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测配色
一个有经验的配色人员,在配色之前,必须对他所需要的着色剂有比较清晰的概念。
要掌握着色剂混用着色的一般规律,还应对所用的着色剂的性能,如色调、色光、迁移性、耐热性、耐候性、化学稳定性等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同时积累有代表性的各种塑料着色样品和配色。
在找到适合的着色剂配方之前,必须进行大量的试验,并对同一颜色进行反复地调色,直到获得所需要求的颜色为止。
显然,目测配色法是一种试凑方法,不是很科学。
由于此方法较为简单实用,至今仍被广泛采用。
但此种方法很费时间,要求操作人员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否则将很难操作。
2、仪器配色
仪器配色法是在目测配色法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
此法采用分光光度计和其他测量仪器代替人眼和大脑的功能。
色彩比例的试凑过程是通过计算机模拟进行的,而不需要对塑料进行着色的实际混合。
操作人员只需要测量反射率,即它的标准值,并选择用于配色的颜料即可。
通过调整配色颜料的浓度,使该测量系统与标准的换算值一致。
如果操作人员选择的颜料合理,该系统将以质量分数的形式输出一个配方,然后再将百分比配方转换成质量配比。
塑料配色配方表
塑料配色通常是通过将不同颜色的色母或色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实现的。
首先,了解塑料的基础颜色和特性是很重要的。
不同的塑料材料对于色彩的呈现有不同的效果,因此需要根据所使用的塑料类型选择合适的色料。
一般来说,塑料配色中所使用的色料应该是与塑料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并且能够耐受加工过程中的高温和压力。
其次,确定所要配制的目标颜色,并选择相应的色母或色粉。一般来说,可以通过参考色卡或者借助电脑配色系统来确定所需的色料种类和比例。在配色过程中,需要注意色料的搭配和用量,以确保颜色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最后,将选择好的色料与塑料原料混合均匀,然后通过挤出、注塑等工艺制成成品。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加工温度和时间等参数的控制,以保证塑料产品的质量和外观效果。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要配制一种浅蓝色的塑料,可以选择使用蓝色和白色色母进行配比。通过调整两种色母的比例,可以达到所需的浅蓝色效果。在混合过程中,需要确保色母分散均匀,避免出现颜色不均匀或者斑点等问题。
总之,塑料配色需要根据具体材料和目标颜色来选择合适的色料和加工工艺,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外观效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