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手》是张艺谋指导的第25部长片,是我们这两年在电影院看到的第3部,前两部是2020年的《一秒钟》和2021年的《悬崖之上》。
三部风格与故事都迥然不同,怪不得不断有影迷感慨其工作生活的自律和无限的精力。
《狙击手》票房突破6亿,个人觉得是意料之中,如果放映时间延长,我觉得最终票房能达到10亿。
张艺谋的《狙击手》,确实很感人,但也没有特别煽情,就是娓娓道来,讲一场战斗的故事,画面简单干净,情节一波三折,看着一个个战士牺牲,眼泪基本没停过,特别片尾,随着韩红的歌声响起,闪过一张张战士的笑脸,年轻朴实,灿烂明媚,照片上打着年纪,18岁,19岁,就觉得很心痛,每一个都年纪太小了!最后定格在荧屏上的是两行字:“把青春献给祖国,这盛世迎你回家”,先辈们爱国为民的信仰需要传承,他们用青春热血换来的和平,需要维护,这盛世来之不易,这盛世守之更难。
《狙击手叙事结构完整,内容紧凑,而且能在96分钟时间里完全讲清楚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这几年的主旋律电影行列里实属佳作,就算是放在最近几年整个中国电影的行列里,它也是完成度比较上乘的电影作品。
难能可贵的是情节没有拖沓更没有令人尴尬的刻意煽情。
想拍好抗美援朝的中国英雄是不易的,面对美国近碾压的科技实力,中国人的胜利需完剧情细细设计。
张艺谋导演的剧情设让影片非常的和协。
设计了敌军坦克的延迟达到,敌方需要这样一个情报人物,等等等等合理设计。
使得我方的兵有了与美军周旋的资本也为大永才能的施展提供了空间。
电影《狙击手》票房
主要原因是因为前期宣传没有到位,观众到了电影院才知道这部电影时已经晚了,大多数都已经在网络上买好了票,所以就算是到了电影院知道了这个电影不错也无法临时更改,再加上电影院给这个电影排片的时间比较短,让很多来不及去看的人都错过了,所以票房少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结果。
1、竞争激励:2022年春节诸多电影中各种类型片子都有,但是战争片却有两部:长津湖水门桥和狙击手。也就是说这两部片子在春节期间直面竞争,但狙击手的竞争力显然不不如长津湖。
原因很简单,长津湖有上一部的影响力在,观众在选择电影时显然会优先考虑水门桥,都想知道电影中后续的战斗情况。所以,狙击手在上映档期选择上就先输了一步,而这也是核心因素之一。
2、排片问题:老谋子就狙击手的排片情况吐槽过,认为排片过少,不是大早上就是晚上,这显然不利于观众选择看这部影片。
但是,这个问题其实还是归结到上一个档期的问题,院线排片肯定优先考虑的是自己赚钱,那部影片预期火,上座率高,自然会优先给热门片多排片,这样人家才能利益最大化。
在同类型的情况,显然院线优先会多给长津湖排片,狙击手的上映点自然就不理想,而这必然进一步影响票房。
3、春节票价:最初我是考虑同时看水门桥和狙击手,因为都是抗美援朝的片子,我个人也喜欢战争片。
但是,看到2022年的电影票价我就倒吸一口凉气,尽然这么贵,我这边坐标上海,附近影院水门桥的价格基本是60-90之间,最后我用了银行优惠和淘漂漂的优惠,平均下来也要50一张。
因此,最终我优先就选择了长津湖看(年初一爆满,后续定了年初二看),狙击手就属于待定,准备看看口碑,如果实在好那就后假期快结束时再去看。
但狙击手这片显然拍的不行,那我也就没必要接着看了。
不过,消息是狙击手7号后将降价,估计这多少能拉点票房。
4、口碑不佳:狙击手上映后的口碑其实不怎么的,虽然豆瓣评分高于长津湖,但是从各方面的评论来看,问题不少。那这种情况下显然,这部片的票房并不会反转。
从过去几年的春节假期来看,只要一部片子真的拍的好,口碑炸裂,那么即便前期排片少,后续也一定会爆影院会逐步提升排片,比如红海行动、流浪地球。
但是,狙击手显然不能达到上述这两部的水平,虽然豆瓣评分7.7(水分其实很大),但也就是平庸水平,达不到超爆的口碑,那么自然也就不会出现票房反转了。
5、有谋私嫌疑:这部片子其实是老谋子女儿导演,因此一定程度上不算是张艺谋的片子,这里面更多的是老谋子提携自己女儿,同时狙击手这片在很多人看来也是蹭抗美援朝的热点。
这两项一结合也导致很多人不满,这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不少人去看这部片子。
综合来说,狙击手这片在自身竞争力不足的情况下,如果能避开水门桥,选择其他上映档期,可能不至于像现在这么惨淡。
当然,选择春节假期上映,显然张艺谋也有自己的打算,是希望能吃一波春节假期红利,只可惜事与愿违,现实并没有按照他自己预想的方向发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