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阅读障碍症?
阅读障碍症是一种大脑综合处理视觉和听觉信息不能协调而引起的一种阅读和拼写障碍。一般孩子有以下表现,我们就认为是得了阅读障碍症:
1、记字和识字困难,刚学的字很快就会忘记;
2、阅读会有加字或减字的现象;
3、朗读时不按字阅读,而是随意按照自己的想法阅读;
4、经常写错别字;
5、阅读速度比正常的小朋友慢;
6、阅读需要工具辅助,比如手指;
7、经常搞混形近的字,如把题与匙弄混;
8、经常颠倒字的偏旁部首。
那么,阅读障碍症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一般我们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神经因素:简单点说就是大脑信息加工处理器出现故障或中断,无法正常工作,感知觉、表象、抽象等认识出现偏差,导致阅读问题。
2、家族遗传因素:阅读障碍症有家族倾向。在医学上认为阅读障碍症患者的第15对染色体及第6对染色体上存在异常。
3、环境因素:也就是来自父母和家庭的负面情绪或教育方式造成。
如过早的强迫孩子去识字,学习更多的知识,导致孩子心理产生对学习这件事非常大的负面情绪,虽然掌握了优于其他小朋友的技能,但是当大家同步学习时,会发现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状态消极等问题。
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曾说过:“孩子提早认字,或强迫他们早日养成自己看图画书的习惯,很容易派缺唤让孩子形成阅读障碍,还会破坏孩子的想象力。
”这也是为什么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高学历人群的子女反而成绩平平,没有闪光点,就是因为期望过高,老师从生了孩子开始就不断给她们布置任务,要求孩子作为教师子女一定要争气。
不瞒你说,我就是教师子女,在我父母眼中,我一直是个“不争气”的孩子。
强迫,对我来说真的很可怕,至今我对于别人强迫性的语言会感到十分不舒服,可想而知,这种强迫对我的一生到底有多严重的影响。
如果已经有了阅读障碍症,我们还怎么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1、复述文字信息。家长要扮型有耐心的引导孩子自己讲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或故事,录音给孩子听,让他不断在听的过程中去改进自己,直到可以输出正常的文字信息。
2、贴标签。可以制定规则,谁输了就要读出卡片上一个字,或者把家里的物品贴上相应的文字,积少成多。
3、颜色分类学习用具。告诉孩子写作业的本子用绿色,文具盒用红色,通过不同颜色标签将学习用具区别开来,让孩子管理好自己学校的东西,从而对分类产生兴趣。(逐渐应用到文字分类)。
4、家长一定要时而不时的鼓励自己的孩子,这一点非常重要。患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内心是很自卑的,如果家长不理解或者一直逼迫,只会让孩子内心更加脆弱,以后长大可能会一事无成。
总之,孩子的童年就那么几年,我不认为过早的识字真的可以让孩子在人生的比赛中获得永远的胜利,毕竟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与学识的多少永远不成正比。
儿童阅读障碍症的表现有哪些
阅读障碍综合症,又被称为阅读困难症,是一种常见的学习障碍。患者在阅读、写作、理解语言以及数学运算方面存在困难。以下是从识字、阅读到行为表现的综合症特征。
在识字方面,患者常常面临认字与记字的困难,学过的字容易遗忘,错别字频出,易混淆形近或音近的字,如将“视”与“祝”混淆,对拼音的学习也十分吃力,如将“Q”看成“O”。字的偏旁部首的颠倒也是常见的问题。
在阅读方面,患者的朗读技能往往存在问题,容易增减字词,不按字逐个阅读,而是随意理解。
听写成绩不佳,阅读速度缓慢,需要逐字阅读或用手辅助。
写作时,虽然能够构思作文,但写作过于简单,内容乏味,难以有效表达自己的想法,抄写速度慢。
在行为表现上,患者的行为反应可能显得不集中或无组织,对刺激的处理不够全面。
掌握事物的顺序困难,如数学公式、乘法口诀等。
在辨析距离、方向、时间概念以及整理物品、控制动作等方面,患者也存在挑战。
手脚笨拙,走路不稳,容易跌倒、被绊倒或撞倒家具。
在处理多个刺激时,患者难以专注于一件事,容易从一个活动或想法跳到另一个,完成作业时容易感到疲劳。
阅读障碍综合症的表现特征多样,但核心问题在于语言处理和认知功能上的困难。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提供针对性的教育支持和干预措施,帮助患者克服障碍,提升学习和生活能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