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第一产业是什么?
第一产业:农业
第二产业:工业
第三产业:服务业
我国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和第一产业是什么?
1.农业
2.农业
中国的第一二三产业都分别是什么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我国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分别是什么
我国对三次产业的划分始于1985年。当时为了适应建立国民生产总值统计的需要。
,国家统计局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报告中首次规定了。
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范围。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国民经济行业变化较大。为了及时准确地反映。
我国三次产业的发展状况,同时更好地进行国际比较,2003年,国家统计局在2002年。
修订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对原三次产业
的划分范围进行了调整,制定了新的《三次产业划分标准》,从2003年5月发布之日。
起开始实施。新的三次产业划分范围具体如下: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
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
、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
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
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
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
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分别指?
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共分为20个门类,按三产业划分如下:第一产业(1个门类):指农、林、牧、渔业(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
第二产业(4个门类):包括⑴采矿业;⑵制造业;⑶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⑷建筑业。
第三产业(15个门类)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包括: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⑵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⑶批发和零售业;⑷住宿和餐饮业;⑸金融业;⑹房地产业;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⑻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⑼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⑽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⑾教育;⑿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⒀文化、体育和娱乐业;⒁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⒂国际组织。
什么是中国第四产业?
下面是我搜集的三个辞典的解释,希望对你有用^-^。
证券投资大辞典:
第四产业
目前对第四产业的概念含义的界定说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1)对从三次产业中分化出来的属于知识、技术和信息密集的产业部门的统称。
它包括:设计、生产电子计算机软件及其服务部门,咨询部门,应用微电脑、光导纤维、激光、遗传工程的新技术部门,高度自动化、电气化部门,等等。
(2)有人主张把“信息产业”(知识产业)独立作为第四产业。
它包括电讯、电话、印刷、出版、新闻、广播、电视等传统的信息部门和新兴的电子计算机、激光、光导纤维、通讯卫星等信息部门。
主要以电子计算机为基础,从事信息的生产、传递、储存、加工和处理。
(3)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则把从第三产业中划分出来的“情报部门”作为第四产业。
对此所下的定义为:情报活动包括情报的提供、加工或按原始目的分类;情报工作者包括管理者、干事和秘书,以及建立和维护情报基础结构的从业人员。
据联合国《经济与发展组织观察员》杂志1981年11月号刊文介绍,第四产业在国民核算术语中被称为“一次情况部门”,其产值在60年代初期和70年代中期的增长幅度较大。
新语词大词典
第四产业
在我国通常指信息产业部门。美国学者则以其为当代某些小型服务项目的总称。△目前,第四产业在美国正方兴未艾。(《科技日报》1987年4月17日)。
新时期新名词大辞典
第四产业
又称知识产业或信息产业。
在国民经济中按照特定标准划分出的一个部门。
一般认为农业、畜牧业、渔业等为第一产业;制造业、建筑业、运输业等为第二产业;商业、金融业、饮食服务业等为第三产业。
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人们把从事各种信息工作的部门称为第四产业。
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处理设备的发展,为知识产业的兴起奠定了物质基础。
情报服务是这一产业的重要领域。
虽然在工作上图书情报部门也具有服务性质,但与一般提供物质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的商业服务不同,它是以提供信息产品为主要服务内容,这种服务的本质是开***报资源。
情报服务的行业除图书馆网络、情报中心外,还有专利局、广告业、信托业、企业顾问公司、统计局等各种知识和信息的专门服务部门。
目前,知识产业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所涉及的范围和内容也在发展中。
我国的产业是怎样划分的?
经济研究和经济管理中,经常使用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两大领域、两大部类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资源密集度分类法和国际标准产业分类。
(一)两大领域、两大部类分类法。
这种分类法就是按生产活动的性质及其产品属性对产业进行分类。
按生产活动性质,把产业部门分为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和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两大领域,前者指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并创造物质产品的部门,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商业等;后者指不从事物质资料生产而只提供非物质***的部门,包括科学、文化、教育、卫生、金融、保险、咨询等部门。
(二)三次产业分类法。
这种分类法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
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
这种分类方法成为世界上较为通用的产业结构分类方法。
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具体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交通运输辅助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等。
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科学研究业等。
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以及军队、警察等。
(三)资源密集程度分类法
这种产业分类方法是按照各产业所投入的、占主要地位的资源的不同为标准来划分的。根据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三种生产要素在各产业中的相对密集度,把产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1、劳动密集型产业。
指进行生产主要依靠大量使用劳动力,而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程度低的产业。
其衡量的标准是在生产成本中工资与设备折旧和研究开发支出相比所占比重较大。
一般来说,目前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指农业、林业及纺织、服装、玩具、皮革、家俱等制造业。
随着技术进步和新工艺设备的应用,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资本密集度也在提高,并逐步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分化出去。
例如,食品业在发达国家就被划入资本密集型产业。
2、资本密集型产业。
指在单位产品成本中,资本成本与劳动成本相比所占比重较大,每个劳动者所占用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金额较高的产业。
当前,资本密集型产业主要指钢铁业、一般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运输设备制造业、石油化工、重型机械工业、电力工业等。
资本密集型工业主要分布在基础工业和重加工业,一般被看作是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基础。
3、技术密集型产业。指在生产过程中,对技术和智力要素依赖大大超过对其他生产要素依赖的产业。目前技术密集型产业包括:微电子与信息产品制造业、航空航天工业、原子能工业、现代制药工业、新材料工业等。
当前以微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正迅猛发展,成为带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因此可以说,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水平将决定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和经济增长的前景。
(四)国际标准产业分类
为使不同国家的统计数据具有可比性,联合国颁布了<&g......>>。
中国的第一二三产业分别是什么
分类标准有好些种,流行的说话是:
农业、工业(制造业)、服务业
我国有几大产业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产业革命往往是由于制造业的革命引发的一场导致三大产业全面变革。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
具体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交通运输辅助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等。
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科学研究业等。
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以及军队、警察等。
资源密集程度分类法这种产业分类方法是按照各产业所投入的、占主要地位的资源的不同为标准来划分的。
根据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三种生产要素在各产业中的相对密集度,把产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1、劳动密集型产业。
指进行生产主要依靠大量使用劳动力,而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程度低的产业。
其衡量的标准是在生产成本中工资与设备折旧和研究开发支出相比所占比重较大。
一般来说,目前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指农业、林业及纺织、服装、玩具、皮革、家俱等制造业。
随着技术进步和新工艺设备的应用,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资本密集度也在提高,并逐步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分化出去。
例如,食品业在发达国家就被划入资本密集型产业。
2、资本密集型产业。
指在单位产品成本中,资本成本与劳动成本相比所占比重较大,每个劳动者所占用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金额较高的产业。
当前,资本密集型产业主要指钢铁业、一般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运输设备制造业、石油化工、重型机械工业、电力工业等。
资本密集型工业主要分布在基础工业和重加工业,一般被看作是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基础。
3、技术密集型产业。
指在生产过程中,对技术和智力要素依赖大大超过对其他生产要素依赖的产业。
目前技术密集型产业包括:微电子与信息产品制造业、航空航天工业、原子能工业、现代制药工业、新材料工业等。
当前以微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正迅猛发展,成为带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
因此可以说,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水平将决定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和经济增长的前景。
现代制药工业的基本特点包括()
以下为2009年医药工业前100排名,可以此为依据分析地区的医药工业情况。
排名企业名称
1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包括:扬子江药业集团上海海尼药业有限公司)。
2哈药集团有限公司(包括:哈药集团三精制药有限公司)。
3修正药业集团
4石药集团有限公司(包括:石药集团中诺药业(石家庄)有限公司,石家庄制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石药银湖制药有限公司)。
5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包括: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天士力帝益药业有限公司,天津天士力现代中药资源有限公司)。
6威高集团有限公司
7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包括: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华北制药集团制剂有限公司)。
8东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9太极集团有限公司(包括: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太极集团绵阳制药有限公司,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太极集团重庆桐君阁药厂有限公司,太极集团重庆中药二厂,太极集团四川太极制药有限公司,太极集团浙江东方制药有限公司,太极集团四川天诚制药有限公司)。
10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包括:安徽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万辉双鹤药业有限公司,西安京西双鹤药业有限公司,山西晋新双鹤药业有限公司,北京双鹤现代医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11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包括:深圳九新药业有限公司)。
12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13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包括: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齐鲁天和惠世制药有限公司,齐鲁安替制药有限公司)。
14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包括: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维生素厂)。
15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16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包括: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江西科伦药业有限公司,湖南中南科伦药业有限公司,黑龙江科伦制药有限公司,山东科伦药业有限公司,湖北拓朋药业有限公司,昆明南疆制药有限公司,辽宁民康制药有限公司,四川珍珠制药有限公司,四川新元制药有限公司,黑龙江科伦药品包装有限公司,四川科伦药用包装有限公司,吉林科伦康乃尔制药有限公司,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安分公司,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仁寿分公司)。
17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8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包括:重庆药友制药有限公司,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重庆凯林制药有限公司,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克隆生物高技术有限公司)。
19瑞阳制药有限公司
20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包括:开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河南辅仁堂制药有限公司,河南辅仁怀庆堂制药有限公司,河南同源制药有限公司)。
21山东药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22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23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24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包括: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鲁南厚普制药有限公司)。
25赛诺菲安万特(杭州)制药有限公司
26仁和(集团)发展有限公司
27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包括: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丽珠集团珠海保税区丽珠合成制药有限公司,上海丽珠制药有限公司,丽珠集团福州福兴医药有限公司,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丽珠集团新北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丽珠集团珠海保税区丽达药业有限公司)。
28山东新华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9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
30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
31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32华润东阿阿胶有限公司
33浙江升华拜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34先声药业有限公司(包括:海南先声药业有限公司,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南京东捷药业有限公司,江苏延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5寿光富康制药有限公司
36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37利君制药(包括: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
38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包括:山东鲁抗医药集团赛特有限责任公司)。
39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40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
41山东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42江苏康缘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包括: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连云港康贝尔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连云港市和兴堂中药材饮片加工厂)。
43秦皇岛骊骅淀粉股份有限公司
44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包括: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天心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明兴制药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光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百特侨光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45山东淄博山川医用器材有限公司
46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47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48美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49成都地奥集团
50安徽丰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51浙江尖峰药业有限公司
52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
53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54武汉人福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5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56山东仙河药业有限公司
57山东鲁抗辰欣药业有限公司
58欧姆龙(大连)有限公司
59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60江苏奥赛康药业有限公司
61东港工贸集团有限公司
62天圣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3黑龙江省珍宝岛制药有限公司
64江苏苏中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5华兰生物工程股分有限公司(包括:华兰生物疫苗有限公司)。
66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
67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68山西威奇达药业有限公司
69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包括:上海现代哈森(商丘)药业有限公司)。
70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71桂林三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包括: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三金集团桂林三金生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三金集团湖南三金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72宁夏启元药业有限公司
73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
74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
75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76黑龙江葵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77安丘市鲁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78菏泽睿鹰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79北京费森尤斯卡比医药有限公司
80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包括:桂林益佰漓江制药有限公司,海南长安国际制药有限公司)。
81深圳致君制药有限公司
82迪沙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83江苏联环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84江苏亚邦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包括:江苏亚邦爱普森药业有限公司,江苏亚邦生缘药业有限公司,江苏亚邦强生药业有限公司)。
85横店集团康裕药业有限公司
86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
87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
88山东天力药业有限公司
89福建省福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90四川蜀中制药有限公司
91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92安斯泰来制药(中国)有限公司
93上海新先锋药业有限公司
94咸阳步长制药有限公司
95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96辽宁诺康生物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97北京泰德制药有限公司
98浙江海力生制药有限公司
99山东新华医械集团
100上海百特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以下为行业发展趋势:
最近一年,国内医药行业频现巨头整合,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药集团”)与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实集团”)的医药板块率先实现合并成立新上药;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国药集团”)继去年合并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生集团”)之后于今年4月12日成功重组了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以下简称“医工院”)成立新国药;就在这之前的10天,华润集团与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署了《关于共同发展医药产业和微电子产业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华润正式将北药囊入怀中,成立新华润。
至此,随着国内医药三大巨头的兼并重组完成,2009年以来医药行业的并购交易金额达到了2000年以来的最高峰,医药市场的竞争格局明显发生了改变,中国医药行业正式步入三国时代。
新国药、新华润、新上药3家座次排定,重新排座后的行业大佬们浮出水面,近期国家要求的在国内形成几个医药领袖集团的设想已初步实现。
新国药
中国医药行业内当仁不让的老大仍是新国药集团。
4月12日,医工院整体并入国药集团,成为其全资子企业。
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由127户调整为126户。
医工院整体并入对国药意思重大。
虽然国药集团作为国内医药行业的绝对龙头,但在其利润构成中,80%来自于国药控股代表的医药企业,即便重组的中生集团生物制品有持续高利润贡献,也始终难掩国药在医药工业上的明显短板。
更迫切的问题在于,先行整合出山的新上药稳踞华东,央企另一巨头华润集团一直从未停止收购的野心和脚步,在新医改基层下沉的推动下,各地区域龙头也并不甘示弱,纷纷结盟对抗。
“内忧外患”之下,医工院之于国药,已经是必须拿下的一张王牌。
在中国医药研究领域,医工院一直是一个骄傲的存在——作为央企序列中唯一的医药行业科研院所,医工院曾先后隶属于中央企业工委、国务院国资委。
沪深股市医药板块中有30余家上市公司以其输出的科研成果作为主要产品,2010年目标营收15亿元,主业是创新药物的研发、药品生产、销售,研发力量全国首屈一指。
尽管其年营业收入不足10亿元,但它强大的科研力量,成为国药集团的产业发动机和裂变器。
医工院下属的两家工业企业,现代制药和上海现代药物制剂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业绩均很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甚至很难估价。
4月22日,中国医药集团与山西威奇达药业(以下简称“威奇达”)在山西大同签署协议,国药集团正式开始对威奇达的重组工作。
国药集团承诺将通过股权收购和增资扩股的方式,对威奇达实现控股。
这是国药集团在医药工业领域展开自主并购的第一步,意思重大,能加速国药实业化进程,同时并购威奇达之后,国药肯定会在山西打开一个突破口,将其他业务引入这一区域。
威奇达是国内医用中间体7-ACA的主要生产商,该中间体的直接下游产品就是头孢曲松钠。
中国是抗感染药品使用大国,全国抗感染类药品以年均17%左右的速度迅猛增长,2009年全国抗感染类药品的市场规模已超过400亿元。
头孢曲松钠一直是抗生素中销售金额排名首位的药物。
2008年,中国药学会曾对全国22家医院进行统计,头孢曲松钠用药金额达到2.6978亿元,远超其他药品。
石药集团和福州抗生素集团是7-ACA的生产大户,年产能为1600吨左右。
威奇达列第三位,约1000吨,健康元等企业年产能都在800吨以下。
在重组协议中,国药集团表示将进一步扩大威奇达的产能,实现1200吨7-ACA和300吨克拉维酸的生产规模。
并计划到2015年,实现威奇达的销售收入超过30亿元。
作为国资委整合医药央企的平台,在拿下医工院与威奇达之前,国药集团已经于2009年9月16日将中生集团收入囊中。
中生集团携独家垄断的疫苗业务和血液制品业务,化入国药集团庞大金刚之身,对国药具有绝对重要意思。
中生集团弥补了国药集团欠缺的血液和疫苗业务。
此举在医改近万亿大工程之中,与国资委将国药集团打造成贸科工一体化运营的大型医药集团的长期战略不谋而合。
中生集团成为国药集团的第八个业务板块——此前中生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疫苗和血制品生产供应商,主要从事疫苗、血液制品、诊断试剂三类生物制剂的制造销售,中国90%的计划疫苗出自中生集团,其2008年收入49亿元。
目前,按照国药集团董事长宋志平的设想,2010年底前国药集团销售排名要挤进前40,进入中央提出的“30~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企业”中的前30位。
2009年,国药集团实现营业收入650亿元、实现利润36.3亿元,位列医药行业国内第一,在129家央企中,两项指标分别排名第50位和38位。
今明两年,国药对销售收入的目标分别设定为800亿和1000亿元。
国药集团远期目标是在2015年进入世界500强。
而根据国药集团的预测,届时世界500强的入围门槛,就销售收入而言大约是1600亿元左右。
新华润
华润医药集团是国资委“打造央企医药平台”的另一手牌。
华润在重组央企华源集团、三九集团医药资源的基础上,成长为大型药品制造和分销企业。
华润医药年营业额逾270亿元,旗下拥有北京医药、三九医药、华润东阿阿胶等知名医药企业,直接或间接控股三九医药、东阿阿胶、双鹤药业、万东医疗等多家上市公司。
医药产业与消费品、电力、地产并列为华润集团的一级利润中心。
华润已经在医药板块占据了上海、北京和深圳三大主力市场,区域布局相对成型。
在医改去年出台的药物基本目录利好下,在OTC和中药制药方面具有品牌优势的三九医药,无疑又给华润注入了新的活力。
华润和北药已于2010年4月2日下午在京与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署了《关于共同发展医药产业和微电子产业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华润增持北药股份可能锁定在5%~10%之间。
战略协议的签署,使华润集团成功完成排名三进二的转变。
此次华润重组北药意义重大。
2006年12月,华润20亿元现金收购华源持有的北药50%股份,成为北药集团第一大股东后,华润其实一直未介入北药集团的经营管理,几年来其进一步增持的愿望一直未得到北京市政府明确表态。
同时,随着国药集团重组中生集团、医工院宣布完成,华润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如再不能抓住北药,将被对手甩开。
同时,国资委重新确定国药集团为央企医药平台,华润很有压力,希望通过这次整合,旗下的华润医药集团的医药资产与北药集团合并,而华润将很可能以北药集团为基础打造华润新医药集团的平台,重新获得在央企医药界中的地位。
重组北药后,华润控制的医药资产将包括北药、华润三九、东阿阿胶,涵盖中药、保健品、医药流通与医疗器械领域。
不仅可以使华润以北药集团为基础打造一个全新的华润医药集团平台,还可以形成“上有北药”、“下有三九”的医药格局,整体规模也超越新上药而位居国内第二位。
北药2009年销售收入269亿元,在中国医药企业中排名第三。
拿下北药,则华润医药2009年的收入即可增至337亿元,超过新上药,在规模上排名国内第二位。
新上药
新上药集团虽然已经跌至行业第三,但谋求整合壮大实力的动作很早就开始了。
2009年10月,上药集团旗下上海医药通过吸收合并、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对上实集团和上药集团的医药资产进行整合,一个新上药浮出水面,成为上海国资旗下的医药产业资源整合平台。
2010年伊始,新上药又一口气收购四家外地医药企业,与广州中山医药有限公司、山东商联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和常州亚邦药业3家公司签订收购框架协议。
2009年,新上药总资产从80亿元跃升到223亿元,销售收入从230亿元跃升到300亿元,实现净利润8.8亿元,成为当时仅次于国药集团的国内第二大医药集团,而如今则已经被华润甩在身后。
虽然不属于央企序列,但重组后的新上药集团的医药商业销售规模已稳居华东地区第一。
上药方面的规划是,2012年收入达500亿元,2013年过亿的品种超过35个,2015年收入达到800亿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