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记者这一行业?从小到大一直觉得记者是个神奇的人物,是他们把不畏危险到世界各地为我们报道新闻,直到上了大学后,才开始学着客观的看待记者这类群体。
在记者的群体中我喜欢柴静,我亦喜欢白岩松,他们曾经是一起搭班的同事,喜欢他们能够公证的看待事件并去还原新闻。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柴静的《穹顶之下》,那部纪录片可谓是传播史上的一大奇迹,仅仅上传一晚,就有一百多万的点击量,而柴静本人她以纪录片的形式告诉我们雾霾是什么,怎么产生的以及如何防治,我们很多人看来那不过是一个妈妈再为她的孩子发声,呼吁更多人能够重视起雾霾,可后来那部纪录片因为有被视为违禁的东西而被禁播。
可我觉得她是位良心记者。
还记得前几年的纸包子事件么,一位记者为了能够完成新闻稿,竟去造了一条假新闻,而且还录了视频,视频是他和老板商量好,然后再进行拍摄的,为了更为逼真,他让老板真的在包子里添加纸屑,此事件一出,引起很多人的恐慌,给人带来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无独有偶,有人爆出四川某地的柑橘里有蛆,导致那里的柑橘全都卖不出去,以至于全部烂掉,果农们赔了不少钱,不仅如此,其他身份的柑橘也大受影响,柑橘销量极速下滑。
有个国外记者因为拍了一张名为《饥饿的苏丹》而获得摄影界的最高奖,可他也因为这张照片给他带来的舆论压力而选择自杀,很多人都责骂他没良心,责问他为什么不放下相机去救那个孩子,看着她被秃鹫吃掉。
作为一个记者,那他就有报道事实真相的责任和义务,对于那种制造加新闻的人,我觉得他们的行为让人作呕,但对于那些正义的作者,不惜辛苦为我们呈现事实的真相而感动。
我希望越来越多的的人能够正确对待记者这个职业,有的时候拍下一张照片让世界看到苏丹的状貌比救助一名孩子意义要大的多,有的时候要学着理解记着的取舍。
记者有记者的职业道德,我们无法强迫他们非要去做什么,而他们所从事的是来自他们内心的责任感以及社会对他们的要求,正确客观的对待记者这个行业,是我们每个人要学的媒介素养。
《穹顶之下》被禁
个人觉得《穹顶之下》这部剧并不是简单的向我们讲述所谓的科幻故事,而是以科幻题材来反映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人性的斗争,荣誉与权力的斗争。
当然,以及西方国家的历史问题。
从另一个层面来讲,这部剧非常具有现实主义写实派特色,即便有艺术的夸张处理,但是是从实际出发,向我们传递一种非常“沉重”的力量。
剧中所谓的控制装置,其实就是一种神秘的力量控制系统。
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小镇被一种神秘的力量罩住了。
而这神秘的力量就像是一个穹顶,被困在里面的人们无法出去,外面的人也无法进来。
更像是外星人的一个培养皿,用来改编地球上的人类,使地球人成为他们的载体!而在第三季中,穹顶的控制装置被破坏,内部平衡和循坏被打破,而穹顶也随之受到了影响!。
而“粉色的星星正在直线坠落”剧中并没有向观众透漏,这正是作者留给观众的一种思考。
影视圈的很多编剧、作者、导演都非常喜欢采用开放性的思维。
关于这一点,很多网友猜测是有可能地球会迎来彗星或陨石之类的撞击,粉红星星是进入大气层时燃烧的陨石么,而经过这一撞击可能地球大部分生物会将灭亡,而恰恰有了穹顶这种科技和强度的保护反而不会伤到里面的人。
当然,这只是个人的猜测,具体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可能只有作者本人自己清楚!。
另外,在整部剧中并没有有明确体现第三类接触,或许这股神秘的力量正是外星人作为,但第三类接触并没有发生。
而人们只能在穹顶下面生活,他们就如同原始人一般开始将人性的弱点表现的淋漓尽致。
面对问题,大部分人不是想办法解决,而是维持现状甚至开始了权力的争夺,他们争夺食物,水源,能源甚至爱情,血风血雨。
小镇已经被毁坏,但是他们还是在进行着斗阵。
其实,当罩子里面的人失去与外界的接触后,罩子里面的人再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所以更多的人蠢蠢欲动,试图重新分配“权力”,这一点与黄渤导演的《一出好戏》有诸多类似的地方!。
在没有这个罩子之前就已经拥有权力的人想要尽快的逃脱这里,但是还有一部分在实际生活中低三下四的人倒是期盼着大家永远都不要出去了。
不过面对这个事实,还是有一部分理智的人,他们追求真理,追求科学,可是总是会被打压,比如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哥白尼,尽管他提出的研究是科学的,但是还是会被教会制裁。
总而言之,故事还是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虽然这部剧对很多观众来说很烧脑,但非常值得一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