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号原生结构煤与碎粒煤
选择3号原生结构煤与碎粒煤在10mL/min-3MPa条件下产出的煤粉进行粒度特征对比,由图5-32和图5-33可知,3号原生结构煤产出煤粉粒度分布在0.7~2000μm范围内,粒度分布曲线出现双峰现象,第一峰值出现在40~60μm之间,该范围内煤粉所占体积百分比较小,平均约为3.0%,第二峰值出现在1000~2000μm之间,产出煤粉所占体积百分比较大,最大值达到18%左右。
3号碎粒煤产出煤粉粒度分布在0.7~700μm范围内,峰值区段分布在20~50μm之间,峰值大小约为5%。
图5-323号原生结构煤在10mL/min-3MPa下产出煤粉粒度分布曲线。
图5-333号碎粒煤在10mL/min-3MPa下产出煤粉粒度分布曲线。
2.5号原生结构煤与碎粒煤
选择5号原生结构煤与5号碎粒煤在5MPa-5mL/min条件下产出煤粉粒度分布对比,由图5-34和图5-35可知,5号原生结构煤产出煤粉粒度分布在1.0~2000μm范围内,粒度分布曲线出现双峰现象,第一峰值出现在40~60μm之间,该范围内煤粉所占体积百分比较低,平均约为3.2%,第二峰值出现在1000~2000μm之间,约在1200μm处,产出煤粉所占体积百分比较大,最大值达到12%左右。
5号碎粒煤产出煤粉粒度分布在1.0~1000μm范围内,峰值区段分布在80~150μm之间,峰值大小约为5%。
初步分析,由于受地质构造破坏作用影响较小,原生结构煤仅有少量的固有原生煤粉,且在驱替流体的作用下不易产生煤粉。
在驱替流速较低的情况下(如10mL/min-3MPa与5MPa-5mL/min),随着驱替作用的持续进行,当煤岩达到破坏程度时将发生剪切破碎而脱落生成煤粉,使得原生结构煤产出粒度更大的煤粉,且煤粉粒度分布中小粒径的煤粉所占体积分数较低,大粒径的煤粉所占体积分数较高。
相反,碎粒煤破碎严重,孔隙裂隙网络的可通性低,固有原生煤粉居多,大粒径的煤粉产出受到限制,产出煤粉的粒度通常较小,使得煤粉粒度较小且分布相对集中。
图5-345号原生结构煤在5MPa-5mL/min下产出煤粉粒度分布曲线。
图5-355号碎粒煤在5MPa-5mL/min下产出煤粉粒度分布曲线。
3.11号原生结构煤与碎粒煤
图5-3611号原生结构煤在5MPa-25mL/min下产出煤粉粒度分布曲线。
选择11号原生结构煤与11号碎粒煤在5MPa-25mL/min条件下产出煤粉粒度分布对比,由图5-36和图5-37可知,11号原生结构煤产出煤粉粒度主要分布在0.2~300μm范围内,粒度峰值分别出现在20μm和100μm处,产出煤粉粒度整体偏小,但高强度的驱替作用使煤粉剪切脱落能力增强,逐渐产出了小部分粒度稍大的煤粉颗粒。
11号碎粒煤实验产出煤粉粒度分布在1~2000μm之间,产出了较多的大粒径的煤粉颗粒,粒度峰值分布在100μm和1000μm处,即在高强度的驱替作用下,碎粒煤更易生成大粒径的煤粉。
当驱替流速升高后,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碎粒煤产出的煤粉粒度分布范围变广且产出大量的大粒径煤粉颗粒。
构造煤的固有原生煤粉含量高,且这类煤粉颗粒的形态、粒度不一。
随着驱替流速的提高,大粒径煤粉愈发容易随流体而迁移。
同时,驱替流速增大使得煤岩中黏土矿物成分愈发敏感,其特有的表面特征同样是大粒径煤粉颗粒产出的主要原因之一。
图5-3711号碎粒煤在5MPa-25mL/min下产出煤粉粒度分布曲线
粒度分布图怎么分析平均粒径大小
D50:一个样品的累计粒度分布百分数达到50%时所对应的粒径。它的物理意义是粒径大于它的颗粒占50%,小于它的颗粒也占50%,D50也叫中位径或中值粒径。D50常用来表示粉体的平均粒度。
D90:一个样品的累计粒度分布数达到90%时所对应的粒径。它的物理意义是粒径小于它的的颗粒占90%。D90常用来表示粉体粗端的粒度指标。其它如D16、D90等参数的定义与物理意义与D97相似。
D10:D10就是纵坐标累计分布10%所对应的横坐标直径值。
颗粒累计分布为10%的粒径,即小于此粒径的颗粒体积含量占全部颗粒的10%。
颗粒粒径分布为50%的粒径,即小于此粒径的颗粒体积含量占全部颗粒的50%。
颗粒粒径分布为90%的粒径,即小于此粒径的颗粒体积含量占全部颗粒的90%。
产品种类丰富,其中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可为干湿法分散提供快速、精确、便捷的粒径分布测试。该分析仪可在纳米至毫米粒度范围内进行测量,体积小巧、性能卓越、稳定可靠,可为所有用户提供无需操作者干预的测量。
数学方程式亦可用来描述粒度分布。
虽曾有人尝试将这类数学式与实际断裂力学相联系,但多数还是一些仅便于表述数据的经验关系式。
当数据必须处理时,数学式可能有用;但这往往要求使用计算机,而在这类条件下,实际数据的矩阵表示同样方便,而且更可靠。
粒度数据的图示法通常是以横坐标(x轴)列出颗粒粒度,以纵坐标(y轴)列出测得的基准量。
表示数量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列出每一粒级中的量(绝对量,分数,或百分数),另一种方法是列出高于或低于某一粒度的累计量(分数或百分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