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可以通过导线和磁铁的相对运动来发电?这是因为磁和电之间存在联系。
当闭合导线绕成矩形,并在两个磁极形成的磁场之间旋转时,导线中会产生电流。
同样地,我们可以将线圈绕在铁心上,制成具有磁性的电磁铁。
电磁波的产生正是因为磁可以产生电,电又产生磁,这样的过程反复进行并向外传播,从而形成了电磁波。
电磁波的产生机理实际上较为复杂。
关键在于电如何产生磁,以及磁如何产生电。
简单来说,变化的电(场)会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会产生电(场)。
为了使电场和磁场能够交替形成,这个“变化”需要具备一定的特征。
例如,变化不能是均匀的,因为均匀变化的电场会产生恒定的磁场,而恒定的磁场无法产生电场,二者无法交替产生。
在1855年至1865年间,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麦克斯韦总结了安培、库仑、法拉第等人的研究结果,并提出了一套方程组。
这套方程组包含微分形式和积分形式,解这些方程需要运用高等数学,从而可以得到一些形式的电磁波波动表达式。
总的来说,除了可见光波段外,电磁波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它无需介质即可在真空中传播,这与水波相比显得较为抽象。
在中学阶段,虽然对电磁波的理解可能有所困难,但最重要的是掌握它的基本原理、特征和应用。
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示意图怎么画
紫光频率大波长短,红光频率小,波长长.都是电磁波。
由于电的改变可以生成磁,磁的改变可以生成电.所以自然界就有这么一种电和磁同时改变并且传播的物质存在,叫做电磁波。
不会插图就发个网址吧.电磁波传播示意图
http://hiphotos.baidu.com/wl2003sq/pic/item/d16c5b8cbc739450b31bbad3.jpg。
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的只是电磁波中的一个很小的波长范围,即400纳米到700纳米左右,这个范围的电磁波称为可见光。
自然界的光,特别多,来就是叠加在一起的而且相互不作用.
比如绳子加一个波长长频率小的波,再加一个波长短频率大的波(形似锯齿),结果其实就是在那个长长的波的上面再画一排锯齿就可以了.
互相没有干扰完全的加就行了.
一般我们都把光分成垂直和水平方向列公式分开讨论,把它们叠加到一起就是我们看到的光了.
比如这个是线偏振光
http://hiphotos.baidu.com/wl2003sq/pic/item/44484ad1cc2b3ccda0ec9cbf.jpg。
这个俩方向差90度的是圆偏振光
http://hiphotos.baidu.com/wl2003sq/pic/item/76520e9618c6902f55fb96bf.jpg。
自然界的光是各个方向的叠加
其实一个光子的能量h是6.626196×10^-34J·s每个光都是N多个h叠加组成的.
知道了这个东西以后再来回答你的问题吧,有点罗嗦呵呵.但你想知道一个东西为什么这样要先知道它是什么吧哈哈。
(1)那么如果在特定频率=V1相邻的两列波(不同频率)相交.会怎样.详解.
特定频率不同频率.没理解LZ,但看了楼上的解释为:两个频率相差很少的波相交会有什么现象.
我就回答这个吧
假设完全相等,由于是相向所以叠加时,如果差了半个波长的两列波,会相互抵消,形成驻波和驻点,如果是波长的整数倍,那么就会共振,波谷波峰都是原来的两倍.
由于波是空间传播,就好像水滴掉到水里散开,或者空间爆炸一样,所以叠加时,俩波相遇在的那些散布那些个点,两个波的差状态差都是不一样的比如这个点共振,那个点变弱.(物理书的那个水波叠加共振里面好象有类似的吧)。
因此俩相干光试验的时候放个纸当屏幕显示的就是明暗条纹。
实验室有完全相同的,用双缝衍射试验就行,就是把同一个光源用俩缝隙变成两束光,相互叠加形成的条纹,明显是一亮一暗的亮的区域就是共振了,暗的地方就是互相抵消了.其他地方就是差了半个波长和一个波长之间的.这试验一般用来测算光频率的。
实际很少有相等的,所以就是,最弱的驻波和最强的共振波之间以一定周期来转换(两波相差值的多少来断定周期)。
就会出现一强一弱变化吧(拍频?没听说过)
但是光传播太快,频率太小(个头小),变化太快,肉眼是根本观察不到变化的其实用设备也难,基本上只能看到俩手电筒相互照着...
(2)如果频率比V1相差很远的波与频率=V1的波相交.又会怎样.详解.
就和上面刚才说的一样波形就是一个长长的波上面加上小锯齿一样.
这一般是声或者平面二维的叠加,方便你理解没有互相作用.
其实单色偏振光由于空间传播一般只要和别的光一叠加不是变成自然光就是变成部分偏振光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