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理论是什么?
公司治理理论公司治理思想可追溯到AdamSmith(1776)所公司治理理论论述的股份公司董事和私人合伙企业合伙人的不同利益追求,但公司治理理论真正的公司治理研究始于突破“黑箱”的企业认知。
公司治理理论相关文献可以分成三条主线:一是代理导向的投入资本产权治理,以Berle和Means(1932)的分析为起点,公司治理理论认为公司治理的核心是为维护股东利益而产生的激励、约束与惩罚的机制设计(Shleifer和Vishy,1997);二是利益相关者导向的共同治理,认为企业是利益相关者的合作群体,公司治理需兼顾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实现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三是公司法人的社会性和公共资源导向的政治治理,认为公司只有取得政府许可才能经营,公司治理受到政治意识形态、公共规制政策影响。
公司治理理论作为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美国具有将近一个半世纪的公司发展历史。
公司法最早在英国产生,美国的公司法基本继承了英国的公司法,故这两国的公司治理结构与治理方式比较接近。
英国、美国,包括加拿大等一些国家的公司治理模式被统称为“英美模式”,公司治理理论其特征为:股权分散,股东监督积极性不高,商业银行的监督作用不容忽视,外部治理机制完善,公司治理遵循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的框架。
以下分析以美国为例。
公司治理理论与应用研究在公司治理理论研究中,对内部控制的关注比较少,因为它不在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的监管范畴。
但是,公司治理理论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在具体业务流程、工作岗位上的体现,是公司治理这种权力制衡机制在公司资本流转的每一个环节的具体体现。
内部控制的缺陷与低效可能毁灭一个良性发展的公司。
为了公司治理理论保证公司的经营合法合规,保证公司财产安全,提高公司经营效率与效果,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及公司的健康发展,。
我国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2018年合并为银保监会)五部委联合制定并发布了两个规范:①《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年5月),公司治理理论强调了内部控制的五个基本要素,即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②《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2010年4月),包括应用指引(18项)、公司治理理论评价指引和审计指引三大类。
这两个规范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执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主板公司,并择机在创业板和中小板实施,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
看到这边大家应该知道了公司治理理论是什么了,想要了解更多的投资知识,欢迎关注我们!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