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的水位井内,湖水高达22.74米,漫过1998年洪水位13cm,突破有水文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江西全省防汛工作进入战时状态。
此次洪灾已经致使江西省521.3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达45.57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64.9亿元。
更让人揪心的是,目前鄱阳湖水位还在不断上涨,面积已达4206平方千米,为10年来最大。
据有关专家推断,按照这个上涨速度,鄱阳湖的面积极有可能超越青海湖,由中国第二大湖短暂跃居“中国第一大湖”,而长江下游城市的防汛压力也随着鄱阳湖面积的扩大在不断增大。
由于鄱阳湖是长江流域的一个过水性、吞吐型、季节性的通江湖泊,故而其大小“飘忽不定”,形成了“高水是湖,低水似河”的独特景观。
具体来说,在汛期时呈现湖相,当水位高过20米时,其面积可达4125平方千米以上;在枯水期呈现河相,当水位在12米时,其面积仅为500平方千米。
长江从青藏高原奔腾东下时,将两岸众多河流纳入麾下,流到鄱阳湖最北边的湖口县——长江中、下游分界点时,其最主要的八大支流,已被收纳七个。
最近一段时间,长江将部分洪水泄入鄱阳湖中。
于是,鄱阳湖不堪重负,水位急剧上升。
作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一股脑将赣江、修水、信江、饶河、抚河等江西五大河流悉数揽入怀中,就连与她孪生的庐山,也要将所有瀑布、溪流送入鄱阳湖怀中。
前两天,赣北地区多次遭受暴雨或大暴雨袭击,降水量达往年的3倍以上,修河、饶河、鄱阳湖区的累计降雨量更是高达300-500毫米。
长江下游支流很少,鄱阳湖是长江进入下游之前的最后一个蓄水池。
如果鄱阳湖水位继续上升,洪水下泄,对长江下游的江淮、太湖流域造成的危害将不堪设想。
守住鄱阳湖,就是守住了长江下游城市的安全。
江西洪涝致多人受灾的原因有哪些
洪涝灾害给当地的多个市和县都造成了损失,共计有10.2万人受灾,紧急避险和转移安置4023人,农作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房屋也受到了损害。
“洪水猛兽”,这个成语实实在在地反映了洪水自古以来对老百姓的危害。
在古代,洪水是百年一遇的大灾,导致成千上万人家园被毁,流离失所。
如今,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洪水爆发的频率不降反升,变成了几年一遇,其中有极端的自然因素,也有着乱砍乱伐的人为因素。
洪水爆发的直接原因有很多种,按照成因可以分为雨洪水、山洪、融雪洪水、冰凌洪水等形式。
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一次洪水爆发的原因不仅仅是单一的,其形式往往是复杂的、多样的。
由于人类的乱砍乱伐,破坏森林植被,引发水土流失,使山洪容易爆发。
还有围湖造田、筑堤围湖,导致湖泊的数量减少,河流不畅,蓄洪能力大大下降,一旦连续性暴雨出现,大量的降水就汇流入河,造成河水暴涨,泛滥成灾。
当有洪水发生时,一定要先进行避险,这样可以使损失降到最低。
洪水来临时,要关闭电源、煤气,尽快撤到楼顶避险,立即发出求救信号。
为防止洪水涌入室内,最好用装满沙子、泥土和碎石的沙袋堵住大门下面的所有空隙。
如预料洪水还要上涨,窗台外也要堆上沙袋。
如洪水持续上涨,应注意在自己暂时栖身的地方储备一些食物、饮用水、保暖衣物和烧水用具。
不小心被水冲走或落入水中,一定要保持镇定。
尽量抓住水中漂流的箱子、木板、衣柜等任何入水可浮的物品。
并寻学会发出求救信号,如大声呼救、晃动树枝或衣物等。
切勿盲目游动,以免体力消耗殆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