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检查有多种方法,包括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核磁共振成像(MRI)、血管造影等。
一、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检查是心血管检查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心电图能够显示出心跳的节律是否规律,心跳速度是否过快或过慢,以及是否存在心肌缺血等问题。
这种检查方式简单易行,对于心律失常等疾病的早期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二、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是一种无创性检查,利用超声波来观察心脏的结构和运动状态。
通过超声心动图,医生可以评估心脏的功能,观察心脏瓣膜的运动情况,以及检测心脏是否有异常结构或损伤。
此外,超声心动图还可以用于评估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以及心肌病等。
三、核磁共振成像(MRI)
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高级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心血管系统也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MRI可以提供心脏的高分辨率图像,帮助医生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这种检查对于心肌梗死的诊断、心肌病的评估以及心脏手术的术前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四、血管造影
血管造影是一种特殊的X线检查,通过向体内注射特殊染料(如碘剂)来观察血管的情况。这种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血管的形态、狭窄程度和血流情况,对于诊断冠心病、动脉瘤等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即为心血管检查的几种主要方法,每种检查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优势,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心血管疾病检查哪些项目最准确
冠脉疾病的危险因素检测
血脂组合除常用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四项外,有条件的实验室可增加测定载脂蛋白ai(apoal)、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
hdl-c代表hdl携带胆固醇的代谢状态,而apoal反映hdl的颗粒数,二者不能相互替代。
lp(a)是公认的动脉粥样硬化(as)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lp(a)水平高的患者,大多呈家族聚集性,与遗传密切相关。
同型半胱氨酸(hcy)
hcy水平升高与遗传因素和营养因素有关。现认为hcy反应性的增高是引起血管壁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与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的.发生率和死亡增高有关,目前国内外逐渐把它作为心血管疾病临床常规检查指标。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hs-CRP是用高灵敏度的方法检测的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大量研究证实,hs-CRP可能是比ldl-c更有效的独立的心血管疾病预测指标。
个体hs-CRP的观测值应取两次(最好间隔2周)检测的平均值。
hs-CRP可对表观健康的人群预示未来发生脉管综合征的可能性,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则是预后指标。
心肌梗死后的hs-CRP水平预示未来冠心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和梗死面积无关。
心肌损伤和心肌梗死检测
对于急诊胸部不适疑为心肌梗死的患者,目前临床多根据症状、心电图结合血液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酸激酶(ck)、CK-MB质量浓度(ck-mbmass)、肌红蛋白(mb/Myo)及心肌肌钙蛋白(cTn)i或t等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
这些标志物在正常情况下存在于心肌细胞中,心肌梗死发作后释放入血,若在血中发现这些物质水平升高则表明有心肌损伤存在。
心肌肌钙蛋白(cTn)cTn是目前诊断心肌损伤、坏死时特异度和敏感度较高的生物标志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危险分层中也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正取代ck-mb成为“金标准&rdquo。
cTn特别有利于诊断迟到的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uap)、心肌炎的一过性损伤。
肌酸激酶mb同功酶(CK-MB)目前多用免疫抑制法测定CK-MB酶活性,特异性差,干扰多,有条件的实验室建议测定CK-MB质量浓度。
CK-MB质量浓度检测值至少有2次超过特定的参考值范围上限(第88百分位值)说明存在心肌损伤,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动态监测及疗效观察。
肌酸激酶(ck)急性心肌梗死时总ck活性升高显著,约在梗死后4~6h升高,24h达峰值,如无并发症3~4日恢复正常。
肌红蛋白(mb/Myo)肌红蛋白是目前较好的早期标志物,该指标灵敏度高,峰值早,与心电图结合能提高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有效率,肌红蛋白升高不能诊断心肌梗死,但胸痛发作后6~12小时不升高是除外急性心肌梗死很好的指标,有助于在急性心肌梗死病程中观察有无再梗死或梗死再扩展,如频繁出现增高,提示原有梗死仍在延续,是溶栓治疗中判断有无再灌注的较敏感而准确的指标。
评价心脏功能的检测
脑钠肽(BNP)
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BNP是诊断慢性心力衰竭和评价心脏功能的最佳心肌标志物,尤其可鉴别诊断心源性还是肺源性心力衰竭,bnp不高特别有助于排除左心收缩功能不全的诊断。
国内外研究资料和本实验室研究资料显示,心衰患者血浆BNP水平随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是评价心功能的敏感指标,是严重心力衰竭患者一年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
但检测BNP并不是诊断心力衰竭的必要条件,不能替代目前常用的各种辅助检查(如超声心动图等)。
内皮素(et)
et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的血管活性肽,对心血管起主要作用的是et-1,可引起血管收缩,尤以冠状动脉最为敏感,研究显示:et-1在心力衰竭患者明显升高,其增高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
检测指标的联合使用
将一种快速升高的早期标志物(如Myo)与另一种持续升高且特异性高的确诊标志物(如cTn)联合使用,有助于快速鉴别非心肌梗死的胸痛患者,特别是明显改善了acs诊断的准确性和适时性,减少了患者的观察时间和费用。
如cTn是心肌坏死的标志物,是短期的预示,hs-CRP反映冠心病的潜在的炎症过程,是长期的预示。
hs-CRP和肌钙蛋白是独立的危险预测指标,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可将hs-CRP和肌钙蛋白i或t结合起来运用。
进行危险评估时,应使用hs-CRP和tc/hdl-c的结合算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