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板岩
板岩是由泥质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及中酸性凝灰岩、沉凝灰岩等,经轻微变质而成的一种区域变质岩石。
板岩具有典型的板状构造,常可见板岩沿其劈理裂开成密集的薄板(图11-1a),劈理面平整光滑,但光泽暗淡。
原岩结构多数被保留下来,原岩的矿物成分只有少部分发生轻微重结晶,主要表现为脱水,使岩石硬度增高,呈致密隐晶质。
图11-1板岩
板岩可按“新生变质矿物+原岩成分+板岩”的顺序来命名。
没有新生矿物时,直接根据原岩成分命名,如粘土板岩、硅质板岩、钙质板岩、炭质板岩、凝灰质板岩等。
如出现新生变质矿物,则加上新生变质矿物名称,如绢云母粘土板岩、堇青石板岩、红柱石(空晶石)板岩(图11-1b)等。
有时也可根据颜色命名,如黑色炭质板岩、灰绿色钙质板岩等。
2.千枚岩
千枚岩是一种具显微鳞片变晶结构或显微纤维变晶结构,及典型的千枚状构造的浅变质岩石。
千枚岩的原岩性质与板岩相同,但变质程度比板岩稍高,原岩已基本发生了重结晶,且粒度细小。
主要矿物成分有绢云母、绿泥石和石英等新生矿物,其次还可出现少量的钠长石、硬绿泥石和黑云母等。
在劈理面上具极明显的强丝绢光泽,有时还形成一些小褶曲。
千枚岩外观具有灰绿、灰红、深灰等颜色(图11-2a),其常见标准的矿物组合主要是绢云母、绿泥石、石英、硬绿泥石等,这些矿物也是千枚岩进一步命名的基础,如绢云母石英千枚岩(图11-2b)、硬绿泥石千枚岩等。
千枚岩还有一些过渡类型。
若岩石重结晶不完全,原岩的结构、构造可部分被保留下来,但劈理面上已显千枚状构造时,可命名为板状千枚岩。
当岩石受较高温度的影响而出现十字石、石榴子石等中级变质矿物,基质中出现一定量黑云母时,可称为片状千枚岩。
图11-2千枚岩
3.片岩
片岩是一类具鳞片变晶结构和典型的片理构造的中级变质程度的岩石。
主要由片状和柱状矿物(黑云母、绿泥石、滑石、透闪石、阳起石、普通角闪石等)及粒状矿物(长石、石英等)组成。
其中,片状及柱状矿物含量超过30%,粒状矿物含量一般为50%~70%(以石英为主,长石含量<25%)。
片状及柱状矿物常呈定向平行排列,粒状矿物则充填于片理之间。
此外,片岩中常含有红柱石、蓝晶石、石榴子石、堇青石、十字石、绿帘石及蓝闪石等变质矿物。
岩石中变晶矿物粒度较粗,粒径常超过0.1mm,据此可与千枚岩相区别。
片岩常依据片状、柱状矿物的种类及数量进行命名,如绿泥石、云母、角闪石的含量分别大于50%时,分别称为绿泥石片岩、云母片岩、角闪石片岩等;若其含量小于50%时,分别称石英绿泥石片岩、石英云母片岩、石英角闪石片岩等;当有特征矿物时,则参与命名,如石榴子石白云母片岩、蓝晶石角闪石片岩等。
常见片岩的特征如下:。
(1)云母片岩
云母片岩是一类以云母为主要矿物成分的变质岩石,是片岩中最常见的岩石类型。
矿物成分主要为白云母或黑云母,其次为石英和中酸性斜长石;此外,还含有一些特征变质矿物,如石榴子石、堇青石、红柱石、十字石等,这些特征变质矿物可指示岩石的变质程度。
根据岩石中云母的种类及其含量,可将云母片岩分为白云母片岩(以白云母为主)、黑云母片岩(以黑云母为主)、二云母片岩(白云母和黑云母含量近相等)。
白云母片岩属于低级变质作用的产物。
在片理面上见大量片状白云母(图11-3a)。
其典型的矿物组合为白云母-石英,并含少量绿泥石、钠长石、绿帘石、方解石、硬绿泥石和堇青石等矿物,显示显微片状构造(图11-3b)。
如含硬绿泥石或堇青石变斑晶时,可称为硬绿泥石白云母片岩或堇青石白云母片岩(堇青石在低级变质条件下不稳定,易转变为细小鳞片状绢云母);若含较多方解石时,可称为钙质白云母片岩。
黑云母片岩和二云母片岩一般为中级变质作用的产物,在片理面上见大量共生白云母和黑云母(图11-4a);此外,还可形成中级变质条件下较稳定的石榴子石、十字石、蓝晶石等特征变质矿物,这些特征矿物可参与命名,如石榴二云母片岩(图11-4b)、十字石云母片岩、蓝晶石云母片岩等。
图11-3白云母片岩
图11-4石榴子石二云母片岩
(2)绿色片岩
绿色片岩又称绿片岩。
岩石具鳞片状变晶结构和片状构造。
矿物成分以绿泥石、绿帘石、阳起石及少量角闪石等绿色矿物为主,故岩石呈现绿色,浅色矿物为长石(主要为钠长石),石英含量较少,有时含磷灰石、方解石、榍石及磁铁矿等副矿物。
绿色矿物含量一般超过50%,长石含量小于25%。
根据矿物组合的不同,常见的绿色片岩有绿帘石片岩、绿泥石片岩(图11-5a)等。
(3)滑石片岩
滑石片岩主要矿物成分为滑石,通常还含有少量蛇纹石、绿泥石及菱镁矿等。
岩石外观呈灰白、黄白或淡黄绿等色。
硬度低,具滑感为其主要特点。
滑石片岩主要由超基性岩或富铁镁的白云质泥灰岩在温度较低的浅变质条件下形成的(图11-5b)。
(4)角闪片岩
角闪片岩主要由角闪石、石英和少量斜长石组成。由于原岩成分的某些差异,常形成浅色矿物和暗色矿物定向相间呈条带状,显示片状构造。一般认为角闪片岩是基性岩浆岩或铁质白云质泥灰岩经中级变质而形成的。
(5)石墨片岩
石墨片岩是炭质泥岩经中高级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石墨含量一般为5%~10%,外观呈灰黑色(图11-6a),易染手,片理面上显金属光泽(分布有石墨及磁铁矿之故)。
石墨片岩主要矿物成分有云母、石英、钾长石、石墨、磁铁矿等(图11-6b)。
石墨含量高时,可作石墨矿床开采利用。
图11-5绿色片岩和滑石片岩
图11-6石墨片岩
(6)石英片岩
例如,西藏日喀则一带沿雅鲁藏布江分布的蛇绿岩中就有蓝片岩,表明那里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俯冲带。
图11-7蓝闪石片岩
(8)蓝晶石片岩
蓝晶石片岩也叫白片岩,是以蓝晶石和滑石为特征的高压变质岩石。
岩石外表呈灰白色或浅褐色,具片状构造(图11-8a)。
矿物成分主要为蓝晶石和滑石,常含少量石英、白云母、铁镁铝榴石。
它们主要是基性凝灰岩或富镁泥质岩经高压区域变质作用的产物。
一般认为蓝晶石片岩形成于地壳深部,由于后期构造运动抬升到地壳浅部,蓝晶石和滑石组合常被低压矿物组合所替代(图11-8b)。
图11-8蓝晶石片岩(南京大学地球科学数字博物馆)。
4.片麻岩
片麻岩是一类变质程度较高的区域变质岩,具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粒度一般比相应的片岩稍粗一些,具典型的片麻状构造(图11-9a),有时具条带状构造等。
片麻岩主要由石英、长石和云母、角闪石、辉石等矿物组成。
其中,粒状矿物占优势(图11-9b),一般超过70%,长石(钾长石或斜长石)含量超过25%,而片状矿物和柱状矿物含量小于30%。
此外,还可出现少量石榴子石、矽线石、蓝晶石、堇青石等特征变质矿物。
图11-9片麻岩
片麻岩一般按长石种属分类,命名原则是,片柱状矿物+长石+片麻岩,如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二长片麻岩等。有特征变质矿物时则参与命名。常见片麻岩简介如下:。
(1)钾长(二长)片麻岩
钾长(二长)片麻岩,主要由钾长石、酸性斜长石、石英以及少量黑云母、角闪石等矿物组成,特征变质矿物有石榴子石、矽线石和刚玉等。
具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不十分清楚。
原岩类型多样,可由花岗岩、长石砂岩、泥质岩、中—酸性火山岩经高级变质作用形成。
其主要矿物与岩浆成因的花岗岩相似,故又称花岗片麻岩,其区别在于钾长(二长)片麻岩中暗色矿物作断续定向排列,且存在特征变质矿物(图11-10)。
图11-10花岗片麻岩
(2)斜长片麻岩
斜长片麻岩是指长石成分主要为斜长石(不含或含很少钾长石)的片麻岩。
粒度有粗有细,具有明显的片麻状构造或条带状构造(图11-11a)。
主要由斜长石和石英以及含量不等的普通角闪石、黑云母、辉石(透辉石或紫苏辉石)等组成,有时含石榴子石等特征变质矿物。
可细分为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图11-11b)、角闪斜长片麻岩等。
主要由中性岩浆岩、基性岩浆岩或铁质白云质泥灰岩等原岩经高级区域变质作用而形成。
图11-11斜长片麻岩
(3)富铝片麻岩
富铝片麻岩矿物组成及结构、构造与斜长片麻岩相似,差异在于富铝片麻岩富含矽线石、蓝晶石、石榴子石、堇青石等富铝矿物,并含钾长石。主要由富铝粘土岩经高级变质作用形成。
(4)钙质片麻岩
钙质片麻岩是指含有一定数量钙镁(铁)硅酸盐矿物和碳酸盐矿物的片麻岩。
主要由斜长石、石英、云母、角闪石、阳起石、透辉石、绿帘石等矿物组成,还常含方解石、方柱石、钙铝榴石等。
主要由泥灰岩、钙质页岩经中高级变质作用形成。
片麻岩分布很广,主要出露于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地层中。
如我国四川丹巴见有石榴黑云钠长片麻岩,河北建屏产有刚玉矽线石片麻岩,在西藏地区南部出露有大面积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厚度达20000余米,命名为“珠穆朗玛峰群”,主要由各种片麻岩及一部分片岩组成,并伴有混合岩化现象。
5.长英质粒岩
长英质粒岩是一种定向构造不发育、具粒状变晶结构或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的区域变质岩。
主要由石英和长石等粒状矿物组成,粒状矿物含量一般占矿物总量的70%以上,还含有黑云母、白云母、角闪石等片、柱状矿物。
6.角闪岩及斜长角闪岩
角闪岩及斜长角闪岩是一种具细至粗粒粒状(又称柱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的中至高级区域变质岩。
其矿物成分主要由角闪石和斜长石所组成,还常含少量石英、黑云母、透辉石、绿帘石、石榴子石、榍石等矿物。
若角闪石含量大于85%时,称为角闪岩;当角闪石在85%~50%时称为斜长角闪岩。
当角闪石含量减少且出现片状构造或片麻构造时,可过渡为角闪片岩或角闪斜长片麻岩。
角闪岩及斜长角闪岩是由超基性和基性岩浆岩,以及基性火山碎屑岩经中级或高级区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
7.麻粒岩
麻粒岩是一种以含紫苏辉石为特征的区域变质岩石。
矿物颗粒比较粗大(图11-13a),具粗粒等粒或不等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中暗色矿物以紫苏辉石、透辉石、石榴子石等无水暗色矿物为主,不含或很少含角闪石、黑云母等含水暗色矿物,浅色矿物主要为斜长石、条纹长石和石英等(图11-13b)。
此外,有时可含少量石榴子石、矽线石、蓝晶石等特征变质矿物。
麻粒岩是在高温、中—高压下由各种岩石经高级变质而形成的。
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常见的麻粒岩有以下类型:。
图11-13麻粒岩(birds.chinare.org.cn)。
(1)长英麻粒岩
主要由颗粒粗大的石英、钾长石和少量斜长石组成,可含少量石榴子石、矽线石等特征变质矿物。具等粒变晶结构。如我国河北迁安分布的石榴长英麻粒岩,由石英、微斜长石、条纹长石和石榴子石等矿物组成。
(2)紫苏长英麻粒岩
主要由钾长石、斜长石(更—中长石)、石英、紫苏辉石和少量透辉石、石榴子石等组成。
具粗粒等粒或不等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有时见少量拉长呈透镜状的石英颗粒或石英颗粒集合体,略显定向构造,据此可与成分相似的紫苏花岗岩区别。
如我国河北宣化产出的辉石麻粒岩,由透辉石、少量铁铝榴石和斜长石等组成。
8.榴辉岩
主要由绿色绿辉石和粉红色含钙的铁镁铝榴石组成的区域变质岩石称为榴辉岩。
榴辉岩的颜色较深,多为暗绿、褐绿等色,相对密度大(3.6~3.9),是变质岩中密度最大的岩石(图11-14a)。
岩石变质程度很高,具细至粗粒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典型的榴辉岩不含长石,可含少量石英、蓝晶石、顽火辉石、橄榄石、金红石、尖晶石等矿物,有时含柯石英、金刚石等超高压变质矿物(图11-14b)。
图11-14榴辉岩
榴辉岩的产状和成因比较复杂。一般认为榴辉岩是超基性或基性岩浆岩在地壳深部极大压力、低温至高温的条件下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但有人认为,部分榴辉岩是上地幔的玄武质岩浆在高压条件下结晶形成的。
9.大理岩
大理岩是由石灰岩、白云岩等碳酸盐岩经区域变质作用或热接触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变质岩石(图11-15)。
主要由方解石、白云石等碳酸盐类矿物所组成,具等粒变晶(花岗变晶)结构,块状或带状构造。
质纯的大理岩呈灰白至白色,含杂质时出现各种不同的颜色或花纹。
由于原岩中常含有杂质,大理岩中可含有少量特征变质矿物;由于温度等变质条件差异,特征变质矿物的组合也不相同。
一般,在低级变质大理岩中,可出现蛇纹石、滑石、绿帘石等;中级变质时,可出现透闪石、阳起石、钙铝榴石等;在高级变质条件下,则出现透辉石、镁橄榄石等。
这些特征变质矿物既是确定大理岩变质程度的标志,也是各种大理岩命名的依据。
大理岩分布广泛,我国云南大理是最著名的大理岩产地。
变质岩与沉积岩一一对应
岩浆岩由岩浆生成,变质岩由岩浆岩和沉积岩生成,沉积岩由沉积物生成,沉积物可由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风化沉积生成,岩浆由三种岩石融化生成。
岩浆到岩浆岩为上升冷却;岩浆岩和沉积岩到变质岩为变质作用;变质岩和岩浆岩到沉积岩为风化、沉积作用;这三种到岩浆为重熔再生。
岩浆岩:是由地壳内部上升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又称火成岩。
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上部的软流层,那里温度高达1300℃,压力约数千个大气压,使岩浆具有极大的活动性和能量,按其活动又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
未达到地表的岩浆冷凝而成的岩石叫侵入岩。
深成侵入岩颗粒较粗。
沉积岩:是地面即成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搬运、沉积固结等沉积而成,其主要特征是:①层理构造显著;②沉积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石化作用即成化石;③有的具有干裂、孔隙、结核等。
常见的沉积岩有:直径大于3毫米的砾和磨圆的卵石及被其它物质胶结而形成的砾岩,由2毫米到0.05毫米直径的砂粒胶结而成的砂岩,由颗粒细小的粘土矿物组成的页岩,由方解石为其主要成分,硬度不大的石灰岩等。
变质岩:是岩浆岩或沉积岩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一类新岩石。和前两类岩石主要区别是变质岩属重结晶的岩石,颗粒较粗,不含玻璃质和有机质的残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