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在185nm和204nm处有两个强吸收带,分别称为E1和E2,是由苯环结构中三个乙烯的环状共轭系统的跃迁所产生的,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
若苯环上有助色基团的话,由于n-π共轭,使E2吸收带向长波长方向移动,一般在210nm左右。
若有生色集团而且与苯环π-π共轭,则E2吸收带与K吸收带合并且发生深色移动。
所以苯胺的吸收波长要较长些!
苯胺是什么共轭体系构型
带正电。
苯胺应该是pKb。
酸常数是Ka,碱常数是Kb。
苯胺(C₆H₅NH₂)的pKa指的是其共轭酸(C₆H₅NH₃+)的电离程度。
C₆H₅NH₃+<==>C₆H₅NH₂+H+。
pH=pKa+lg[C₆H₅NH₂]/[C₆H₅NH₃+]。
lg[C₆H₅NH₂]/[C₆H₅NH₃+]=pH-pKa>0。
作为一个平衡常数,酸度系数Ka是以反应物与化合物,更准确的应是质子化状态(AH)与脱质子化状态(A)的自由能差ΔG°来计算。
分子的相互作用偏向脱质子化状态时会提升Ka值(因[A]与[AH]的比增加),或是降低pKa值。相反的,分子作用偏向质子化状态时,Ka值会下降,或提升pKa值。
举例假设AH在质子化状态下释放一个氢键给原子X,这个氢键在脱质子化状态下是欠缺的。因质子化状态有着氢键的优势,pKa值随之而上升(Ka下降)。pKa值的转移量可以透过以下方程式从ΔG°的改变来计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