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达”算是近两年汽车圈的一个热词,不管是“蔚小理”还是“BBA”,各家新车都开始装上了激光雷达。
可以说,激光雷达量产上车已经成为一种“潮流”,那么,激光雷达是怎么工作的呢?它发射的光危险吗?
激光雷达如何工作?
激光雷达其实就是激光探测及测距系统(LiDAR),是一套以发射光束,并根据激光束反射回来的信号探测目标位置、速度等信息的装置。
(PS:它的工作原理其实和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十分接近,只是用来探测的辐射源变成了激光而已。
)。
如今量产的车载激光雷达用的是MEMS半固态技术,不像以前的机械式激光雷达体积那么大。随着技术不断地更新迭代,以后全固态的Flash或OPA激光雷达将会成为主流。
激光雷达发射的光危险吗?
人眼能看到的光线波长在390-780nm,超出此范围的光线一般是看不见的,看不见的光线大多会被眼睛里的水分吸收,因此不会穿透到达视网膜,对眼睛基本不造成伤害。
目前主流的车载激光雷达主要使用两种波长的红外光:905nm和1550nm。
所以无论是905nm还是1550nm的激光,实际上都是相对安全的,但1550nm的激会更安全一些。
激光雷达都安装在哪?
像下图的小鹏P5,它有两个激光雷达(红圈内),能够覆盖车头前方横向150°的视野,最远探测距离150米。
当然,不同车企的车型安装激光雷达的位置也各不相同,部分会安装在车顶前端,还有车企会将激光雷达安装在轮拱位置。
目前,在汽车上搭载的用于为自动驾驶或高阶驾驶辅助系统采集环境数据的激光雷达基本都属于1类激光设备,也就是功率最小,不会对人眼造成伤害的安全设备。
该不该为激光雷达买单?
正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安装了激光雷达的车型势必价格要高出一些,消费者应该确定自己的需求和体验,装配了激光雷达固然好,但倒也不必单独为了激光雷达而买单。
车企为了让自己的产品更具竞争力,可能也会在激光雷达上做出选择。比如,据悉小鹏汽车在荷兰、瑞典、丹麦和挪威的G9将少装两个传感器,其中一个传感器就是3D激光雷达。
小鹏汽车欧洲产品规划负责人MartinStegelmeier向外媒透露,“取消G9的激光雷达是由于成本问题,激光雷达的成本非常高。
在欧洲,我们希望在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但也必须提供一个有竞争力的价格。
如果安装了激光雷达,我们就无法做到这一点。
”。
总结
随着激光雷达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已经发布了一套车载激光雷达检测方法,而关于车载激光雷达的国家标准、ISO国际标准也已经在制定过程之中,相信很快就会发布。
有了这些标准的限制,相信车载激光雷达会变得越来越安全。
硬件只是影响产品力的因素之一,消费者还是需要从自身需求出发选车。最后想说一句,车企越来越卷,以后激光雷达会不会“飞入寻常百姓家”?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原莱有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lidar激光雷达是什么
lidar传感器是一种通过发射激光光束并测量其返回时间来生成三维地图的传感器。
lidar的学名叫做激光雷达,它是光探测和测距(Lightdetectionandranging)的简称。
lidar传感器是一种通过发射激光光束并测量其返回时间来生成三维地图的传感器。
它的工作原理与雷达和声纳传感器类似,通过发射一个短脉冲的激光束并测量其从目标物体反射回来的时间来计算目标物体与传感器的距离。
lidar传感器是一项非常有用的技术,可以测量物体的高度、宽度和深度,它可以为各种应用程序提供高质量的三维模型。这项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测量、地形测量、自动驾驶和机器人等领域。
lidar传感器的优点
1、具有极高的分辨率:工作于光学波段,频率比微波高2-3个数量级以上,因此与微波雷达相比,具有极高的距离分辨率、角分辨率和速度分辨率。
2、抗干扰能力强:激光波长短,可发射发散角非常小(μrad量级)的激光束,多路径效应小(不会形成定向发射与微波或者毫米波产生多路径效应),可探测低空/超低空目标。
3、获取的信息量丰富:可直接获取目标的距离、角度、反射强度、速度等信息,生成目标多维度图像。
4、可全天时工作:激光主动探测,不依赖于外界光照条件或目标本身的辐射特性。它只需发射自己的激光束,通过探测发射激光束的回波信号来获取目标信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