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只要视力好,眼睛就好。其实,正常的视力并不代表正常的眼睛功能,视力是人们最熟悉的眼睛功能,也就是视觉功能。还有光、色和立体视觉。
眼睛的问题有很多种,而正常视力只是眼睛功能的一个部分。
经常遇到很多人,认为自己的眼睛没有问题还能用,但一检查就有很多问题。仅仅通过视力检查,对于预防和治疗眼部疾病是远远不够的。
事实上,仅仅依靠视力的结果来判断眼睛是否正常并不十分准确。需要结合年龄和其他眼部检查来判断,而且有很多疾病在早期视觉表现并不明显,很容易被忽视。
眼科检查包括什么?
常见的眼科检查包括裂隙灯检查、屈光检查、眼压检查、眼底常规检查、干眼检查等。
1.裂隙灯检查。裂隙灯是眼科检查中最常规的手段,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虹膜、角膜、巩膜、结膜、眼睑、瞳孔、晶状体、玻璃体等,确定病变的性质、部位、大小和深度。
2.2.屈光检查。屈光检查包括视力和综合验光,可以确认患者是否有屈光不正及具体程度。
3.常规眼底检查。常规眼底检查可以排除开角型青光眼和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眼底病变。
4.与干眼症有关的检查。对于经常过度疲劳和用眼的人,包括办公室工作人员或经常使用电脑的患者,必须进行检查。在进行常规眼底检查时,应注意如果患者的近视度数超过600度,应在散瞳后进行眼底和玻璃体检查。
各个年龄段都要注意的眼睛问题
新生儿:先天性白内障、泪囊炎、眼底病、异常感染性眼病。
3个月至1岁:先天性眼睑下垂、先天性无视、斜视、泪囊炎、睑腺炎、结膜炎。
1~3岁:先天性弱视、斜视、结膜炎、眼睑炎、倒睫。
学龄前期:斜视、色盲、眼外伤、弱视、近视。
青少年时期:这一时期多为小学生和中学生,课业负担重,易使眼睛负担过重。加上课余时间看电视、玩电子产品,用眼习惯不好,很容易造成眼睛疲劳,进而演变成近视眼。
成人:青光眼、白内障、泪道梗阻、青光眼、干眼症、视网膜脱落等眼病。
老年人:老花眼、白内障、干眼症、黄斑变性和其他与年龄有关的眼病。
哪种人需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
儿童
儿童定期做眼科检查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现在的学习压力也比较大,儿童用眼的次数和时间也非常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儿童近视的可能性。眼科检查可以发现眼部疾病和视力下降等问题。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对眼睛有可怕的影响。
糖尿病眼病有很多类型,其中对视力影响最大的是糖尿病眼底病,即视网膜病变。
值得注意的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阶段,病人的视力可以完全不受影响。
患者感觉视力良好,不认为发生了眼底病变,而到了眼底病变后期,治疗难度很大,疗效也不理想。
因此,对于刚刚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必须要求其进行眼底检查,以了解视网膜损害的程度,并留下初步的眼底资料供日后参考。
高血压人群
当病程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高血压可使视网膜血管特别是动脉血管发生改变,动脉壁硬化,视网膜上会出现水肿、出血、渗出等,严重的可导致视神经乳头的改变。
高度近视患者
高度近视患者的视网膜容易出现视网膜变薄、视网膜变性、裂孔、黄斑区新生血管、视网膜变性、葡萄球菌等高度近视的变化。
裂隙灯能查出什么眼病多少钱
一、糖尿病眼底检查要点:
1、眼部检查首要的内容是最好的矫正视力。
2、散瞳检查眼底并增加检查时间,筛查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灵敏度会提高。
3、方法为散瞳眼底镜检查、裂隙灯下三面镜检查。
二、糖尿病眼底检查的流程为:
首先应向医生详述糖尿病病史及眼病史,目前的主要不适及有关症状。同时,医生应审视患者的全身状况。
眼科的检查主要包括视功能检查和眼底检查两大类。
视功能检查包括心理物理学和电生理检查。
心理物理学检查主要有视力、立体视觉、对比敏感度、暗适应、色觉及视野等;电生理检查包括视网膜电图、眼电图、视觉诱发电位。
眼底检查包括直接、间接眼底镜检查,三面镜下裂隙灯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OCT等。
对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是矫正后的视力及散瞳眼底镜检查。这是糖尿病患者常规检查,如果发现糖尿病眼部并发症,需进一步补充更多的检测方法。
一般眼底均可行直接或间接眼底镜检查,对于眼底镜下分辨不清的微小血管病变可在裂隙灯下行三面镜检查。
为保存资料及便于会诊,必要时也可拍摄立体眼底像,其为两张有轻微差别的同时拍摄的照片放在立体镜下观察即成立体像。
在我国能够确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多为眼科医生,而糖尿病患者首先就诊的往往不是眼科,却是单独开业医生、内科医生,包括内分泌科医生和肾科医生,验光师等,这些医生对糖尿病患者筛查眼底病变来说是很重要的,任何医生对于糖尿病患者都应该积极地询问其是否进行过详细的眼科检查,如果没有,就应该将患者及时转给有经验的专业眼科医生处理,切不可推诿患者,使患者贻误眼病的诊治。
相信给位患者已经通过上述的详细介绍非常的清楚了,那么就请您到医院就诊时积极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检查工作,这也是对您自己的一种否则态度,在此也祝您能够早日脱离病痛,康复如初。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