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电气,气指的是中华传统意义上的气。
传统意义上认为天地间充斥着各种气,电、磁都是气,甚至人也是各种气的化生。
《墨子》中论述了重力,而后司天监的人通过对黄道的认知发现了地心说不对,将浑天说推演至日心说,比如宋朝的时候司天监监正计算日食不准确被免职,很明显那时候已经是日心说,否则不可能能够计算日食。
那日月星辰为什么不会掉下来?为什么会围绕太阳运转?
到底是什么原因?
回答就是气。
这种观点对不对,现在认为是不对的。
但至少电、磁是气这种说法在现在依然是正确的,虽然与现代的“场”不一样,但无可反驳。
电气的来源已经不可考,清朝焚书三十二万余册,收集并焚烧的宋、明书籍超过千万册(活字印刷术的原因),后来圆明园的事情大家都知道,里头的孤本都没了。
电气一词不仅我国使用,一本也使用,一本同样太久远,不可考了。
不过一本有论断,电气一词是早已西方“电”提出的。
有人说我国是翻译过来的,electricfluid翻译一过来一定会是电流,electric是电、电力,并没有对应的电气一词。
电气一词很明显具有典型的传统元素,近代可是连孔子都打到了,中医都给否了,不可能会这样翻译。
有人说是来自1851年来华传教士玛高温译述的《博物通书》,首先,不是译述,而是口述,用词不能乱用,是口译。
虽然玛高温从来没来过中国、连汉话都说不利索,更是连医学都没有办法毕业只能混成神职人员,但并不妨碍他口译科学巨著给我国,他口译了无数种高科技,连当时还处于保密阶段的“电”也说了出来,当然并不是electric,而是使用中文的电气一词,也并不妨碍他传授给我们传统的三仙丹的知识。
近年来发现,这本书是1841年就印刷了,与之同时印刷的还有另外一本书,两本书除了名字外内容一模一样,不过另一本是英国传教士口译的,两位如此精通科学、发扬科学的“传教士”,而且还只为我国口译的“传教士”,为此争吵了好几年。
好像叫《博物新编》还是叫什么,一时忘记了。
可见电气一词为传统固有,并非外来,只不过是痕迹被有计划的消灭、掩盖了而已,就如同蒸汽机、世界地图、眼镜、地心说、日心说、数学、地图绘制、天文、探矿学、医学、自行车、留声机等等一样。
这东西可能会像地球仪与世界地图一样,说不定什么时候考古学就会挖出东西来,但也说不一定永远也挖不出来。
大清朝焚毁的书籍永远也回不来了,我们的大部分辉煌也永远消失了。
电气为什么叫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就是研究电的学科,包括发电、变电、输电和配电。
研究电力系统的设计、规划、调度、控制和保护,电力设备的设计、制造、试验、检测,电工基础理论即电路理论、电磁场理论。
对于实力较弱的学校,可能会把自动化和电气揉在一起,学一些单片机、嵌入式、plc等电子系统的知识。
电气工程有五个二级学科:
电力系统自动化:研究电力系统的设计、规划、调度、控制和保护。
电机与电器:研究电力设备。细分为电机和电器两个小专业。电机包括发电机、电动机和变压器;电器不是通常说的电器,而是断路器、隔离开关、互感器、熔断器等电力设备。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主要研究高电压下的现象,高电压下设备的绝缘保护设计和试验、检测等,其中细分为高压和绝缘两个专业,高压主要是试验、放电和研究电力系统的过电压及防护;绝缘研究绝缘材料、绝缘测试等。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统:电力电子是研究电力系统中应用电子技术的,当然是高电压大电流下的应用。
电力电子主要研究电力的变换,比如交流电变成直流电,直流电变成交流电,交流电改变频率等,还会研究电力系统中的谐波及其抑制。
也有研究电源的,比如手机的充电电源。
电力拖动和电机的关系比较紧,涉及到控制。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研究的是电路电磁场等基础理论,热门的研究领域还有混沌等。
电气工程主体是偏强电的,当然也有弱电的应用,前门讲的楼宇设计啥的都是。
电气工程比较强的学校一般都是偏强电的,实力一般的学校都是偏所谓的电气自动化技术。
就像变压器,电压等级越高,能制造的厂家越少,代表了一个企业的实力。
那些小变压器厂,大部分企业都能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