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电镜(SEM)与透射电镜(TEM)是两种在材料科学与生命科学中广泛应用的显微成像技术。它们在功能、结构与样品要求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分别用于观察样品表面形态与内部结构。
功能上,SEM通过采集样品表面的电子信号,生成立体三维图象,主要适用于形貌分析。
对于表面形貌的观察,SEM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然而,其分辨率约在0.5至1nm之间,当需要更深入的表面分析时,应考虑使用扫描探针显微镜(SPM)如原子力显微镜(AFM)或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相比之下,TEM则提供二维图象,既能显示表面特征,也能揭示内部晶体或原子结构,但由于其成像的三维特性不足,SEM通常在表面形态分析方面更具优势。
结构方面,SEM由镜筒、电子信号收集与处理系统、显示与记录系统以及真空和电源系统等构成,其设计旨在捕捉样品表面的电子信号。
而TEM则主要包括电子光学系统、真空系统和供电控制系统,旨在提供高放大倍数的成像能力。
样品要求上,SEM对厚度无特殊限制,适用于采用切、磨、抛光或解理等方法呈现特定剖面的样品。
制样过程可能涉及腐蚀处理以提高观察效果,但这一过程可能影响样品的原始结构。
相反,TEM要求极薄的样品以保证高质量的图像,通常只有10至100nm的厚度,这给样品制备带来挑战。
初学者在制样过程中容易遇到成品率不高的问题,并且难以精确定位分析点。
综上所述,SEM与TEM在功能、结构与样品要求上各有特点。SEM擅长表面形态分析,而TEM则适用于内部结构观察。选择适当的显微成像技术取决于研究的具体需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