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S和TNCS的区别:
1、TNS是三相五线制,移动设备用的比较多;TNCS零线重复接地,工程上用的多。
2、TNS系统中整个系统的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分开的;而TNCS系统,系统中有一部分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合一的。
3、TNS目前比较规范的做法,优点,安全零地完全分开。缺点:多根线(初投资大)。
TNCS就是在TNC系统中对一些重要或者可能经常漏电的设备做一次重复接地,但是要注意,一旦重复接地之后的次设备之后的所有设备都要采用TNS模式,否则可能出线故障扩大、更严重。
优点:便于老系统改造,投资不是很大。缺点:完全做到重复接地后的TN-S模式说来容易,时间,空间。
TNS和TNCS都是TN系统,也就是我们常用的民用建筑照明动力系统。
TN系统,称作保护接零。当故障使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带电时,形成相线和零线短路,回路电阻小,电流大,能使熔丝迅速熔断或保护装置动作切断电源。
工作原理
TN系统的电力系统有一点直接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导体与该点连接。
TN系统通常是一个中性点接地的三相电网系统。
其特点是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与系统接地点相连,当发生碰壳短路时,短路电流即经金属导线构成闭合回路。
形成金属性单相短路,从而产生足够大的短路电流,使保护装置能可靠动作,将故障切除。
如果将工作零线N重复接地,碰壳短路时,一部分电流就可能分流于重复接地点,会使保护装置不能可靠动作或拒动,使故障扩大化。
在TN系统中,也就是三相五线制中,因N线与PE线是分开敷设,并且是相互绝缘的,同时与用电设备外壳相连接的是PE线而不是N线。
因此我们所关心的最主要的是PE线的电位,而不是N线的电位,所以在TN-S系统中重复接地不是对N线的重复接地。
如果将PE线和N线共同接地,由于PE线与N线在重复接地处相接,重复接地点与配电变压器工作接地点之间的接线已无PE线和N线的区别,原由N线承担的中性线电流变为由N线和PE线共同承担,并有部分电流通过重复接地点分流。
由于这样可以认为重复接地点前侧已不存在PE线,只有由原PE线及N线并联共同组成的PEN线,原TN-S系统所具有的优点将丧失,所以不能将PE线和N线共同接地。
由于上述原因在有关规程中明确提出,中性线(即N线)除电源中性点外,不应重复接地。
接地系统的单相触电比不接地系统的单相触电
可分为单相电击、两相电击和跨步电压电击三种触电情况。
1、单相电击
单相电击是指人体在地面或其他接地导体上,人体某一部位触及一相带电体的触电事故。
大部分触电事故都是单相触电事故。
单相触电的危险程度与电网运行方式有关。
一般情况下,接地电网的单相触电比不接地电网的危险性大。
2、两相电击
两相电击是指人体两处同时触及两相带电体的触电事故,其危险性一般是比较大的。
3、跨步电压电击
当带电体接地有电流流入地下时,电流在接地点周围土壤中产生电压降。
人在接地体周围,两脚之间出现的电压即跨步电压。
由此引起的触电事故叫跨步电压触电。
高压故障接地处或有大电流流过的接地装置附近都可能出现较高的跨步电压。
1、感知电流:在一定概率下,通过人体引起人有任何感觉的最小电流(有效值,下同)称为该概率下的感知电流。概率为50%时,成年男子平均感知电流约为1.1mA,成年女子约为0.7mA。
2、摆脱电流:在一定概率下,人触电后能自行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称为该概率下的摆脱电流。
成年男性约为16mA,成年女性约为10.5mA。
从安全考虑,宜取99.5%的人都能摆脱的电流作为依据,称为最小摆脱电流,成年男性约为9mA,成年女性约为6mA。
3、室颤电流:通过人体引起心室发生纤维性颤动的最小电流称为室颤电流。室颤电流是短时间作用的最小致命电流。室颤电流与电流持续时间关系密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