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戈多》的剧情简单说就是两个流浪汉在等待一个叫戈多的人,可是等来等去,那位戈多先生始终不露面。流浪汉虽然明知他可能永远不会来,但还是不死心,不愿意放弃,就在那里等待。
显然,这是个象征剧。我对它的理解是这样的,首先,戈多象征着命运,或者更形象的说,象征着能够改变你的命运的一个人、一件事、一个机会。流浪汉等待的其实不是戈多,而是等待命运被改变。很可惜,他们等不到。
进一步说,既然戈多象征着命运,那么我们每个人都在等待戈多。从小到大,上学放学,上班下班,上床下床,从生到死,我们一直在等待戈多。
生命的荒谬就在于我们的命运其实早已被注定,但是我们却必须徒劳的去争取改变。这就像加谬提到的西西弗斯,不管他如何努力的一遍又一遍将巨石推上奥林匹亚山顶,最终巨石都将回到山脚。
戈多会来吗?贝克特用台词回答我们:“Nothinghappens,nobodycomes,nobodygoes,it'sawful?”。
萨缪尔·贝克特生于一九○六年,原籍爱尔兰,是一位用法语英语两种文字写作的剧作家、诗人、小说家。
主要剧作为《等待戈多》(1952)、《最后的一局》(1957)、《哑剧Ⅰ》(1957)、《克拉普最后的录音》(1959),《哑剧Ⅱ》(1959)、《灰烬》(1959)、《哦,美好的日子!》(1961)等。
此外,还写过小说,如《摩罗》和《马洛尼死了》等等。
《等待戈多》使他-举成名。
在这部戏里,两个流浪汉等着,自始至终在台上等待永远不会来,永远被等待的戈多。
戏的结尾近似还原到戏的开始。
《哦,美好的日子!》描写老妇温妮从半身入土到只剩下头部还没有被埋入土中的过程,从她喋喋不休的台词中表明她要把走向死亡的最后时刻变成美好的日子。
贝克特的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后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表明人类对未来、对前途失去任何信念。他的剧作已被译成近三十种语言,在世界不少国家的舞台上广为上演。
是一部荒诞派戏剧。荒诞剧大多关注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但并不关注现实层面的生活,而是指向生活的本质,人生的无奈。
关于《等待戈多》几个人物都在等戈多地出现,但戈多始终没有出现,戈多是谁?人们众说纷纭。我觉得,戈多就是“God”也即上帝或神。上帝没有出现,因为现代人已经没了信仰,堕入了浑浑噩噩生存的困境之中。
有人说:人生的全部意义是等待,而等待本身却毫无意义,也许,这正是荒诞派的命题,等待戈多的主题吧。
戈多是什么意思
等待戈多指的是对未知归期的期待和希望,是一种对未来的无尽等待和寻求。
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等待戈多"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表达,其中的“戈多”并未明确指代某个具体的事物或者人,它更像是一种象征,代表了一种期望、一个目标或者是一种对未来的憧憬。
因此,“等待戈多”的意思就是处于某种等待状态,对未知的未来抱有希望,期待着某个重要时刻或者人物的到来。
二、文学中的解读
在戏剧作品《等待戈多》中,这个表达被赋予了更深的哲学和文学含义。
剧中描述了两个人物——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贡——他们日复一日地等待着戈多,却始终没有等到他的出现。
这种等待并非简单的期待,而是对生命意义、人类处境以及未来的无尽追问和思索。
三、现代应用
在现代社会,“等待戈多”这个表达被广泛应用在各种情境中。
它可能被用来描述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期待,比如等待一个工作机会、等待爱情的到来等。
同时,它也被用来表达一种人生的状态,即不断追寻和探寻,但未来依然充满未知。
四、总结
“等待戈多”是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表达,它表达了人们对未知未来的期待和希望,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寻。这个表达在文学、哲学以及现代社会的各种情境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成为了人类追求和希望的一种象征。
以上就是对“等待戈多”的详细解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