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麦类、谷子、高粱、黄瓜、菠菜等作物对乙草胺比较敏感,不宜施用乙草胺。
乙草胺的防除对象为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小粒种子的阔叶杂草。对马唐、狗尾草、牛筋草、稗草、千金子、看麦娘、野燕麦、早熟禾、硬草、画眉草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有特效。
对藜科、苋科、蓼科、鸭跖草、牛繁缕、_丝子等阔叶杂草也有一定的防效,但是效果比对禾本科杂草差,对多年生杂草无效。
除草剂的危害:
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署报告,全世界每年有100多万人除草剂中毒,其中10万人死亡。在发展中国家情况更为严重。我国每年除草剂中毒事故达近百万人次,死亡约2万多人。
1995年9月24日中央电视台报导,广西宾阳县一所学校的学生因食用喷洒过剧毒除草剂的白菜,造成540人集体农药中毒。本世纪更严重,这样的事件年年发生。
化学除草剂在人体内不断积累,短时间内虽不会引起人体出现明显急性中毒症状,但可产生慢性危害,如:破坏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干扰人体内激素的平衡,影响男性生育力,免疫缺陷症。
农药慢性危害降低人体免疫力,从而影响人体健康,致使其它疾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上升。
除草剂蔓生的杂草使农作物失去大部分的阳光和养分,对农业收成的危害不亚于病虫害。
乙草胺中毒存活几率有多大
乙草胺是播后苗前除草剂,对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有特效。乙草胺除草剂的要害症状主要出现在作物芽期和幼苗期,导致幼芽矮化、畸形、死亡。
乙草胺药害的六大原因:
一、用药量过大。
在实际生产中,乙草胺的用量逐年加大,从开始的50%乳油111毫升/亩提高到167毫升/亩,到后来的90%乳油167毫升/亩,到现在的400~450毫升/亩。
随着用药剂量的加大,药害的发生也逐渐增加。
二、对水量过小。乙草胺每亩用药的对水量为30~45公斤,但是在实际生产中,种植户都喜欢加大药量,而不是加大用水量。说到底还是药量过大,导致乙草胺药害出现。
三、打药时期不对。很多种植户在玉米播种后都是等雨打药,此时玉米种子正在或已经发芽,极易出现药害。进行苗前除草最好在玉米播种后尽快喷药。
四、没有因地施药。一般土壤状况较好的地块可以药量稍大,土壤状况不好的地块可以减少一点用药量。如果土壤贫瘠的地块施药量过大,就很容易出现药害。常见的地块里一片一片的药害就是这种情况。
五、打药后降雨过多。
乙草胺施后土壤的墒情不好,而且又不降雨或者降水量很少,那除草效果一定不好。
如果降水量充足,就会形成很好的封闭层,除草效果很好。
如果降水量过大,就会出现药害,因为药液会随着降水下沉,导致玉米种吸收过量的除草剂,产生中毒症状。
六、产品伪劣。正规厂家的乙草胺产品工艺先进,助剂选择好,成膜效果好,持效期也较长,而且很容易被土壤降解,对农作物没有影响,如果是假冒伪劣的产品,则非常容易出现药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