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性质不同
1、生态平衡(ecologicalequilibrium)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2、生态系统稳定性即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二、调节过程不同
1、生态平衡: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维护适合人类需要的生态平衡(如建立自然保护区),或打破不符合自身要求的旧平衡,建立新平衡(如把沙漠改造成绿洲),使生态系统的结构更合理,功能更完善,效益更高。
2、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主要是通过反馈(feedback)来完成的。负反馈对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是必不可少的。正负反馈的相互作用和转化,保证了生态系统可以达到一定的稳态。
例如,如果草原上的食草动物因为迁入而增加,植物就会因为受到过度啃食而减少;而植物数量减少以后,反过来就会抑制动物的数量,从而保证了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平衡。
人类对生物圈的破坏性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大规模地把自然生态系统转变为人工生态系统,严重干扰和损害了生物圈的正常运转,农业开发和城市化是这种影响的典型代表;
二、是大量取用生物圈中的各种资源,包括生物的和非生物的,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森林砍伐、水资源过度利用是其典型例子;
三、是向生物圈中超量输入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产品和废物,严重污染和毒害了生物圈的物理环境和生物组分,包括人类自己,化肥、杀虫剂、除草剂、工业三废和城市三废是其代表。
生态平衡的资料有哪些内容
100多年前,位于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大峡谷北缘的凯巴森林是美国最美丽的森林之一,主要由松树、冷杉和云杉等乔木构成,还生长着多种草本植物,这片森林中大约生活着1000只黑尾鹿;每年秋天,印第安人捕猎黑尾鹿,用于制作食物和衣服;森林中的美洲狮、狼等也靠捕鹿充饥。
印第安人与各种生物在这片森林中和谐地生活着。
1906年这个森林被列为国家禁猎区,为了保护黑尾鹿,严禁在林区内捕杀黑尾鹿,但允许猎人捕杀以黑尾鹿为食的美洲狮等。
到1925年,这个森林中的大多数肉食动物被杀掉了。
没有了天敌,黑尾鹿以惊人的速度繁殖,森林中鹿的数量一度达到了10万只。
人类保护鹿群的目的实现了。
可是,这一情况并没有持续很久,鹿群面临着一个新的威胁。
森林几乎被鹿吃光,所有灌木的嫩芽以及鹿能吃到的乔木的叶子和嫩芽都被吃光,严冬和饥饿给鹿群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1925年后,森林中鹿群的数量不再增加,并连续减少;1930年,鹿群数量减少到2.5万只,到1942年,仅存8000只,而且大都身体瘦小,体质衰弱。
在1906年以前的凯巴森林中,每当黑尾鹿的数量增加,就需要森林提供更多的食物,从而造成森林中的植被减少;但是黑尾鹿数量的增加却为森林中的肉食动物提供了更多的食物,丰富的食物使美洲狮、狼等动物的数量增加,肉食动物数量增加又致使黑尾鹿数量下降,从而又使森林植被得到恢复。
如今,森林已面目全非,鹿群喜欢吃的柳树、悬钩子等全部破坏,取而代之的是鹿群所不喜欢吃的野草和灌木,可以说,原有的生态系统已经被破坏,超过了其稳定性阈值。
卡巴森林的故事,是一个重要的经验教训。
事实告诉我们,自然生态系统的成员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其稳定性有自身的调节机制,干扰超过生态系统的稳定阈值,将会造成生态系统的崩溃,表面上看,企图帮助或宠爱某一种生物,其结果必然伤害到另一些生物,结果是适得其反。
澳洲大陆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生态系统,英国人在40年代引入欧洲野兔,结果繁殖成灾,使草原破坏非常严重,当时的澳洲人常常谈兔色变。
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
1859年,一个叫托马斯·奥斯汀的英国人来澳洲定居,随身带来了24只野兔,放养在庄园里,供他打猎取乐。
后来,宠物兔子陆续逃亡到了野外,100年后,奥斯汀绝对没有想到,这24只野兔的上亿“子孙”给整个澳大利亚带来了无尽的烦恼。
野兔发现,这里简直是它们的天堂:有茂盛的牧草,却没有鹰等天敌。它们与牛羊争牧草,啃树干,常常把数万平方公里的植物啃吃精光,严重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导致其他种类野生动物面临饥饿,甚至有灭绝的危险。
专家计算,这些野兔每年至少造成1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澳大利亚人开始想尽办法控制兔子的扩散和繁殖——筑围墙,打猎,捕捉,放毒,引进天敌狐狸等。
但是,兔子的繁殖力极为惊人,一对兔子一年可生下成百上千只兔子。
因此,至今澳大利亚的兔子仍是祸害。
马里温岛的猫灾
马里温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小岛,1945年,南非的第一支探险队来到这里,随船来的几只老鼠也悄悄溜上岸,到了1948年,老鼠成了岛上的霸主,探险队运进了5只猫捕鼠,可是海鸟的味道比老鼠好,猫不抓老鼠却吃鸟,结果猫繁殖到2500只,鸟遭殃了,一年被吃60万只。
夏威夷的蜗牛灾
20世纪30年代,一些商人把非洲的大蜗牛运到夏威夷群岛,供人养殖食用。
有的蜗牛长老了,不能食用,就被扔在野外,不到几年,蜗牛大量繁殖,遍地都是,把蔬菜、水果啃得乱七八糟。
人们喷化学药剂,连续15年翻耕土地也不能除净。
华盛顿州的金鱼灾
美国人长期从日本进口金鱼,1973年,一些金鱼无意间掉落华盛顿州的水里,然后大量繁殖,几年后,金鱼霸占了10个湖泊;湖中的鳟鱼无法与金鱼夺食物,大量减产,杀鱼剂又杀不死金鱼,渔民叫苦连天。
西班牙的螃蟹灾
1976年,西班牙从美国引进5万只蟹苗,放养在一条河的三角洲。
几年,繁殖到几亿只,而当地每年最多只能捕400万只,供人食用。
稻田里的水顺着密密麻麻的蟹洞漏干;螃蟹吃掉水中的鱼虾、水草、浮游生物,稻苗,鱼绝了,鸟没有吃的,也不在这里停留了。
澳大利亚兔灾
兔子并不是澳大利亚土生的,在1859年以前,那里还没有兔子。但在那一年,有一个农民从英格兰带来了一群野兔,共有24只。他完全没有料到,他的这一举动将要引起一场农业灾难。
在澳大利亚,兔子几乎没有什么天敌,所以经过几十年它们已成为一个大问题。
它们吃庄稼,毁坏新播下的种子,啃嫩树皮和牙,并且打地洞损坏田地和河堤。
筑篱笆也不能阻止它们侵入农民的田地。
在几十年时间里,澳大利亚的农业遭受了惨重的损失。
直到1950年,人们又尝试了一种控制野兔的新方法,一种能杀死兔子的病,即粘液瘤病被引入澳大利亚。
科学家先将该病传染给蚊子,然后经蚊子再传染给兔子。
粘液瘤病一经引进,它便在整个野兔群中快速传播。
在澳大利亚东南地区,几乎80%的野兔群被消灭了。
在我国遥远的南海上,有一群岛屿——西沙群岛。
别看这些岛子小,岛上却生长着青翠的树林,生活着各种昆虫和海鸟。
解放军叔叔在这里日夜守卫着祖国的海疆。
小岛上生活很艰苦。
不要说粮食,就连喝的淡水,种菜的土壤也要从大陆上运去。
解放军叔叔不怕困难,在岛上种菜养花,把小岛打扮得象花园一样。
为了改善生活条件,他们自力更生,在岛上养了鸡。
后来,经过不断地繁殖,鸡群越来越多。
只要到林子里转一圈,就可以拾回满满一筐鸡蛋。
可是,没过多久,不知为什么这里的老鼠成了灾。
由于老鼠的危害,岛上的鸡大量死亡。
大白天,一个小时内,二十多只雏鸡就被老鼠咬死;夜里,两、三只大老鼠竟向老母鸡发动了进攻。
由于鼠灾,鸡群越来越少。
侥幸活下来的鸡干脆躲进树林里,再也不敢出来。
“老鼠怕猫,还是请猫帮帮忙吧!”为了消灭老鼠,战士们又把猫带到小岛上。
果然,老鼠就被消灭了。
可是,战士们在岛上巡逻时,又发现低矮的麻枫桐树下有一堆堆鲣鸟的尸体。
经调查,原来是猫作的孽。
猫不仅吃老鼠,同时也危害珍贵的鲣鸟。
鲣鸟是国际重点保护鸟类。
为了不让这群谗猫为非作歹,残害鲣鸟,战士们又养起了狗。
狗的嗅觉很灵敏,一发现猫,就扑上去把猫咬死。
猫少了,老鼠又再次猖獗起来。
狗爱打架,到处汪汪乱叫,搅得小鸟整日不得安宁。
驻守海岛的解放军叔叔感到实在无能为力了,他们只好给科学家写信,请求帮忙解决难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