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半衰期的概念为:一个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是指一个样本内,其放射性原子的衰变至原来数量的一半所需的时间。意义为:半衰期越短,代表其原子越不稳定,每颗原子发生衰变的机会率也越高。
1.元素衰变的过程:
由于一个原子的衰变是自然地发生,即不能预知何时会发生,因此会以机会率来表示。
每颗原子衰变的机率大致相同,做实验的时候,会使用千千万万的原子。
当原子开始发生衰变,其数量会越来越少,衰变的速度也会因而减慢。
2.元素半衰期的错误认识:
第一种:放射性元素的核,经过一个半衰期T,衰变了一半,再经过一个半衰期T,全部衰变完。
第二种:若有4个放射性元素的核,经过一个半衰期T,将衰变2个。事实上,N0个某种放射性元素的核,经过一个半衰期后后剩下的这种核的个数为N0/2,而对于少量的核,是无法确定其衰变半数所需要的时间的。
元素半衰期的改变方法:
1.可以利用时间膨胀效应改变:
根据相对论,时间本身可以被减慢。因此,如果时间被延长,所有经历时间的事物都能被赋予更长的有效寿命。
相对于静止的观察者,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移动会使时间明显减慢。例如,由于时间膨胀,大量的放射性原子在实验室中高速穿过加速环时,其半衰期相对于实验室会延长。这种效果已经被粒子加速器验证了很多次。
2.通过改变原子核周围电子的状态来改变:
在一种被称为“电子俘获”的放射性衰变中,原子核吸收一个原子的电子,并将其与质子结合形成中子和中微子。原子电子的波函数与原子核重叠的越多,原子核捕获电子的能力就越强。
放射性半衰期是什么意思啊
半衰期”这个词的意思就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衰变就相当于死掉了,放射出粒子并转变为另一种元素)时所需要的时间。
例如铀235的半衰期为7.1亿年;氯36的半衰期为40万年;铁59的半衰期为90天。
事实是所有的全衰期都是无穷大。因为从微观来看,一个没衰变的原子是没有新旧之分的,它衰不衰变就像抛硬币一样,是有几率的。所以它有可能在下一瞬间就衰变,也有可能比太阳活的都长。
因此假如把有限个还没衰变的原子放在一起,一周以后发现这些原子衰变了一半,那么一周就是它的半衰期(这是理想情况,就像硬币抛得次数越多正面的概率越趋近于0.5,实际上应该是实验多次后的统计结果)。
再过一周,剩下的一半中又衰变了一半,也就只剩了四分之一。再过一周,剩下的四分之一又...循环反复。
爱因斯坦定律
当原子开始发生衰变,其数量会越来越少,衰变的速度也会因而减慢。例如一种原子的半衰期为一小时,一小时后其未衰变的原子会剩下原来的二分一,两小时后会是四分一,三小时后会是八分一。
原子的衰变会产生出另一种元素,并会放出阿尔法、贝塔粒子或中微子,在发生衰变后,该原子也会释出伽_射线。
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守恒公式E=mc^2;,衰变是其中一个把质量转为能量的方式。通常衰变所产生的产物多也是带放射性,因此会有一连串的衰变过程,直至该原子衰变至一稳定的同位素。
百度百科——半衰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