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化银是一类由金属银与卤素元素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广泛应用于感光材料领域,其中碘化银(AgI)作为卤化银中的一员,具有独特的性质和用途。
碘化银化学式为AgI,其式量为234.77。
碘化银有两种晶体形态,分别是α黄色六方晶和β橙色立方晶,其中α晶密度为5.683克/厘米3,于146℃转换为β晶;β晶密度为6.010克/厘米3,熔点为558℃,沸点为1506℃。
碘化银在光线下变色,最终变为黑色。
它几乎不溶于水,容易与稀酸反应,但在氨水中微溶,并能溶于氰化钾溶液。
碘化银的主要用途在于制造照相底片或感光纸,以及在人工降雨方面。
通过由硝酸银溶液逐渐加入碘化钾溶液制得碘化银,制备过程需要在暗室或红光下进行以避免光线影响。
碘化银的感光性是其在感光材料中的核心特性,它作为光敏物质,对光线的敏感性决定了其在感光应用中的性能。
卤化银感光材料是以卤化银微晶作为光敏物质的感光材料,卤化银微晶的尺寸一般在0.1~1微米之间,薄片颗粒宽度可达15微米,厚度仅十分之几微米。
这类材料主要由支持体和涂在支持体上的乳剂层构成。
支持体可以是玻璃板、纸基、醋酸纤维素片基或聚酯片基,乳剂层的组成包括明胶和卤化银。
不同用途的感光材料会采用不同的支持体,并在支持体上涂布乳剂层,有时还会加上保护膜。
碘化银作为卤化银的一种,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人工降雨。碘化银在光线下分解并吸收大量热能,促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形成降雨,这一特性使其成为人工降水的有效手段。
卤素与银形成的化合物,除氟化银外均为沉淀,氟化银、氯化银为白色,溴化银为淡黄色,碘化银为黄色。
溴化银和碘化银什么颜色沉淀
1.碳酸银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其新制得的形态为浅黄色粉末。
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颜色会变暗,并且具有极强的感光性。
碳酸银可以溶解于氨水、稀硝酸、氟化钾和硫代硫酸钠溶液中,但在水和醇中不溶。
为了避免光的影响,需要将其保存在避光的环境中。
2.碳酸银的应用范围广泛,主要用于生产电影胶片、彩色照相乳剂和光胶片等感光材料。
此外,它还用于电镀、制造导电黏合剂、银锌电池以及作为其他银盐和催化剂的原料。
在医药领域,碳酸银用作杀菌剂,同时也在陶瓷行业等领域得到应用。
3.溴化银呈现为浅黄色结晶或粉末,无气味,且在光照下颜色会变深。
它能够溶解于饱和氯化钠和饱和溴化钾的混合溶液中,以及氰化钾溶液和浓氨水。
此外,它微溶于碳酸铵溶液、硫代硫酸钠、硫氰酸钾溶液和稀氨溶液,但在水和乙醇以及多数酸类中不溶。
4.碘化银同样是浅黄色的,可以是无定形粉末或是六方、立方结晶,无气味。
碘化银在空气中会与光作用逐渐变为黑色。
它能够与沸的浓酸缓慢反应,但不与热的氢氧化碱溶液反应。
碘化银易溶于氰化碱和碘化碱溶液,也溶于浓的氢碘酸、溴化碱、氯化碱等溶液,几乎不溶于水和其他酸以及碳酸铵溶液。
在化学反应中,碘化银常作为沉淀存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