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态监测是故障诊断的基础和前提
故障诊断是对监测结果的进一步分析和处理,诊断是目的。
状态监测通常是指通过监测手段监视和测量设备或零部件的运行信息和特征参数(如振动、声响、温度等等)。
当监测结果不需要作更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而是以有限的几个指标就能确定设备的状态(例如当特征参数小于允许值时便认为是正常,否则为异常;以超过允许值多少表示故障严重程度;当达到某一设定值或极限值时就要停机检修等),这就是简易诊断。
所采用的系统常称为监测系统或简易诊断系统。
由此可见,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是相互关联的。
故障诊断不仅要检查出设备是否发生了故障,还要对设备发生故障的部位,产生故障的原因、性质和程度等做出正确的判断,即要做出精密诊断。
故障诊断人员不仅要了解监测、诊断系统,而且对设备的结构、特性、动态过程、故障机理及发生故障后的维修、管理工作等更要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从这一角度来看,故障诊断和状态监测是有区别的。
一个高性能的监测、诊断系统必须是集现代监测技术与现代分析诊断技术于一体的,达到良好确诊率的系统。
设备故障诊断系统包括什么
设备故障信息的获取方法包括主观判断和客观判断的说法是正确的。
主观判断主要是通过人的感官和经验来评估设备的工作状态。
操作员或维修人员通过观察设备的外观、听设备的声音、触摸设备的温度和振动等方式,来判断设备是否出现异常。
主观判断具有灵活性和即时性,能够快速地对设备状态做出初步评估。
但同时,主观判断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人员的经验和技术水平,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客观判断则是通过各种检测工具和仪表来获取设备的工作参数,如温度、压力、电流、电压、振动等,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确定设备的状态和故障类型。
客观判断具有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不受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
然而,客观判断需要相应的设备和专业的分析人员,成本相对较高,且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无法及时获取到相应的数据。
设备故障信息的获取注意事项:
1、准确性:确保所收集的信息是准确和可靠的。无论是通过人的感官观察还是通过工具检测,都需要确保数据的真实性。不准确的信息可能会导致错误的诊断和处理,进而延误维修或造成更大的损失。
2、完整性:在收集故障信息时,应尽可能全面地获取与故障相关的所有数据。
这包括设备的运行记录、报警记录、维护记录、环境参数等。
完整的信息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故障的背景和原因,为后续的故障诊断和处理提供充分的依据。
3、即时性:设备故障信息的获取应具有即时性,特别是在关键设备或生产线上。
及时的故障信息可以快速触发相应的应急措施,减少故障对生产的影响。
同时,即时的信息也有助于准确捕捉故障发生的瞬间状态,为后续的深入分析提供线索。
4、安全性:在获取设备故障信息的过程中,应始终注意操作的安全性。
确保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不会对人员造成伤害,也不会对设备造成进一步的损坏。
对于某些高风险或复杂设备的故障信息获取,可能需要采取特定的安全措施或使用专业的工具和设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