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率(Bitate):码率影响视频文件的大小,码率越大,视频文件越大;码率越小,体积越小。
码率是视频的取样率,单位是kbps(千位每秒)。单位时间内取样越大,精度就越高,处理出来的文件就越接近原始文件,码率越高越清晰,反之画面粗糙多马赛克。
所有的编码格式都追求的是如何用最低的码率达到最少的失真。
以大家最熟悉的RMVB视频文件为例,RMVB中的VB,指的是VBFR,即VariableBitRate的缩写,中文含义是可变比特率,即RMVB采用的是动态编码方式,把较高的采样率用于复杂的动态画面(歌舞、飞车、战争、动作等),而把较低的采样率用于静态画面,合理利用资源,达到画质与文件大小可兼得的效果。
帧率(FPS):与画面的流畅度成正比:帧率越大,画面越流畅;帧率越小,画面有卡顿感。在VBFR可变码率编码中,帧率也会影响文件的大小,帧率越高,每秒钟采集的画面越多,需要的码率越高,体积也越大。
帧率就是在1秒中时间里传输的图片的帧数。所看画面的帧率高于16时,人眼就会认为是连贯的,档帧率达到一定数值后,再增长的话,人眼也不容易察觉到有明显的流畅度提升了。
分辨率:影响每帧图像的大小,分辨率越高,每帧图像越大;分辨率越低、图像越小。
在码率一定的情况下,分辨率与清晰度成反比关系:分辨率越高,图像越不清晰,分辨率越低,图像越清晰。
在分辨率一定的情况下,码率与清晰度成正比关系,码率越高,图像越清晰;码率越低,图像越不清晰。
在码率一定的情况下,分辨率在一定范围内取值都将是清晰的;同样地,在分辨率一定的情况下,码率在一定范围内取值都将是清晰的。
总结:
码率不是越大越好
如果不做码率大小上的限制,那么分辨率越高,画质越细腻;帧率越高,视频也越流畅,但相应的码率也会很大,因为每秒钟需要用更多的数据来承载较高的清晰度和流畅度。
这对云服务厂商而言这是好事(收入跟流量呈正比),但对您可能意味着更多的费用开支。
帧率不要超过24
如果限定一个码率,比如800kbps,那么帧率越高,编码器就必须加大对单帧画面的压缩比,也就是通过降低画质来承载足够多的帧数。
如果视频源来自摄像头,24FPS已经是肉眼极限,所以一般20帧的FPS就已经可以达到很好的用户体验了。
有些玩过3D游戏的朋友可能会说,游戏的帧率越高越流畅。
这里要注意一定不要混淆场景:游戏追求高帧率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让3D模型渲染出来的运动效果更加接近真实运动轨迹,所以帧率越高越好。
但对摄像头而言,它要采集的目标是真实世界的物体,真实世界本来就没有刷新率的说法,所以这个理论不适用。
分辨率不盲目攀高
如果限定一个码率,比如800kbps,那么分辨率越高就会让编码器越“为难" ,可以想象,它必须拆东墙补西墙,通过减少色彩信息或者引入马赛克这种“鱼目混珠”的手段来承载足够多的像素点。
所以,同样的是2G的一个电影文件,1080p画质的版本可能不如720p画质的版本看起来更清晰。
参考:http://blog.csdn.net/ameyume/article/details/7308504
摄像头的比特率
大约九个小时。32g存储卡可用于录制的时间取决于所录制视频的比特率。例如,大多数情况下,720P的分辨率用于录制,默认比特率为8M。可以用533分钟,也就是不到九个小时。如果使用的码率小,时间会更长。
分钟,即88小时。32G内存卡,能录多少分钟的视频取决于码率。一般720P的视频,用8M的码率比较清晰。1秒钟的数据量是1M,所以,32G/1M/60=533分钟。
如果视频质量是1080P,32G存储卡可以录制6-8小时左右,也就是说视频质量越高,占用的空空间就越大,录制时间就越短。内存用完后,行车记录仪会自动清除并重新记录。
摄像头内存32g能存90天,存储时间的多少其实是应用与内存,也就是内存存储空间决定它的时间,还有一个就是软件和硬件的配置,例如比较常应用的H.264技术以32G的内存可以保持90天,也就是3个月。
G的内存卡能用来录像的时间取决于所录制视频的码率,比如我们在大多数时候录像所采用的720P分辨率,它的默认码率都是8M的。
能够使用五百三十三分钟,也就是九个小时不到一点。
如果使用的码率这个数值小,时间就会变长。
录制时间的长短要根据视频质量来决定。
如果行车记录仪记录的视频质量为1080P,32g存储卡可以记录8小时左右,也就是说视频质量越高,占用的空空间越大,记录时间越短。
当内存用完时,行车记录仪会自动清除并重新记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