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乍得湖成为优质天然渔场的原因乍得湖面积大,水质优良,水深浅,温度高,人类活动影响小。
问题二:乍得湖的自然环境乍得湖水质优良,水深浅,温度高,是一个天然渔场。
尽管它和其它水系隔绝,但是,所产的鱼种几乎和周围的水域没有两样。
湖区是非洲重要的淡水鱼产地之一,出产大量的泥鳅鱼、尼罗河鲈鱼、鲶鱼、河豚、虎形鱼等。
湖区周围居住着5000多户人家,几乎家家都是靠捕鱼为生。
漫步湖畔,只见渔民们驾着小舟用刺网、鱼笼或布置钩线的办法捕鱼,劳动的场面既紧张又热烈。
有些渔民凭借一个特大的葫芦,浮游水中,用鱼叉叉鱼,百发百中,真是原始而又有趣。
这些渔民虽然分别属于四个国家的不同民族,但他们相互谦让,和睦相处,亲如一家。
湖东部通常被水道隔成许多岛屿,较大的有库里岛和布都马岛。
湖中水产资源丰富,是非洲重要的淡水鱼产区之一,盛产河豚、鲶、虎形鱼等;沿岸多鸟类。
雨季可航行轮船。
乍得湖是世界上盛产螺旋藻的三大天然湖泊之一。
消失的湖水1963年,乍得湖的面积还有2.5万平方公里,而且随着季节的不同,一年之内要发生两次较大的变化。
每年的6月雨季到来的时候,湖面上升,湖水漫过低平的湖岸,向四周扩展,湖区面积达到2.5万平方公里,淹没的土地大部分在尼日尔和尼日利亚两国境内。
而当11月旱季到来的时候,乍得湖的湖面便渐渐缩小,变成一个长方形的湖泊,其长度约200多公里,宽度约70公里,湖水面积约为1.3万多平方公里,大部分在乍得境内。
乍得湖海拔283米,湖水很浅,平均水深2米左右,最深处也只不过12米上下,湖边长满芦苇和纸草,像沼泽一样。
到了2007年,即便是在雨季涨水期,浅平宽广的乍得湖也没有如期伸展,面积始终不到2000N2。
湖区生态环境严重失调,干旱程度愈演愈烈,农业收成和渔业产出持续减少,湖区2000万人面临饥荒威胁。
问题三:乍得湖的水文特征主要有哪些乍得湖位于非洲中北部,是非洲第四大湖。
内陆淡水湖。
由大陆局部凹陷而成,为第四纪古乍得海的残余。
湖面积随季节变化很大,雨季时可达2.2万平方千米,旱季时可缩小一半以上。
由于这里炎热少雨,蒸发量又极大,地下水就成为周围干旱地区居民生活和牲畜用水的重要来源。
问题四:怎么用电脑合成照片?photoshop是最常用,功能最强的图片处理软件。
乍得湖为什么是淡水湖之一
1、乍得湖
乍得湖是非洲第四大湖,为内陆淡水湖,位于非洲中北部,乍得、喀麦隆、尼日尔和尼日利亚4国交界处,乍得盆地中央。
乍得在当地语言中意译为水,用作湖泊的名称,有“一片汪洋”的意思,乍得共和国的国名就是以这个湖名命名的。
乍得湖由大陆局部凹陷而成,为第四纪古乍得海的残余。
湖面积随季节变化,雨季时可达2.2万平方千米,旱季时可缩小一半以上。
湖面海拔281米。
东部深,西部浅,平均深度1.5米,最大深度12米。
2、恩贾梅纳
恩贾梅纳是乍得首都和第一大城市。
位于西部边境洛贡、沙里两河汇合处东北侧。
面积15平方千米。
人口约51万人。
热带草原气候,1月平均气温23.9℃,7月平均气温27.8℃。
年平均降水量744毫米。
历史上系撒哈拉沙漠南缘商队贸易要站。
1900年法国在此建立军事据点,命名为拉密恩贾梅纳的团结雕塑堡。
1920年起成为殖民首府。
1960年乍得独立后定为首都。
3、乌尼昂加湖泊群
2012年7月1日,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讨论并通过将“乌尼昂加湖泊群”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乌尼昂加湖泊群位于乍得共和国恩内迪区,是目前乍得唯一一处世界自然遗产。
乌尼昂加湖泊群占地62808公顷,由撒哈拉沙漠极度干旱的恩内迪地区18座相互连接在一起的湖泊所构成。
其绚丽的色彩与形状构成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
湖水——咸水、超咸水及淡水——由地下水供应水源,湖泊群分成两个分支,相互之间间隔40公里。
4、维龙加山脉
维龙加山脉位于非洲中东部基伏湖以北的火山山岭,沿刚果(金夏沙)、卢安达、乌干达边界延伸约80公里。
山岭为东西向,与其中有基伏湖和爱德华湖的大裂谷相互垂直。
8座主要火山山峰之中最高的是卡里辛比(Karisimbi)峰,海拔4507公尺。
山脉中部和东部的6座火山为死火山。
米凯诺(Mikeno)和萨比尼奥是其中最古老的两座,其火山口已消失而被侵蚀成崎岖地形。
更多关于乍得有什么好玩的地方,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33045e1618037176.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