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选车都喜欢外观好看,内饰高端,觉得国产车性价比最高。
其实不然,国产车贬值率太高,15万多得家庭轿车开3年卖7万,12万的车子开两年卖6万。
很多人可能抱着买辆车就是要开到报废的心态买车,但是要知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自己的对物质的要求提高,你的思想是会改变的。
算了,跑题了,下次有机会开篇单独讲。
今天我们的主角是合资中级车。
第一款,阿特兹
相信很多朋友选择阿特兹的第一要素就是第一眼,阿特兹被誉为B级车的颜值担当那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我第一眼看到这款车也被它的外表所折服,再加上不错的操控性,油门说走就走,变速箱不迟滞。
驾驶感受绝对不会让你失望,悬挂有些偏硬,应该是考虑到过弯有更好的侧向支撑,但这样一来可能后排乘客颠簸路段就有些酸爽了。
我还是比较喜欢逛车展的,有时候不仅仅是欣赏车,也可以欣赏“车”。
这款车带给你的感觉就是春风十里,轻吹柳絮。
这款车虽然是自然吸气2.5的排量,但是你依然可以体验带T的推背感,表面数据只是一个数字而已,真正的驾驶感受还是要自己去体验。
内饰中规中矩,说不上出彩但也并不显的低端
2.5的自然吸气发动机,朋友有开这款车的跟我说,市区油耗10个左右,我觉得这点很良心了。
底盘特写
阿特兹的底盘前悬采用了麦弗逊式设计,所有的连杆部件都是钢制部件,直径粗壮,虽然钢制结构在质量上没有铝合金轻量化的优势,但是强度要高很多,这样的连杆结构对车轮有着很强的约束能力,让车轮运动轨迹更接近理想化。
前悬采用了轴向液压衬套,当衬套受到冲击的时候,能量会被液压油迅速吸收,所以液压衬套比橡胶衬套吸收震动的效果更好。
再来看看标致508
全新的标致508基于原旗舰轿车508L改造而来的插电混动版车型——508LPHEV。508LPHEV从外观上看与燃油版车型几乎完全一样,仅在细节处有些许差异。黑色中网采用点阵式设计,细节丰富设计感强。
车尾造型也与燃油版车型保持一致,带熏黑效果状如狮爪般的尾灯是这代508车型的一大特色。包括像新308、408都换成了这种后尾灯。
动力方面,新车搭载基于1.8T发动机的插电式混动系统,其中汽油机的最大功率为200马力,电动机最大功率109马力。
新车纯电模式下NEDC续航里程将达到50km。
有专业评测人士做过对比,0-100加速,阿特兹与老款的标致508几乎分秒不差。
但是细节上如急加速明显的阿特兹车胎打滑会更明显一点,新款508混动版暂未有相关数据。
因此我们对于这台东风标致的插电混动版旗舰车型的体验仅限于外观。
目前国内插混版中型轿车细分市场的车型品类较少,但选手实力都不容小觑,帕萨特插混版、蒙迪欧PHEV、索纳塔插混版,还有参差不齐的国内混动版本车系。
总结一下吧,选车还得看眼缘,自己试乘试驾也很重要,现在国内的合资中级车可供选择的实在是太多,不必拘泥于一款,有时间的呢,去试驾一下,人车合一那才是真的合适。
橡胶衬套和液压衬套哪个舒服点
掐指一算,领克01来编辑部也有半年时间了,在这半年时间里领克01除了平时的一些性能测试外,还承担着我们编辑部工作车的身份。
而在用车过程中,领克01的操控性和舒适性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两者相处得非常协调,并没有向其中一面妥协。
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们也是对此非常好奇,所以在我的同事去越野之后,我就打着检查底盘的名义把领克01给升起来“检查检查”。
底盘平整,保护措施超标
刚把领克01升起来的时候,我就知道拍摄不轻松了,因为要拆护板,而领克01的底盘护板很多很大,真要全拆的话要费一番功夫了。
但是,反过来说,这样的防护措施其实对消费者是非常友好的,我就挑最简单的来说,上次我的同事开这台车去越野路段跑了那么久,但就这么一看看底盘也没什么事,可见这护板是真真切切起到了防护作用,这也会让消费者在日常用车过程中更加放心。
说回护板设置,领克01从车头到车尾一共用了5块护板,除了悬挂这些可活动部件和需要散热的排气管、分动箱外的其它地方基本上有护板保护,像输油管、刹车油管这些管路都是藏在护板里头的,并且每块用了很多螺丝去固定,能够保证护板牢固,在防护措施上,领克01可以给一个高分。
而且这些护板并不是单纯的大和多,在护板的设计上也是有很多细节亮点的,比如每块护板上都有数条纵向的沟槽,这个设计可以增加护板的纵向刚性,让护板更加坚固,另外,一定程度上也能让底部的气流更快通过。
在后悬挂这里的护板设置,领克也是下了功夫的,并且有两个比较有意思的点。
第一个,下控制臂是可活动部件,想要靠固定护板去防护是不现实的,所以领克直接在下控制臂下方镶嵌了一块根据下控制臂形状来定制的护板,前后+下都有保护能力。
第二个点,侧后护板离后拉杆非常近,并且靠内的地方还突出一小块,保护面积基本做到了可允许范围的最大值。
而这样的设计其实也能看出领克对这后悬挂的刚性有很强的信心,并相信哪怕在激烈驾驶的时候后悬挂部件运动也不会和护板产生干涉。
四轮独悬还带轻量化处理
得益于较大的车身尺寸,领克01得以布置四轮独立悬挂,在操控性和舒适性方面的上限比起前独后非独的悬挂行驶更高。
具体到悬挂结构上,领克01采用了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独立悬挂,与同属CMA构架的沃尔沃XC40是一样的悬挂结构。
麦弗逊式独立悬挂基本是这个级别车型的标配了,奥迪Q3,奔驰GLA都是采用前麦弗逊式独立悬挂,结构简单易维护,占用空间较少,经过适当调校后舒适性和操控性也有保证,与车头横向空间较为紧张的横置平台车型或者是四驱车型相性极佳。
而在前悬挂下控制臂这里,也能看到CMA平台的痕迹,那就是采用了可替换式的球头。
CMA平台可以改变轴距,也可以改变轮距,而改变轮距的方法就是采用可替换式球头,这样就可以在保证控制臂的通用性下,通过更换不同长度的球头、再调整驱动半轴和转向拉杆这些部件的长度,从而让同一平台下的不同车型有不同的轴距,同时在调整过程中也是可以节省成本的。
而球头本身采用铝合金材质,比钢制品更轻,可以减少一些簧下质量。
而说起球头采用更加轻的铝合金,那就不得不提领克01在前悬挂上做的轻量化设计了。在下控制臂上打孔偷轻已经是一个很常规的做法了,领克01和其它同级别车型一样,在下控制臂这里也是有做一个打孔偷轻的处理;
但领克01做得更好的是采用了铝合金轴承座,还是那句话,铝合金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拥有更轻的质量,对降低簧下质量是很有帮助的,而这,也是领克01能够兼顾操控和舒适性的原因之一。
领克01的后悬挂形式是多连杆式独立悬挂,在前面也说了领克01的悬挂形式和同平台的XC40是一样的,但其实再具体一点的话其实领克01的后悬挂的各个连杆和纵臂的设置是跟XC40非常相像的。
而且与前悬挂相似,后悬挂也有做轻量化设计,后轮的轴承座与前轮一样,也是采用铝合金材质,而下拉杆采用是采用内凹的形状,同样可以保证强度的情况下降低重量。
而种种轻量化措施可以让后轮更加轻快的跳动,在过一些坑洼路面的时候可以让悬挂吸收更多的振动。而且与前悬挂一样,后悬挂也有粗壮的防倾斜杆,在过弯的时候可以抑制车身的侧倾,从而获得一个更好的车身姿态。
另外,与沃尔沃XC40这种欧系SUV不一样,领克01立足于中国市场,在舒适性方面是有更多考量的。
在悬挂、后副车架和车身的连接处,领克01采用了橡胶衬套或者液压作为过渡件,好处是可以过滤一部分悬挂传递到车身上的振动,从而提高车内的舒适性。
其它亮点细节
除了悬挂部件的设计颇有亮点之外,其实领克01底盘的其它地方也是有不少亮点的。
比如发动机悬置设计。
同级别车型的发动机一般采用三悬置设计,顾名思义就是发动机与车身连接的地方有三个,但领克01采用的是四悬置设计,并且悬置结构采用铝合金材质,除此之外也采用了液压衬套来吸收发动机的振动,最终的效果那就是在车内基本感觉不到发动机运转所产生的振动,舒适性有进一步提升。
另外,排气管和传动轴的布局也是有看点的。
领克01的排气管和传动轴是布置在同一个凹槽内的,这样设计主要有两个好处,第一是节省空间,与发动机舱一样,紧凑级SUV的底盘空间也是很珍贵的,而在四驱车型上,传动轴又是必要的部件,布置在一起可以减少对空间的占用;
而第二个就是保护能力更强了,由于只需要占用一个凹槽,那么只要把凹槽的高度稍微增加一些就可以让排气管和传动轴都藏在底盘平面之上,这也是为什么我同事敢拿领克01去越野的原因之一,因为这样设计就意味着哪怕路面上有石头也是先磕底盘两边,而两边是有很充足的护板进行保护,至于因为散热而无法铺设护板的传动轴和排气管位置更高,一般来说也是是很难碰到的。
而这样紧凑的设计所节省的空间在车内也是能感觉出来的,最明显的就是后排地板的隆起部分并不算高。
在排气管中段、三元催化器后一点的地方也可以看到两块加强件,在保护排气管的同时也能增强一些底盘的刚性,而且从排气管头端一直到中段末尾的地方都设有铝箔板,而头端和中段也正式是排气管最热的地方,在铺设铝箔板之后可以降低排气热量对车内温度的影响。
结语
这次窥底让我确定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领克01的底盘防护做得很好,上次越野对它来说还只是小儿科,哪怕面对路况更加恶劣一些的越野路段,底盘的防护也是足够的。
而第二件事情那就是领克01为什么可以做到兼顾操控性和舒适性了,虽然支撑力比较足的悬挂会让车身对路面的振动更加敏感,但是领克01通过轻量化设计、使用液压衬套和橡胶衬套的措施让传递到乘员舱内的振动更少,最终实现操控舒适两头抓;而这样的表现,在同级别里面,可以说是有点超纲的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