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硕大无比的磁场,南北两极为它的中心,所发出的磁力,使得地面磁场的平均强度达到0.5高斯/平方米。
正是由于这种天然的磁场生物圈环境,才对人类的生长、繁殖和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地磁场总强度降低时,人类的性成熟相应要加快,而身高增长则略微减慢,例如巴西里约热内卢出生的小孩比起美国同时出生的小孩要矮一些。
地球上磁场总强度最低值,恰好在南美洲范围内,而非洲地磁场总强度较高,因而中非卢旺达男子的身高,超过欧洲男子。
人类如果长期顺地磁方向生活,可使体内各个系统、器官和细胞有序化,从而产生生物磁化效应,使各器官机能得到协调和恢复。
人类的一些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中风等,均与地磁场指数的月平均值紧密相关。
地磁异常区发病率较高,如俄罗斯库尔斯克地区磁铁矿引起的局部磁异常区内,高血压发病率比正常磁场区高125%~160%。
我国黄河流域以北位于东亚大陆磁异常区的一些地方,冠心病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南方。
近年来,科学家研究发现,某些顽固性头疼、失眠、关节痛等症状的出现与现代生活中地磁减弱有着密切的关系。
现代社会里,越来越多的人工作和生活在高楼大厦内,加上汽车穿梭,电线、管道如网,扰乱了大自然磁场,造成人体磁力不足,由此,便出现了各种自律精神失调症状。
因此,现代人应补充磁力,调整体内磁平衡。
有条件的可长饮磁化水,以给细胞充磁;也可在饮食中补充各种矿物质。
同时加强体育锻炼,这是由于电解质是产生生物电磁不可缺少的物资,体育运动是促进剂,推动肌体产生生物电磁,然后通过自身调节,达到磁平衡。
另外,有研究称睡眠应当采取头北脚南的方向。
原因在于地球磁场是南北方向,磁场具有吸引铁、钴、镍的作用。
人体血液也含有这三种元素。
在东北广大农村,由于火炕的位置与平房一致,多数人家又是北面炕,所以睡的方向与地球磁场的方向相同。
然而,城市楼房卧室的床位方向,恰好与上相反。
南北向睡眠能促进地球磁场吸引铁、钴、镍,而东西向睡眠不仅不利于磁场的吸引,而且还改变这三种元素在人体内的分布。
当这三种元素分布改变时,则影响其生理作用,还会出现功能障碍。
此外,南北向睡眠,使人体内的生物电流方向与地球磁场方向平行,在地球磁场的作用下,气血运行畅通,能量减少,早晨醒来,感到精力充沛。
当仰卧睡眠时,面部肌肉保持松弛状态,使面部皱纹逐渐消失。
相反,若俯卧睡眠,面部、胸部和腹部都受到挤压,影响呼吸和局部血液循环,使面部臃肿。
在太阳活动高峰年应注意睡眠保健。
太阳活动的结果,表面黑子增多,向外喷射高能带电粒子流和强电磁波,使地磁场的活动更剧烈。
除此之外,太阳的物理辐射(有害的紫外线辐射和X射线辐射)也更加剧烈。
这种有害的射线来源于地核深处,穿透力极强,可轻而易举地穿透地面、水泥板。
若辐射焦点正好辐射到人体,而人体会受害而发生一些怪病。
因此,当人体感到不适时,又出现某些不明原因的病症,应立即采取措施——移动床位,以避开辐射焦点。
微波管
微波管,工作在微波波段的真空电子器件。
电磁波谱中的微波波段通常指频率在300兆赫到3000吉赫,对应波长在1米~0.1毫米之间的电磁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微波雷达出现后,微波管迅速得到大量应用。
20世纪50年代以来,它的应用已迅速扩展到微波中继通信、卫星通信、电视广播、导航、能量传输、工业和民用加热、科学研究等方面。
地球磁场多少高斯
指南针之所以能够“指南”是因为地球是个大磁体,也有南北两极,在地球表面赤道地区的磁场强度在0.29~0.40高斯之间,两极地区的强度略大,地磁北极约0.61高斯,南极约0.68高斯。
虽然都不大,但也足以是指南针发生作用,用来指引方向。
而磁场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所以如果在太空中,近地轨道(200千米以内的高度)还好,地球磁场的强度还能勉强使指南针发生偏移,但这个高度比空间站的轨道高度都低,中国空间站轨道高度为400~450千米,而国际空间站轨道高度也在379~403千米,在这个高度上,地球磁场强度已经很微弱了,而指南针受到的其他方面的影响也比较大,例如太阳风等,指南针基本就无法像在地球表面那样工作了。
其实,就算再地面上,指南针有时也会无法正确指示方向,比如当太阳活动剧烈时,会在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磁暴是全球同时发生的强烈磁扰,这时就算维度比较低的地区也能看到美丽的极光。
而极光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
受地球磁场的影响,沿着地球磁力线高速进入到南北磁极附近的高层大气中,与高空大气中的氧原子、氮分子等作用,产生的“电磁风暴”和“可见光”的现象。
大多数极光出现在地球上空90---130千米处,基本不会超过200千米。
地球上一切生命都是靠着地球磁场与大气的保护才免受来自太空的各种高能粒子的破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