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需安置于一个植入体上,再植在颅骨上。
颅骨上有言语处理器,其设计寿命为8-10年,患者需定期更换电池,部分言语处理器还存在线路问题,因此需不定期到耳蜗公司维修、保养。
植入体是终身寿命,预计寿命为70-90年。
目前,人工耳蜗的使用寿命最长即为40-50年,若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受到外伤,也可导致植入体的破坏。
人工耳蜗可以用多长时间。
人工耳蜗的设计寿命从进口产品到国产耳蜗基本上都可以达到70年左右。
人工耳蜗是治疗重度及极重度感应神经性耳聋的重要方法,可以使耳聋患者恢复听力,可以使先天性耳聋的患儿恢复言语功能,是人类科技的重要进步。
人工耳蜗包括体内植入部分和体外部分,一般来说体外部分负责接收外界声音形成刺激信号,然后通过体外部分的线圈与体内植入部分的磁铁产生电磁感应,将刺激信号通过电极释放电流信号,直接刺激内耳的螺旋神经及细胞而产生听力。
人工耳蜗的植入电极为多通道,一般从十几个到二十几个不等,临床偶见某些电极损坏,但往往不影响耳蜗的使用。
临床中见到的耳蜗再次植入多见于不明原因的耳蜗故障或耳蜗植入后因外力打击而损坏,但数据研究表明耳蜗的故障率极低,是一个安全可靠的植入电子设备。
因此人工耳蜗植入后,要定期进行调试检测并避免外力打击。
正常的使用模式下,一般认为40年是没有问题的。
人工耳蜗与助听器的区别在哪
助听器与人工耳蜗同属于听力康复设备。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可以称作助听设备,都是通过特殊的电子线路,将外界的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再转化为人体可接受的声音信号。
不同之处在于,助听器是一种放大器,可以将外界信号充分放大后,传入听力障碍者的耳道内,通过中耳,再传入内耳听觉感受器,从而使听力障碍者能够听到这种“放大”了的声音。
助听器适合于轻度至重度听力损失的患者。
但由于助听器的种类、品质的不同,对声音信号的放大效果也不同,即对声音信号的“保真性”不同。
听力障碍者听起来的感受会有差别。
人工耳蜗适合于极重度的听力障碍者,即应用助听器不能起到任何帮助的人。
人工耳蜗分为外部装置和植入体内的装置两部分。
外部装置分为言语处理器,方向性麦克风和传送装置,植入装置包括电极系列和接受刺激装置。
植入体内的装置可以绕过受损的耳蜗,直接刺激听神经,使患者重获听力。
无论是配戴助听器还是植入人工耳蜗,都要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应期。
尤其是人工耳蜗,与健全人体耳蜗结构的精细度相差很大,所以感受到的声音与自然的声音会有一些差异。
要经过很长时间,语后聋者要经过几个月的康复训练,而语前聋者(小儿)则要经过2-3年的语言康复,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目前一个人工耳蜗的设备加手术费约需20万元左右,一个助听器价格则为1000-30000余元不等。相比之下,助听器的优势在于配戴方便,无创伤;而耳蜗得做手术,有创伤。
现在助听器技术的发展,使助听器有更大的适配范围,适合听损从轻度到重度,甚至低于一百分贝的极重度听损朋友,也在选配了超大功率的助听器后,得到了很好的帮助。
耳蜗的情况国际上规定,双耳听力都在85分贝以上,配戴助听器半年以上无效果或效果甚微,由于耳蜗部位先天后天功能下降引起的听力损失障碍才考虑施行耳蜗手术,而外耳、中耳及蜗后听神经引起的听力障碍人工耳蜗后不能有很好的预期效果,故不推荐。
在声学效果上,助听器的低频补偿更占优势,耳蜗的高频补偿更占优势。
所以有些只做了耳蜗的孩子,有时会声调不好,就是上声去声分不清的,最好能在另一未做耳蜗的耳朵配戴助听器来进行低频补足,往往比只做耳蜗的孩子有更好的语言发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