十字线与之重合,然后再让另一端也重合。
(3)利用标准检测螺纹的节距、节径、外径、牙角及牙形等尺寸或外形。
(4)检验金相表面的晶粒状况。
(5)检验工件加工表面的情况。
(6)检测微小工件的尺寸或轮廓是否与标准片相符。
偏光显微镜是用于研究所谓透明与不透明各向异性材料的一种显微镜。
凡具有双折射的物质,在偏光显微镜下就能分辨的清楚,当然这些物质也可用染色法来进行观察,但有些则不可能,而必须利用偏光显微镜。
(1)偏光显微镜的特点。
将普通光改变为偏振光进行镜检的方法,以鉴别某一物质是单折射(各向同行)或双折射性(各向异性)。双折射性是晶体的基本特性。因此,偏光显微镜被广泛地应用在矿物、化学等领域,在生物学和植物学也有应用。
(2)偏光显微镜的基本原理
偏光显微镜的原理比较复杂,在此不作过多介绍,偏光显微镜必须具备以下附件:起偏镜,检偏镜,补偿器或相位片,专用无应力物镜,旋转载物台。
解剖显微镜,又被称为实体显微镜、体视显微镜或立体显微镜,是为了不同的工作需求所设计的显微镜。
利用解剖显微镜观察时,进入两眼的光各来自一个独立的路径,这两个路径只夹一个小小的角度,因此在观察时,样品可以呈现立体的样貌。
解剖显微镜的光路设计有两种:TheGreenoughConcept和TheTelescopeConcept。
解剖显微镜常常用在一些固体样本的表面观察,或是解剖、钟表制作和小电路板检查等工作上。
生物显微镜是用来观察生物切片、生物细胞、细菌以及活体组织培养、流质沉淀等的观察和研究,同时可以观察其他透明或者半透明物体以及粉末、细小颗粒等物体。
生物显微镜也是食品厂、饮用水厂办QS、HACCP认证的必备检验设备。
用途:用于生物学、细菌学、组织学、药物化学等研究工作以及临床度验之用。具有粗微动同轴的调焦机构,滚珠内定位转换器,亮度可调的照明装置,并带有摄影、摄像接口。
透反射式偏光显微镜
透反射式偏光显微镜,随着光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作为光学仪器的偏光显微镜,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阔,许多行业,如化工的化学纤维,半导体工业以及药品检验等等,也广泛地使用偏光显微镜。
XPV-213透射偏光显微镜就是非常适用的产品,可供广大用户作单偏光观察,正交偏光观察,锥光观察以及显微摄影,配置有石膏λ、云母λ/4试片、石英楔子和移动尺等附件,是一组具有较完备功能和良好品质的新型产品.本仪器的具有可扩展性,可以接计算机和数码相机。
对图片进行保存、编辑和打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