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出自《伏尔泰语录》,原话是“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现在的翻译稍微有点差别,但是表达意思不变,都是用来比喻,在很多人一起做了一件坏事后,大家都不觉得是自己的责任,但他们其实都有责任。
原文和翻译比较起来还是稍有差别的,原文侧重于讨论雪花究竟该不该为雪崩承担责任,翻译则直接为事情定了性,认为雪崩时没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说出这句话的人,通常是把自己摆在了道德的制高点,指责整个社会的人。
在传播学中“沉默的螺旋”也是同样的道理,当人们的意志变成了一种群体行为,这种观点就会越发得到扩散,即使有人反对也不会表达出来。
如果这种观点导致了不好的后果,大家会怀抱“法不责众”的心理,不会觉得自己要为这个后果负责任。
其实这种时候可能就会出现异议了,在某一事件中,那些沉默的人,他们有责任吗?事后诸葛亮的人会说当然有责任,如果沉默的人愿意挺身而出,或许就不会引发严重的后果了,其实这也是强盗逻辑。
雪花会导致雪崩,难道不是因为它们落在了山坡上了吗?对于每一片雪花来说,它们并没有能力选择自己落下的地方,最后一片雪花落下的时候,它没有反抗能力,不能让自己落在其他地方,它只能落下,被迫成为雪崩的一部分,然后被指责,说需要承担责任。
不要逼迫每一片雪花承担责任了,又长又陡的斜坡才是导致雪崩的根本原因,让雪崩不再出现的方法只能是在斜坡上多种树,让雪花能踏实地落下去。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这句话是谁说的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这句话源自《伏尔泰语录》。
当一场雪崩发生时,所有的雪花都参与了其中,每一片雪花都有责任。
这揭示了一个道理:当群体行为带来负面后果时,每个人都会将责任推卸给他人,认为自己只是众多参与者之一,责任微不足道。
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比如在社会风气败坏时,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只是“风气的一份子”,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也在推动这种风气的形成。
2016年,人民日报在微博上使用了“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作为标题,强调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将责任归咎于他人。
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各种集体行为,无论是在职场、社区还是家庭中。
每个人都应当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整体的影响,不应将责任完全推卸给他人。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这句话还提醒我们,个体的行为虽然看似微小,但汇聚起来却能产生巨大的影响。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避免成为负面行为的一部分。
这种责任感不仅有助于建立更健康的社会环境,还能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比如环境污染、公共秩序维护等。
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整体的影响,而不仅仅是将责任归咎于他人。
通过培养这种责任感,我们可以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