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带字大全诚信和信任如图:
诚实和信任是一个人高尚品德的体现,所以比金钱更重要。
人活在世界上,只能依靠诚实和信任生存。
没有了金钱还可以再赚,而没有了诚实和信任则无法生存,失去他人的信任,一个人的诚信可以为他带来好口碑和财运,金钱是眼前的,诚信是前途无量的。
因为被信任,李嘉诚、马云等人才能成就商业王国。当生活充满谎言的时候,才知道谎言有多么可怕!当生活充满怀疑的时候,才知道怀疑有多么恐怖!没有了金钱可以再赚,但没有了诚实和信任就无法生存。
诚信是诚实守信的简称,取决于自身的品德和品格,主要指自然人在社会交往和经济活动过程中的道德伦理。
信任是一方对另一方言行的可靠性的认可,反映的是人与人、人与机构、机构与机构之间的信赖关系,是一种一对一的信赖关系。
激进的社会,浮躁的人心。
在当前大部分人以钱多钱少论成败或论输赢的现状下,有些人为了赚钱几乎没有了道德底线,甚至没有了做人原则,所干的事情比拿刀杀人更有甚。
例如最近这些年出现的“毒奶粉”“地沟油”“塑胶大米”。
这些社会问题出现的同时也造就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和人与人之间诚信的缺失。
耳朵边常常会听到:“我为什么要相信你”,“我凭什么要相信你”……诸如此类的话语。
这是非常可怕的!人与人之间连最基本的信任和诚信都没有了。
出现了:张三怀疑李四偷了他的东西。
王五怀疑赵四出轨……。
所以也就有了人与人之间的当面沟通越来越少了,每个人都担心被骗被坑,每个人都在自己心中筑起了一扇防骗墙。
也许在多少年之后,新华字典或者康熙字典里就没有了“信任”“诚信”这两个词语了。
取而代之的可能是一些负能量的词语。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也就这样慢慢遗失了。
人与人之间眼前散失的可能是信任和诚信,但带来的后果和连锁反应远远是不可估量的。
什么是地沟油阅读答案
近几年来,“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地沟油”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群众成为食品安全犯罪事件的不幸者和受害者,同时也导致了很多食品生产企业、尤其是食品出口企业陷入质量安全信任危机;食品安全引起了全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我国食品安全工作已面临严峻考验。
目前,政府频频出手,开展了一系列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的整治活动,近年来出台实施了《食品安全法》,今年又出台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充分体现了政府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的决心。
但是,由于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众多产品、行业、技术等综合因素,监管难度确实很大,但无论何种困难,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是职责所在、责无旁贷。
前一阵子在深圳市相继发现了“一滴香”、“化学火锅”等食品安全问题,如果仅仅把这些问题归结于“法律漏洞”,那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
应该承认,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还有很多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
笔者认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只惩不奖是种不健全的管理体制,应做到有奖有罚。
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强化检查工作和打击力度。
政府应该加大食品安全监管投入,每年按行业分类,以各大批发市场、大型商场和超市、主要食品加工企业等为对象,全面开展一系列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的专项检查整治活动,检查整治过程中绝对不能马马虎虎、应付了事,更不能贪赃枉法、姑息养奸,打击处罚力度一定要大,要对违规生产销售企业亮“黑牌”,否则无法震慑食品安全犯罪活动;在检测方面,政府不要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可以引进具备资质的相关企业或者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来执行,增强监督力量;此外,还应明确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执法的“规定动作”,比如食品检查的步骤包括哪些、现场检查和检测如何相结合、如何建立食品安全检查登记档案、明确依法应处何种惩罚等等,为加强完善监管执法提供操作指南。
要创新设立“食品安全奖”。
以当地政府最高行政首长命名政府奖是国际惯例,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都设立了类似奖项,以此对取得卓越绩效的企业行为进行引导和激励。
诸如“市长质量奖”,但至今没有专门设立针对食品安全激励的奖项。
当前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猖狂,很多食品安全违法行为都是经营者为牟取暴利而牺牲食品的安全性。
但是,一些保持高度责任感、坚守食品安全防线——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其实是背负着成本增加、利润下降、竞争困难等经营压力的优质企业仍是大多数。
鉴于当前食品安全监管的严峻形势,为更好地引导和激励食品生产和流通企业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减轻政府监管压力,共同打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笔者建议政府设立“食品安全市长奖”,打造一批具有良好食品安全信誉、一流市场竞争力和强大的市场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企业,形成食品安全品牌效应,拉动我国食品生产、流通以及出口企业的发展更上一个新台阶。
以下是资料
2010食品安全事件一:乳制品拟全部检验三聚氰胺。
国家质检总局网站近日全文公布了《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细则规定,采购制度应保证对购入的生乳和原料乳粉及其加工制品批批进行三聚氰胺检验。
根据细则规定,乳制品包括液体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调制乳、发酵乳);乳粉(全脂乳粉、脱脂乳粉、部分脱脂乳粉、调制乳粉、牛初乳粉);其他乳制品(炼乳、奶油、干酪等)。
2010食品安全事件二:“铁强化酱油”推广引争议。
或会引发食品安全
10月21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物强化办公室在北京宣布,我国与全球营养改善联盟共同开展的“铁强化酱油项目二期”工程当日启动,其目标是用三年的时间向全国推广,让更多的人买到铁强化酱油。
然而消息一出,一条持质疑态度的相关新闻便开始在网络上广泛流传。
有专家质疑,酱油中的补铁成分“钠铁EDTA”,可能导致人体内缺乏钙、铁、锌等物质。
“它会影响锌的吸收,小孩吃了以后不长个。
”该专家还说,有研究称,人体血液中的铁含量越高,患癌症的可能性就越高,应该通过调节饮食来达到补铁的目的。
此专家观点受到了广泛关注,相关文章也被媒体纷纷转载,更有不少人对铁强化酱油提出指责,称“存在致癌风险的产品不应上市”、“不能强迫没病的人吃铁强化酱油”……一边是政府部门的大力倡导,一边是营养专家的公开质疑,铁强化酱油一时间成为热门话题。
相关阅读:
卫生部强推铁酱油引争议
专家称食用铁酱油不存危险
喝铁酱油补铁经济有效
杭州多家餐饮企业使用铁酱油
2010食品安全事件三:南京小龙虾致肌溶解事件。
今年7、8月份以来,南京医疗机构陆续收治了疑似食用小龙虾致横纹肌溶解综合症的患者,截至2010年9月7日12时,南京共收治23例与食用小龙虾相关横纹肌溶解综合症的病例。
事件结果:9月7日下午,南京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小龙虾疑致横纹肌溶解综合症事件向媒体通报。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分析,疑似小龙虾致病病例是与食用小龙虾相关的极少数个体出现的一过性横纹肌溶解综合症,属于哈夫(Haff)病,与食用小龙虾有关。
相关阅读:
小龙虾事件致小龙虾被冷落
吃小龙虾致肌肉溶解跟踪全过程
2010食品安全事件四:卫生部拟禁用面粉增白剂
12月15日,卫生部监督局网站对是否禁止使用面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公开征求意见。同时称,拟从明年12月起禁用面粉增白剂。消息一公布,引起社会各方关注。
根据征求意见的公告稿显示,自2011年12月1日起,禁止在面粉生产中使用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
此前按照相关标准使用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的面粉及其制品,可以销售至产品保质期结束。
情况说明对此进行了解释:为尽可能降低撤销过氧化苯甲酰对产业的影响,将设置1年左右的政策调整实施时间,主要考虑面粉生产、销售以及进口周期等情况。
相关阅读:
卫生部论证停用面粉增白剂
面粉增白剂是否禁用引来各方争议
2010食品安全事件五:蘑菇漂白事件
近日,北京市小学生张皓调查发现“蘑菇被漂白”事件,已发酵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继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发布“食用菌合格率为97.73%”的市场抽检结果后,中国食用菌协会4日又在媒体上表示“不相信小学生的实验结果”。
相反,在一家网站发起的投票中,1100多票选择“相信小学生”,只有8票投向“相信工商局”。
各方回应:
北京市食品办:蘑菇表面荧光增白物质来自包装污染。
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1日公布了近期对北京市场蘑菇产品荧光增白物质的专项监测结果,3个样品表面检出荧光增白物质,抽检合格率为97.73%。据专家分析,蘑菇表面荧光增白物质来自包装污染。
工商质检部门:不该我管
一斤蘑菇丢进盆,洗菜水很快变成了纯白色。
结合当前各地出现“荧光增白剂漂洗蘑菇”的报道,家住沙坪坝的家庭主妇刘贤平盼有部门能出面检测一下,给市民一个放心的答案。
但记者昨天联系了4个部门,没一家单位能管得着这事。
蘑菇男孩回应:我的研究是科学的
“我的试验方法是科学的,而且我的调查报告里从没出现过‘九成’这个说法。
”昨晚,北京阜外一小六年级学生张皓接受记者采访,首次对“九成鲜蘑被漂白”以及工商部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给出的其调查不具科学性的说法进行回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