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不知道,电视剧《霍元甲》播出已经40年了!。
1981年,为对抗无线电视台的穷追猛打,香港丽的电视(后来的亚视)出品了一部功夫剧——《大侠霍元甲》。
1983年,这部剧被引进内地,更名为《霍元甲》,一经播出便万人空巷,引起了收视狂潮。
相信不少70后和80后心中的国、民剧,《霍元甲》必定占有一席之地。
记得那时电视机还不是很普及,每天《霍元甲》一播出,邻居亲朋们都会聚集到一起观看,《万里长城永不倒》的音乐声一响起,心中便热血沸腾,热闹的场面成为了儿时难忘的记忆。
霍元甲系列剧共分三部,在《大侠霍元甲》之后,还有《陈真》和《霍东阁》。
作为系列剧的第一部,《霍元甲》讲述了清末著名武术家霍元甲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清末民初,军阀混乱,列强侵占,山河破碎,民不聊生。
霍元甲从小体弱多病,父亲让他弃武从文。但霍元甲是个武学奇才,每日看父兄练武,竟自己创出“迷踪拳”。在一次比武时,霍元甲使出“迷踪拳”打败了仇家独臂老人程天啸,程天啸被活活气死。
程天啸的徒弟陈真为报仇,拜霍元甲为师。没过多久,霍元甲师徒火烧了民族败类龙海生的鸦片馆,被迫逃离家乡。
来到天津后,霍元甲战胜日本浪人宫本哲夫又招致追杀。师徒几人和爱慕霍元甲的赵倩男一起,远走京城。
在京城,霍元甲力克俄国大力士波索夫,洗雪“东亚病夫”之耻,并创立了精武门。
不甘失败的俄国人勾结龙海生,一直对付霍元甲;狠毒的日本人更是用阴谋诡计,最终害死了霍元甲。
霍元甲被害后,陈真终于觉醒,走上了为师报仇的道路……。
《霍元甲》描述了一个小镇青年,如何在变幻的时代风云中成长为民族英雄的故事。
而剧中的几位主演黄元申、梁小龙和米雪等人,也迅速成为几代人的偶像。
从《大侠霍元甲》首播至今,40年过去了。剧中演员有的出家,有的坐牢,有的离世;而当年一个不起眼的小配角,如今已经成长为华人影坛的超级巨星。
几位主角如今怎么样了?那个逆袭成超级巨星的龙套又是谁呢?
出演霍元甲时,黄元申已经在香港影坛成名。
1980年,他和米雪、石修、黄杏秀主演的《绝代双骄》红极一时,他饰演的小鱼儿被评为“30年来华人电视百个经典角色”之一。
导演徐小明找到黄元申,请他出演“霍元甲”,黄元申最初是拒绝的,因为他不想剃头梳辫子。
徐小明为了争取黄元申出演,做出很大让步,把清朝戏改成了民国戏,这才有了一代经典霍元甲的横空出世。
《霍元甲》一经播出,便创造了收视奇迹,震撼了数以亿计的华人同胞。黄元申这个名字和霍元甲的形象紧紧联系在了一起,甚至有影评人说:“黄元申之后再无霍元甲。”。
这一年,黄元申33岁。
出演《霍元甲》之后,黄元申身价暴涨,片约不断,随后也创造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角色。一直到和赵雅芝爆出惊天绯闻,黄元申的命运才发生了急剧的转变。
1975年,黄元申和史倩予结婚,婚后育有一儿一女;而同一年,赵雅芝也嫁给了大她10岁的医生黄汉伟。
黄、赵两人于1978年合作电影《剥错大牙拆错骨》之后,就传出了绯闻。
关于两人的绯闻,报纸上炒得沸沸扬扬,但黄元申和赵雅芝双双否认。
只是黄元申的妻子史倩予拿出一份落款为“芝”的情书给记者看,还说:“我们之间出现了第三者。”。
暗示得十分明显。
绯闻闹了一段之后不了了之。几年后,赵雅芝凭借《上海滩》、黄元申凭借《大侠霍元甲》双双爆红,他们的绯闻又泛起沉渣。
1982年,赵雅芝和黄汉伟闹离婚,两人为了争夺孩子的抚养权对簿公堂。黄汉伟对朋友爆料说,曾经亲眼看到过黄元申写给赵雅芝的信,他们暧昧了很长一段时间。
黄元申不堪其扰,推掉了10部电影、电视剧合约,带着妻儿移居美国。可是即便这样,舆论依旧没有放过他。
这一次,是因为吴君如。
吴君如在一档访谈节目中说:“赵雅芝是最能装的,我最不喜欢她!”还爆料赵雅芝当时和有妇之夫来往,被前夫黄汉伟打伤。
就在舆论进一步发酵时,黄元申突然宣布:在香港大屿山宝林寺皈依佛门,出家为僧!。
法号衍申。
消息一出,众人皆惊。香港狗仔将此归结为:黄元申痴恋赵雅芝不得,而后大彻大悟,干脆出家。
这段绯闻被大肆渲染,但黄元申否认是为了赵雅芝,他说:“出家全是佛缘所定。在剃度前我早已倦怠世相,厌弃虚荣。”。
遁入空门后的黄元申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修桥铺路,耕田种菜,研修佛法。
据说他曾经在香港赤柱监狱说佛讲理,字字珠玑,感化了大毒枭跛豪——吴锡豪,使其顿生觉悟,成为佛门俗家弟子。
2006年,《霍元甲》剧组举行25周年大聚首,媒体托遍圈内好友邀请黄元申,然而他终究没有出现。
直到2013年,在TVB的《星动亚洲——寻访黄元申》节目中,人们才知道他已还俗,跟儿子在内地过着安稳的生活。
今年,黄元申已经73岁了。
黄元申早年绚丽至极,中年看破红尘,晚年归于平淡。如今早已看透俗世恩怨,大隐隐于市。
梁小龙,曾经和李小龙、成龙、狄龙并称为香港演艺圈“四小龙”。
梁小龙武功高强,曾多次在香港搏击比赛中获冠军。1972年,梁小龙在街上打架时被吴思远发掘,进入演艺圈发展。
徐小明筹拍《霍元甲》时,梁小龙来探班,对这部戏很感兴趣,就毛遂自荐想演一个角色。
那时梁小龙已经很红了,徐小明大喜过望,马上把原定的陈真换掉,让梁小龙上。
梁小龙果然不负众望,把陈真的彪悍和豪情塑造得入木三分,深受观众们的喜爱。
《霍元甲》火遍大江南北,梁小龙再接再厉,出演《陈真》,续写了《霍元甲》的辉煌。
但是,因为在内地参加活动时梁小龙说了一些爱国的话,遭到当时台湾文化部的封杀,梁小龙在香港也接不到戏,只好隐退。
这一退,就长达15年。
直到2003年,周星驰拍摄《功夫》,请梁小龙重新出山,饰演大反派火云邪神,梁小龙的事业才焕发了第二春。
如今,梁小龙仍然活跃在影视圈,在一些不知名电影和网剧中客串,只是不知道还有几人记得,当年陈真的辉煌……。
赵倩男其实是个虚构的人物,在《霍元甲》一剧中,米雪对这个角色的演绎令人赞叹不已,印象深刻。
在出演《霍元甲》之前,米雪早已经大红大紫。
米雪1972年参加邵氏无线的艺员训练班,和黄元申是同班同学。
1976年,米雪拍摄了《射雕英雄传》,因饰演黄蓉一举成名。
拍完《霍元甲》之后,米雪又和徐小明导演合作了《再向虎山行》,再次掀起了收视热潮。
这么多年来米雪塑造了无数经典的角色,多次获奖,事业始终红红火火。
只是米雪的感情生活并不完美。
米雪曾被成龙追求,和刘松仁是著名的“荧屏情侣”,但她的正牌男友是尹志强。
米雪和男友尹志强相守24载,2010年尹志强因病去世,两人始终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
今年,米雪已经66岁了,依旧活跃在演艺圈,不时有新作上映。
米雪,是当之无愧的艺坛常青树,是无数观众心中的女神。她塑造的经典形象,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龙海生这个角色令观众恨得咬牙切齿,当年很多观众都疑惑:反派怎么可能长得这么帅呢?
黎汉持本人戏路十分广,正反派都能演,除了龙海生之外,还演了古天乐版《神雕侠侣》中的一灯大师。
90年代中期,黎汉持淡出演艺圈,开始经商。
2013年,黎汉持因急性肺炎去世,终年62岁。
程天啸这个角色是个悲剧,一出场就死了。他是陈真的第1个师傅,被霍元甲用迷踪拳打败,纯工具人。
饰演独臂老人程天啸的,是本剧的监制和导演——徐小明。
徐小明9岁习武,17岁学唱歌,进入演艺圈后边导边演边做编剧,拍出了《霍元甲》系列、《木棉袈裟》和《海市蜃楼》等经典作品。
徐小明导演十分爱国,不但拍片强调爱国精神,只要他参加演艺活动,永远要唱《万里长城永不倒》,他的发言永远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
陆大安在剧中是个不起眼的小人物,虽是霍元甲的徒弟,却是个战五渣,纯属搞笑的角色。
这个演员演艺生涯没什么好说的,但却跟刑事案件挂上了钩。
2002年11月,商人林汉烈在香、港中环陆羽茶室被枪杀,后买凶杀人者在深圳被捕。
杨家安就是主谋之一。
杨家安被判处无期徒刑,至今仍在服刑。
周星驰是谁,不用我多说。在81版《霍元甲》当中,周星驰是个连台词都没有的小龙套。
看剧照,当初的周星驰嫩的能掐出水来;而如今,周星驰已经是华人演艺圈中令人高山仰止的存在。
81版《霍元甲》集合了一大批优秀的主创人员,故事曲折,打斗精彩,极大地激发了中华儿女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热情。
《霍元甲》播出时,粉丝遍布各个年龄段。上到99,下到刚会走,无一不被这部剧吸引。
40年过去了,当年围着电视看《霍元甲》的观众也都年过不惑,但它宣扬的爱国奋进,自尊自强精神,永远也不会过时。
写到这里,耳边仿佛又响起了熟悉的歌声:
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
吴锡豪儿女
1.李嘉诚
他获得2000年国际杰出企业家大奖;
他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巨子;
他是潮人的骄傲
李嘉诚这个名字,自70年代以来一直震撼着世界,特别是地产界和金融界。
李嘉诚这个名字,对于香港人来说更意味着是财富。
李嘉诚刻苦诚实、孜孜不倦的个人奋斗精神,和独到的判断力、果敢的决策力以及善于用人,构成了成功的因素。
于是他也拥有了“超人李”、“大哥诚”、“塑胶花大王”、“地产猛龙”、“地产大王”等称号。
李嘉诚出生于潮州城面线巷内的书香之家,自幼聪颖超脱,学习勤奋。
1939年,日寇侵占潮州便随父母流落香港,饱尝了战乱、贫穷、饥馑之苦,也培养了吃苦耐劳、奋发图强的精神。
1950年,22岁的李嘉诚先生就以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命名,初创了“长江塑胶厂”表达了他的赤子之心。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1988年他已拥有“长实”、“和黄”、“港灯”等五大公司,100多家附属公司和50多家联营公司,形成资金雄厚、实力强大的李氏“经济王国”。
去年,他本人成为全球五大富豪之一。
李先生已从面线巷走向世界,地位如此显赫但他并没有因此不可一世、颐指气使,依然是那样的谦逊、平和。
有一次,李先生参加汕头大学的奠基典礼,本来,他作为汕大创建人,应是当之无愧地在贵宾签名册首页上写下他的名字,但李先生没有这样,而将自己的名字签在第三页上。
在这次宴会中,他不论地位高低,都跟每一位宾客敬酒、握手、交谈,的确没有让人产生“隔离感”。
李嘉诚先生已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巨富,但他并不骄奢淫逸、大肆挥霍,依然是坚持以俭养德、养廉、养身,淡泊宁静、朴实无华。
更令人钦佩的是,李嘉诚先生虽已功成名就,但仍不忘祖国、故乡。
他曾充满感情地说:“本人旅居香港数十年,无日不怀念国家,思念故里”,“作为炎黄子孙,必须奋斗自强,发达不忘家国,来日以报效桑梓”。
李先生深知:“教育的重要,实关系于国家的强弱,社会的兴衰,以及时代的进退”,而拥有万余平方公里面积,上千万人口的潮州地区,在八十年代前尚未有一所高等学府,不能不说是一桩憾事。
为此,他从1980年开始,便开始出资创办汕头大学,到去年底为止,共捐资12亿多元,已建成36万平方米的校舍,设立了文、理、工、医、法、商等9个学院、16个学系,为国家,为潮州地区输送了一批批人才。
在去年召开的汕头大学第五届校董会上,李先生虚怀若谷地对在汕大成长的每一位同仁再三表示衷心的敬意和感谢。
在此,不禁想起李先生曾经在汕大讲的一句话:“成就加上谦虚,才最难能可贵”。
李嘉诚的人格挽救力是崇高的,他取得的成就更是任何人都望尘莫及的。
去年6月他获得了2000年国际杰出企业家大奖,李嘉诚先生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位华人企业家。
大奖提名委员会主席弗雷泽先生在颁奖时说:李嘉诚先生在全球的商业地位显赫,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企业家之一,他获得此奖是名至实归。
这位伟大的企业家,尽管获得无数殊荣,他依然把自己作为一个平常人,一个市民和一个商人,并尽一切所能来报务社会,几十年来,他向各界捐款逾38亿港元。
用他的话说:“如果我们只是一味追求金钱和权力,而置人类高尚情操于不顾的话,那么,一切进步及财富创造都将变得毫无意义”。
晚上8点多,宴终人散,在宴会上吃的是什么没有记清,但李嘉诚先生的风范却深深地“植入”脑海之中,给记者留下了难以忘情的印象,更加懂得应当如何立身处世,才不枉费自己一生。
2.林百欣
林百欣(1914年生)
潮阳人。
早年赴澳门经商,1937年到香港经营制衣业。
1947年创办丽新制衣有限公司,以成衣制造和出口为主要业务,逐步拓展非洲、欧洲和美国及加拿大市场。
1987年购买鳄鱼恤有限公司73.9%股权,同年购入亚洲电视10%股权。
1988年又增购亚视1/3股份。
同年将地产业务分拆独立上市,改组成丽新制衣国际和丽新发展两家上市公司。
1989年收购加拿大卑诗省山村度假胜地的最大度假酒店。
家族财产超过90亿元:现任香港丽新集团主席,亚洲电视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成福织造厂有限公司、永福布行有限公司、台湾民兴纺织设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潮州商会永远名誉会长等。
曾在香港捐资兴建林百欣学校和林百欣青年娱乐中心,在汕头、潮阳捐建林百欣中学等。
1993年受聘为港事顾问。
曾获汕头市荣誉市民称号。
3.饶宗颐
初夏,香港跑马地。
在一间“四壁皆书”的寓所,一位目光锐利、精神瞿烁的老人用纯正的潮州话娓娓而谈,从潮州的历史到敦煌的艺术,从神秘的新德里到浪漫的巴黎,从严肃的学术到优雅的艺术,让来自粤东潮属三市媒体的一群年轻人,深深感受其学问的博大精深,真正见识一代国学大师的风采。
这位老人就是被北京大学季羡林教授称为“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又擅长书法、绘画,在中国台湾省、香港,以及英、法、日、美等国家,有极高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的饶宗颐教授。
“现在是一个制作模型的社会,但我制作了自己的模型,我不想跟着别人走过的路走下去,我要拥有自己的东西”。
饶宗颐字选堂,号固庵,1917年出生于潮安。
作为名扬四海的学者,饶宗颐没有真正的进学堂读书,这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对此他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说,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制作模型的社会,学堂里也是在制造模型,但我不想跟着别人走过的路走下去,我要拥有,也有能力拥有自己的东西,于是我制作了自己的模型。
他回忆说,我上过一年中学,后来就不上了,因为学不到东西。
后来人家提到饶宗颐,总说他是秉承家学,大多就是基于这个原因。
4.陈伟南
陈伟南(1919年一)
原名陈鸿志,字国宪,出生於潮安县沙溪乡。
1937年赴港,香港沦陷后回乡务农。
抗战胜利后再渡香江,先后创办星洲贸易有限公司、星洲胶业有限公司、屏山企业有限公司,开设屏山饲料厂。
任香港汕头商会永远名誉会长,香港潮州商会副会长、香港潮安同乡会会长、永远荣誉会长、澳门潮州同乡会永远会长。
陈伟南热心襄助乡邦发展教育和其他公益事业。
自1985年以来,捐资总额5000多万元。
其中在家乡捐建沙二幼儿园、沙二小学、宝山中学。
荣获广州、潮州、汕头三市授予“荣誉市民”称号。
担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第八届人大代表、政协汕头市委员会副主席!。
5.谢慧如
谢慧如(1913—1996年)
生於潮安县官塘镇白水湖,14岁赴泰国,初在东北部的坤敬、万沛、挽贲等地从商;后到曼谷创办泰联企业有限公司,经营火磐、火锯、冻房、保险、堆栈、建筑、糖业、米业、麻绒和土产出口等;继而在东北部各府开设火磐10多家,并先后承办政府酿酒厂,创办舂蓬矿业有限公司和远东三环喽铅瓦厂。
先后担任泰国中华总商会执委、永远名誉主席,泰国潮州会馆副主席、名誉主席,天华医院名誉董事长等职。
为“汕头市荣誉市民”和“潮州市荣誉市民”。
捐赠巨款资助建设韩江大桥、潮州体育馆;赠建潮州谢慧如图书馆、泰佛殿、艺乐宫、慧如公园及在官塘白水湖建自来水厂;还在家乡兴办育智学校;在官塘中学建慧如堂;并於1991年4月在潮州市设立优秀市民奖励基金会。
此外,还在汕头捐建谢慧如潮剧艺术中心,在潮阳市、饶平县、南澳县等地也有捐建善举。
6.
陈弼臣(1910—1988年)
出生於泰国吞武里府,祖籍潮阳市峡山镇,泰名陈·梭蓬帕慝。
当过厨师、小贩和司账员。
后为保险业前辈郑景云所赏识,委以森兴隆有限公司全权经理之职。
不久自创曼谷木业公司,继而开设星原、亚洲联合、亚洲保险等公司,经营木材、五金、药材、文具、大米、保险等行业。
1944年与中泰10位商人合资创办盘谷银行,任董事,1945年下半年任买办,1952年任总裁,1963年任董事长兼总裁,1984年辞去职务,被委为名誉董事长。
他是盘谷银行的主要股东,在泰国国内外兴办的公司约160家。
历任泰国社会福利基金会荣誉主席、泰国中华总商会永远名誉主席、泰国潮州会馆永远名誉主席等。
历年来本人及所属公司,对各种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捐款数以亿铢计。
1981年获泰王所赐一等白象大绶勋章,并获红十字一等奖章等。
1982年泰国国立喃甘杏大学颁授他金融及银行家名誉博士。
1985年获朱拉隆功大学商业行政管理学系名誉博士学位。
1983年捐资兴建潮阳峡山学校。
7.庄静庵
庄静庵(1908—1995年)
潮州市人。
早年曾在广州一家银号当学徒。
1935年移居香港。
40年代创办中南钟表公司,经营钟表贸易。
1955年,取得瑞士乐都表和得其利是表的经销权,在手表业奠定稳固的基础。
1976年后大量生产石英表。
1978年开始在内地投资设厂,产品销往欧美、南美和中国内地。
曾任香港中南钟表行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潮安同乡会永远名誉会长、广东省政协委协委员等。
热心家乡公益事业。
早在1945年就在潮州市创办私立绵德小学,该校1979年复办,1980年又捐建绵德中学,后再创办绵德幼儿园。
1991年被汕头市政府授予“汕头市荣誉市民”称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