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顿的68首乐乐四重奏,特别是晚期的艾尔德迪四重奏,作品76。
莫扎特的23首弦乐四重奏:他献给海顿的六首(K.387,421,428,458,464,465,作品10)被普遍认为是古典弦乐四重奏的顶峰之作。
C大调第19号《不和谐音》,K.465以其不调和的前奏著名。
贝多芬的16首弦乐四重奏声誉甚隆。
弦乐四重奏1-6号,作品18展示了他自海顿和莫扎特以来对弦乐四重奏发展的总结。
之后三首,弦乐四重奏7-9号,作品59也非常流行而甚至今天也是,因为这些作品大大地扩展其表现形式和吸收了新的情感和戏剧性。
接下来也有弦乐四重奏10-11号,作品74《Harp》和作品95《Serioso》。
最后,弦乐四重奏12-16c和大赋格,作品127,130-135,这最后五首弦乐四重奏和大赋格为作曲家最后的作品。
舒伯特的d小调第14号弦乐四重奏《死与少女》。还有A小调第13号弦乐四重奏《Rosamunde》和他最后的G大调第15号弦乐四重奏。
孟德尔颂的六首弦乐四重奏。
史麦塔纳的e小调第1号弦乐四重奏《我的生涯》。
勃拉姆斯的三首弦乐四重奏。
德沃夏克的F大调第12号弦乐四重奏《美国》。
柴可夫斯基的第1号弦乐四重奏,作品11,特别是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
音乐仆役
人物评价
学生简介
家庭背景
职业生涯青少年
担任乐长
独立音乐人
成就音乐特点和结构
海顿风格的演变
个人贡献交响乐之父
里,一家人还有邻居们经常在一起唱歌。
在海顿很小的时候,人们就发现了他的音乐天赋。
他五,六岁时,也就是1737或1738年,被送到HainburganderDonau附近的亲戚家,在那里接受教堂唱诗班的训练。
1740年,在当时维也纳的斯蒂芬大教堂音乐总监GeorgvonReutter下乡选苗子的时候被相中。
Reutter把海顿带到了维也纳,在其后的九年里,海顿一直在儿童合唱团唱歌。
在最后的四年是和他的弟弟Michael在一起。
其间海顿学习唱歌、钢琴和小提琴。
Reutter修改了海顿的第一首作曲,但并未对他正规教授作曲课。
尽管如此,海顿还是学到了很多--主要是通过自学,另外他很小就开始享受维也纳音乐环境的熏陶,这对一个音乐家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1749年,海顿身体已经成熟,已经无法唱出儿童合唱团要求的童声,于是被找了个借口赶出合唱团。
据说他在公园长凳上过了一夜,但随后被朋友收留,开始了他的自由音乐人的生涯。
在这之后十年的艰难岁月里,海顿做过很多不同的工作,当过意大利作曲家NiccolaAntonioPorpora的随从。
他努力学习,以填补自己专业上的不足之处。
并写出了他的第一首四重奏和第一部歌剧。
在这期间,海顿的专业造诣逐渐提高,羽翼渐丰。
从1754年海顿开始担任维也纳出生的当时10岁的MariannaMartines的钢琴教师。
在他开始教她的时候,MariannaMartines已经弹得很好了。
海顿住在学生家,不收学费以抵房费。
大概在1757年,海顿得到了他的第一个重要职位,即担任在Pilsen的Lukavec城堡的公爵KarlvonMorzin的乐长。
在他担任这一职位的那些年里,他写出了第一首交响乐作品。
作为乐长他指挥一个小乐队,并为之写出他的第一首交响乐、弦乐三重奏、卡萨欣(Cassationen)、弦乐四重奏。
这些曲谱多为手写,并没有印刷。
Morzin公爵不久出现财政困难,于是不得不解散乐队。
但很快海顿就于1761年在Esterházy家族找到了一个类似的副乐长职位。
Esterházy家族在当时的奥匈帝国地位显赫。
后来乐队的老乐长GregorWerner于1766年去世,海顿升任正职。
担任乐长
LudwigGuttenbrunn所作海顿肖像,大约在1770作为身穿制服并拥有官衔的宫廷乐长,海顿跟随这个家族住过三个地方:大约离维也纳50公里的艾森施塔特·维也纳冬宫,以及一个叫做Eszterháza的新城堡。
这座城堡于1760年在匈牙利地界修建。
海顿当时的职责主要是作曲,领导合唱团,为宫廷成员演奏室内乐,以及组织歌剧创作。
尽管众多职责在身,海顿感觉很充实和快乐。
Esterházy的王公们(先是保罗二世-相关书籍。
PaulAnton,然后尼古拉一世-NikolausI.)都很懂音乐,欣赏海顿的工作并给他创造必要条件以使他的才能得以发挥。
他们每天都去听合唱团的演出。
Eszterháza全景1760年,在拥有一份稳定乐长工作后,海顿与MariaAnnaKeller结婚,但婚后感情不好。
MariaAnna不生育,这让海顿很失望。
有传闻他与同是Esterházy乐团的歌唱演员LuigiaPolzelli有染,并是她的儿子Anton的生父。
海顿在Esterházy三十多年担任乐长期间,不但创作出大量音乐作品,风格也不断有所创新,而且名声在外。
逐渐地开始不但为雇主,也为公众写作。
这期间他的著名作品如巴黎交响曲(1785~1786年)和最早为合唱版本的临终七言就应国外邀请而作。
在1781年海顿和莫扎特成为好朋友,并从那时起对他以后的作品有了很深的影响。
两人经常喜欢一起演奏弦乐四重奏。
众所周知,海顿在那时已经停止创作歌剧和交响乐,而这正是莫扎特的强项。
莫扎特为此特意写了首四重奏,以配合海顿刚刚完成的Op.33系列。
莫扎特将这首作品献给了海顿。
海顿于1785年2月11日加入共济会所ZurwahrenEintracht。
莫扎特未能参加他的入会仪式,因为当天他必须出席他父亲列奥波德·莫扎特的音乐会。
莫扎特也是该组织的成员。
正是这种关系更加加深了海顿和莫扎特之间的深厚友情。
独立音乐人
1790年Nikolaus大公去世,他的继承人没有丝毫的音乐品位,因此解散了宫廷乐队并让海顿退休。
海顿随后接受了德国音乐经理人JohannPeterSalomon的邀请前往伦敦,加入他新组建的交响乐团及合唱团。
这两次出行(分别于1791~1792年和1794~1795年)取得了极大成功。
听众为看海顿的演出蜂拥而来,使海顿名利双收。
在伦敦期间,海顿还完成了一些重要作品,如交响乐鼓声,军队,伦敦,骑士四重奏和吉普赛人三重奏。
海顿曾经考虑加入英国籍并在那里长期生活,但未能如愿。
他回到维也纳,盖了新房,并改变其作曲风格,开始写气势宏大的合唱和交响乐作品。
他完成了清唱剧“创世纪”和“四季”的创作,并为Esterházy家族写了六首教堂乐作品。
Esterházy家族那时的王子很喜欢音乐。
海顿还完成了他的弦乐四重奏系列的最后九首,如皇帝四重奏,五度四重奏和日出。
尽管海顿已经不年轻,他还是对未来充满憧憬。
在一封信中他写道:“在这美妙的艺术中还有那么多要做啊!”。
1802年,海顿感觉到一种多年困扰他的疾病开始恶化,以至于他身体上已经不能继续作曲创作。
这对海顿来讲无疑是一次重创:正如他自己所说,有如此多的新鲜的音乐创意,如潮水般源源涌来,等着他去完成。
尽管海顿在最后的几年里被仆人精心照顾,经常有人登门造访,并得到了许多荣誉,但这绝不是他最快乐的时光。
在生病期间,他经常靠弹奏奥地利国王颂来寻找精神安慰。
这首曲子是他1797年以一个爱国者的热情创作的。
海顿在拿破伦攻陷维也纳后不久去世。
他最后的遗言,竟是在邻居遭到炮轰后他安慰仆人们不要害怕。
海顿被葬在Hundsturmer墓地(现在的海顿公园,维也纳Meidling)。
而Esterhazy家族对此竟然不闻不问。
直到后来vonCambridge公爵和NikolausII.大公说起,才华横溢的海顿曾在他家做过多年的乐长,他在1820年决定把海顿的坟迁到Eisenstadt的海顿教堂。
当海顿的棺材被打开时,人们发现头颅不见了。
后来调查发现,Esterhazy大公的秘书–JosephCarlRosenbaum,是当时头骨学者FranzJosephGall的崇拜者。
他买通了监狱管理人和其他两个公务员,在海顿下葬八天后,把棺材打开,偷走了头颅。
因为当时找不到被盗的头骨,人们只能将无头的遗体运到Eisenstadt下葬。
后来监狱管理人JohannPeter交给警察一个所谓的海顿头骨,但真的头骨在秘书Rosenbaum那里。
他让好友Peter将头骨转交音乐学院。
但直到Peter死也没有完成这个任务。
Peter的遗孀还是没有做到。
头骨后来经过多人的手,直到1895年被维也纳音乐家之友协会收藏在它的博物馆里直到1953年。
又几经周折,终于在1954年头骨从维也纳被运到Eisenstadt与身体合为一体,经历了145年,海顿总算是有了全尸。
编辑本段成就
海顿被公认为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之父,并且是钢琴协奏曲和钢琴三重奏的开创者。
尽管一些早期古典派如卡尔·菲利普·埃曼努埃尔·巴赫(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儿子)之于钢琴协奏曲,以及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同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儿子)和雷欧波得·莫札特(莫扎特的父亲)之于交响曲,都有重要的贡献,但海顿的地位是无人可及的。
另外海顿将奏鸣曲式从原来的简单的“两步式”改进成为一种精巧灵活的风格。
海顿还发明了奏鸣回旋曲式,一种带有两个主题的曲式。
他还是第一个将赋格和对位法引进古典音乐的杰出作曲家。
海顿是德国国歌《德意志之歌》的曲作者。
音乐特点和结构
海顿音乐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把细微简单的音乐主题扩展成宏大的结构。
他的音乐通常浓烈饱满,在一个乐章中的关键情节经常迅速展开。
他的很多作品的结构原理遵循奏鸣曲式,它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海顿的作品里-如下:呈示:音乐内容开始部分的呈现,紧接着向属音的转调(音乐的紧张程度开始升级),然后是属音的终止。
海顿风格的呈现部分与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常常不需要一个对比的“第二主题”来达到属音,而是重复已展开的主题(或其变奏)。
展开:音乐内容通过迥然不同调式的转变被重组,转换以及分解。
通常会在短音阶平行调达到一个高潮。
再现:呈示部的内容被重新呈现,但主要在主音调上。
通常这种重复包含着一个“二次展开”,以此达到变调到属音的效果。
这个二次展开通常在下属音发展。
与莫扎特和贝多芬不同,海顿经常在再现部将主题的顺序打乱。
海顿的作曲实践也影响了莫扎特和贝多芬。
贝多芬的初期作品经常是以冗长松散的奏鸣式展开,但紧接着在他所谓的“中期”运用了海顿的方法,这就是在十分简单的基调上逐渐发展出高度有机的音乐结构。
也许海顿不同于其他作曲家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他在曲子里加入的幽默。
最有名的例子是第94号交响曲《mitdemPaukenschlag》突然响起的和音。
还有更有意思的:在四重奏Op.33Nr.2和Op.50Nr.3的假结束以及他在Op.50Nr.1platzierte故意放进的那些古怪的周期性的幻觉。
海顿风格的演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