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碱酯酶低是怎么回事:1、肝功能下降,如果肝脏储备功能下降,则可能和慢性肝病引起的肝硬化、肝衰竭有关。
2、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上,胆碱酯酶低,可见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消化道出血、消化道肿瘤疾病患者;甚至于心肌梗塞的患者、长期饥饿等。
胆碱酯酶,是一类糖蛋白,以多种同工酶形式存在于体内;一般可分为真性胆碱酯酶和假性胆碱脂酶。
真性胆碱酯酶,主要存在于胆碱能神经末梢突触间隙;假性胆碱酯酶广泛存在于神经胶质细胞、血浆、肝、肾、肠中。
那么,胆碱酯酶低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就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
胆碱酯酶低是怎么回事
1、肝功能下降
因为胆碱脂酶通常会在肝功能检查中反映出肝脏功能;如果肝脏储备功能下降,则可能和慢性肝病引起的肝硬化、肝衰竭有关;如慢性乙肝等。
正常情况下,胆碱酯酶虽然不同的试剂可能参考范围略有差异,如果出现胆碱酯酶下降的情况,则表示肝脏储备功能下降。
此外,其他器质性疾病也会造成胆碱脂酶低;主要包括肾脏炎症、贫血以及感染等。
2、有机磷农药中毒
因为胆碱酯酶主要用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评定与分析;可作为疾病的病情轻重及其预后参考。
临床上,胆碱酯酶低,可见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消化道出血、消化道肿瘤疾病患者;甚至于心肌梗塞的患者、长期饥饿等。
而有机磷中毒的患者,胆碱酯酶的活力下降,从而导致胆碱酯酶降低;建议患者需每天进行复查。
知识拓展:胆碱酯酶的正常值
一般来说,胆碱酯酶的正常值多是在4.3-10.5U/L之间。
但由于不同医院其检测方法、试剂和仪器不同,则正常值的范围也是存在差异的。
如用比色法测的胆碱酯酶正常值范围,可能在130-310U/L之间;因为胆碱酯酶是在肝脏合成的,则胆碱酯酶的活性能够反映肝脏的情况;特别是当胆碱酯酶活性降低时,表明肝脏发生损伤。
胆碱酯酶低是怎么回事需要治疗吗?
胆碱酯酶偏低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主要方面,首先是肝细胞受损,其次是肝外疾病的影响。
当肝细胞受损时,胆碱酯酶的合成减少,这是血清胆碱酯酶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常被用来评估肝脏的储备功能和预后的状况。
具体来说,在急性肝炎期间,胆碱酯酶水平可能会下降到最低点,之后逐渐恢复。
如果胆碱酯酶持续偏低,则可能预示着预后不良。
而在肝硬化的情况下,胆碱酯酶在肝硬化代偿期通常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但在失代偿期会降低,尤其是在肝昏迷时,胆碱酯酶水平会显著下降。
另一方面,胆碱酯酶偏低也可能由肝外疾病引起。例如,有机磷农药中毒会导致酶活力显著下降;营养不良和恶性贫血也是常见原因。这些外部因素同样可以影响血清胆碱酯酶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可以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项重要临床指标。因此,建议到医院进行其他相关检查,以确定胆碱酯酶偏低的具体原因。
如果胆碱酯酶的数值仅为12,远低于正常范围的4000-117000,这可能表明存在较为严重的健康问题,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总之,胆碱酯酶水平的降低需要引起重视,尤其是当数值显著低于正常范围时。及时就医并进行全面检查是必要的步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