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会疲劳,金属也一样。
不过人的疲劳能够从外面看出来。
而金属的疲劳从外部根本看不出来。
当金属的疲劳超过一定的限制之后,金属会咔嚓一声断开。
从而导致出现各种各样的机械事故。
目前人们可以利用一些手段对金属进行探伤,及时更换已经疲劳的金属。
但是在很多情况下,金属疲劳仍然无法预防。
在现代客机上安装的都有加压装置。
因为飞行高度在那里绑定了。
而如果机舱突然失压,轻则引起乘员晕厥。
重则导致风阻变大,局部受力出现问题。
最后导致解体。
这都是有可能出现的现象。
阿罗哈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就出现果这种问题。
在飞机正常飞行的途中,机身蒙皮脱落。
直接导致客舱内失压。
根据幸存者反应,当时的感觉就像自己溺水了一样。
整个人都沉在了水中,根本无法呼吸。
所能看见的只有天空。
随后因为局部受力出现问题,机首后方直接撕裂出了一个巨大的口子。
机长在发现情况不对之后立刻向塔台请示,然后开始下高度。
目的就是防止乘客因为高空低压而窒息死亡。
在机长的正确应对下,这架飞机最终成功迫降。
而空乘因为正好处于机舱裂口位置,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被压力吸出了机舱。
在空中自由落体了将近3分钟,在绝望中砸向了地面。
当场身亡。
而剩下的乘客因为系上了安全带,都被固定在座位上。
最终幸免遇难。
部分乘客因为高空的低温、稀薄的氧气而重伤。
而事故最终的调查结果就是金属疲劳。
虽然外观和性状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
但是金属实际上已经出现了问题。
最终导致了这次事故的出现。
也就是从这次事故开始,人们对于金属疲劳这一特性展开了大规模的研究。
金属疲劳什么意思
金属疲劳的判断依据是疲劳强度。
拓展资料:
金属疲劳是金属在反复变形或应力作用下,经过一定的循环次数后,在应力幅值远小于材料屈服极限的情况下出现的失效现象。
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其表现形式主要是裂纹的萌生、扩展和最终的断裂。
金属疲劳是金属结构、机器和设备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工程领域具有极大的影响。
金属疲劳的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金属在循环应力作用下,内部发生了微观结构的累积损伤。
当应力幅值超过金属材料的疲劳极限时,金属就会进入疲劳状态。
在疲劳状态下,金属内部的晶粒、位错、析出相等微观结构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材料的性能下降。
金属疲劳的主要类型包括高周疲劳和低周疲劳。
高周疲劳是指在循环次数较高、应力幅值较小的条件下出现的疲劳现象,通常发生在滚动轴承、齿轮、弹簧等零件上。
低周疲劳则是在循环次数较低、应力幅值较大的条件下出现的疲劳现象,常见于构造零件、压力容器等工程结构中。
金属疲劳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材料本身的性能、应力状态、环境条件等。
在材料方面,强度、韧性、硬度、塑性等性能都会影响疲劳性能。
在应力状态方面,应力幅值、应力比、加载频率等参数都会对疲劳性能产生影响。
在环境条件方面,温度、湿度、腐蚀等环境因素也会对金属疲劳产生影响。
为了防止金属疲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选择具有良好疲劳性能的材料;其次,优化零件的设计,降低应力集中;再次,采用合适的加工工艺,提高零件的表面质量;此外,还可以通过热处理、表面处理等手段来改善材料的疲劳性能。
总之,金属疲劳是一个复杂的失效过程,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和防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