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别称蜀黎、芦檫、桃黍、茭子、乌禾、名禾,它是一种属于禾本目、禾本科、高粱族、高粱属的植物。
按用途划分可将高粱分为四种,其一为粒用高粱,该品种粒大且外露,容易脱粒,富含淀粉,种植后可当作粮食、饲料、工业原料。
其二为糖用高粱,该品种的含糖量达到10-19%,可用于制作白砂糖、红糖粉。
其三为饲用高粱,该品种长势旺盛,分蘖力强,可作为青贮饲料。
其四为工艺用高粱,该品种的茎皮较坚韧,可用来编织工艺品。
一、高粱的别称
1、别名
高粱是一种属于禾本目、禾本科、高粱族、高粱属、高粱种的植物,别称木稷、蜀黎、芦檫、桃黍、名禾、茭子、荻粱、乌禾。
2、高粱类型
(1)粒用高粱
①粒大且外露,容易脱粒,蛋白质含量为10%左右,淀粉含量为60-70%左右。
②籽粒可作为粮食、饲料、工业原料,在工业中可来制醋、酿酒、生产味精和酱油。
(2)糖用高粱
①别称甜高粱,种植地多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其茎秆较高,节间较长,茎髓富含汁液,含糖量达到10-19%。
②该品种可用来榨汁熬糖,制作片糖、糖稀、白砂糖、红糖粉等。
(3)饲用高粱
茎秆多汁,长势旺盛,具有较强的分蘖能力,收获后可作为青饲料、青贮饲料。
(4)工艺用高粱
茎皮较坚韧,种植后可作为工艺编织的原料,部分品种可制作扫帚,穗柄较长的品种可制作其他工艺品。
二、高粱简介
1、植株
(1)茎秆直立,高度可达到3-5米,横径可达到2-5厘米,基部的节上长有支撑根。
(2)叶鞘无毛或稍带白粉,叶舌具有硬膜质,先端较圆,边缘长有纤毛。
(3)叶片呈线形至线状披针形,宽度为3-8厘米左右,长度为40-70厘米左右,先端渐尖,表面呈暗绿色,背面呈淡绿色。
(4)叶片两面均无毛,边缘软骨质,具有细小的刺毛。
2、颖果
(1)颖果顶端微外露,两面平凸,颜色为淡红色至红棕色,长度为3.5-4毫米左右,宽度为2.5-3毫米左右。
(2)小穗呈线形至披针形,长度大概为3-5毫米左右(小穗柄长大约2.5毫米左右),颜色为褐色至暗红棕色。
(3)第一颖具有9-12条脉,第二颖具有7-10条脉,花果期为6-9月份。
高粱种植技术
高粱是世界第五大谷类作物,第四大粮食作物,具有独特的抗旱、耐涝、耐盐碱能力,高产稳产,被称为“铁秆庄稼”。主要作用为食用、饲用、酿造、制帚、制糖和新能源等。
一、品种选择
酿造型:包括四杂25,吉杂123、吉杂118、吉杂124、吉杂127、吉杂138、吉杂218、吉杂319、吉杂356等;食用型:包括吉杂305、吉杂307、吉杂130;饲用型:包括吉草1;能源型:吉甜1、吉甜杂1。
目前我省高粱栽培技术水平较低,多以二洼地、盐碱地为主,土壤瘠薄,田间管理也较粗放。
多以粒用酿造红高粱种植为主,年产量80%供应南方酒业。
二、播种前准备
1.选地。
高粱的适应性广、耐瘠力强,安排在多种作物后茬都能获得较好的收成。
但不同的前茬,产量有明显的差别。
大豆作前茬,高粱可大大增产,其次是玉米、花生、甘薯、马铃薯等作物。
高粱应选土地平整,地力较高的黑土为好。
2.整地轮作。
种植高粱地块一般应秋翻春耙,秋翻要深,深度在35公分以上,春耙要依不同土壤条件来定,如果是盐碱地,为减少反碱,可以不耙。
高粱地最好采用轮作,重茬和迎茬都表现为病虫害加重,特别是高粱主要病害之一丝黑穗病严重。
3.选种。在正规商店或种子专营店,选择籽粒饱满,粒形一致,色泽鲜艳,且有光泽,无虫口的种子。种子芽率要达到80%的国家标准。应按需选种,做好品种搭配。
4.种子处理。
有条件的利用高粱种子包衣剂将种子包衣,既可抗低温冷害,又可防地下害虫。
也可在播种前,最好先将种子在充足的阳光下晒3-4天,可提高种子抗病虫能力。
防治高粱丝黑穗病要在种子处理时同时进行,可采用药剂拌种。
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g拌1kg高粱种,也可用50%萎锈灵粉剂35g拌5kg种子,拌种后播种。
三、播种技术
1.适时播种。
高粱播种温度要求比玉米大豆要高,要求地表以下5cm土层的地温持续稳定在12℃以上。
吉林省中部地区每年的5月上旬播种。
在西部地区白城、松原等地5月中旬播种,适时早播。
高粱播种量每公顷应不低于25斤,在目前生产条件下和高粱种子特点来看,吉林省高粱还不适宜精量播种。
播种深度3-4公分。
土壤墒情较差时,应踩底格子,播种后及时镇压。
四、保苗技术
吉林省中西部干旱严重,保苗一直是主要问题。
近年来,高粱毁地、瞎地年年发生,日趋严重。
保苗技术主要有:采用机械化播种一条龙坐水保苗技术等先进技术,增加播种量,保证种子发芽率,适时播种,保证播种质量等。
高粱的留苗密度与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栽培管理水平、种植方式有关。
一般株型紧凑、叶较窄短、抗倒伏、中矮秆的早熟品种,宜密株植;反之宜稀。
目前我省主要品种保苗密度在9万-12万株/公顷。
用含有克百威(也称呋喃丹或大扶农)的种衣剂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毫升加水5kg-6kg进行拌种(拌50kg-60kg种子),可有效防治苗期地下害虫蝼蛄、蛴螬、地老虎等。
五、施肥技术
高粱耐瘠薄,但需肥较多。
一般高粱每生产100kg籽粒需要氮3.25±1.37kg、磷1.68±0.48kg、钾4.54±1.14kg。
三者的比例约为1∶0.52∶1.37。
苗期吸收的氮为12.4%、磷为6.5%、钾为7.5%;拔节至抽穗开花吸收的氮为62.5%、磷52.9%、钾65.4%;开花至成熟吸收的氮为25.1%、磷40.6%、钾27.1%。
底肥施有机肥最好,每亩施2-3吨。
种肥选含磷量较高的复合肥(12-18-15)为好,种肥一般每公顷施250-350公斤复合肥即可。
六、主要田间管理技术
1.化学除草。
一是苗前封闭除草,采用38%莠去津悬浮剂1710-2280克/公顷+96%异丙甲草胺1152-1440克/公顷或50%滴丁•莠去津悬浮剂有效成分1500-2250克/公顷(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决定用量上下限)。
二是苗后除草,在高梁3-6叶期用38%莠去津SC1008克﹢50%二氯喹啉酸WP30克茎叶喷雾处理或用38%莠去津SC1008克﹢20%氯氟比氧乙酸异辛酯180克茎叶喷雾处理。
2.合理密植。3-4叶期进行间苗,6-7叶期再定苗。密度以品种不同,中秆品种一般在11万-12万株/公顷,高秆品种9万-10万株/公顷。不宜过密,过密昼夜温差小,夜间呼吸作用强,消耗养分,产量降低。
3.肥水管理。
拔节期追肥,以氮肥为主。
拔节追肥可增加穗三级枝梗数(穗粒数),增加产量。
有条件的可在拔节孕穗期灌一次水,防止掐脖旱。
追肥应选择在高粱9-10叶时进行,每公顷施尿素250公斤,加30公斤钾肥,追肥深度应该在8cm左右。
4.中耕。
高粱在苗期一般进行两次铲趟。
第一次可在出苗后结合定苗时进行,浅铲细趟,深趟至犁底层不带土,以免压苗,并使垄沟内土层疏松;在拔节期结合追肥进行第二次中耕,此时根尚未伸到行间,可以进行深铲,松土,趟地可少量带土,做到压草不压苗。
这时中耕要深,可在10厘米以下。
中耕要和培土结合进行,以促进去持根早生快长,增强防风、抗倒伏、抗旱和土壤蓄水保墒的能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