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湖位于咸宁市郊,原属咸宁地区咸宁市(县),现属咸安区。
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文化部创办咸宁“五七”干校,6000余名文化部高级领导干部,著名的作家、翻译家、出版家、艺术家、文博专家、学者及家属下放鄂南的向阳湖,经历了为期3年左右的劳动锻炼。
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浩浩荡荡的文化大军汇集于咸宁的一隅,人数之多,密度之高,总览古今中外的文化史都是罕见的。
下放向阳湖的知名人士主要有:1、文化部领导:当时的副部长有李琦、赵辛初、徐光霄,后来担任副部长的有周巍峙(曾担任代部长)、司徒慧敏、吴雪、仲秋元和顾问马彦祥等;2、作家:沈从文、冯雪峰、冰心、楼适夷、张天翼、孟超、陈白尘、萧乾、郭小川、李季、臧克家、张光年、严文井、韦君宜、牛汉、绿原等;3、评论家:侯金镜、冯牧、许觉民、阎纲等;4、翻译家:金人、孙用、纳训、赵少侯、刘辽逸、文洁若、许磊然、陈羽纶、孙绳武、蒋路等;5、画家:邵宇、邹雅、刘继卣、冯忠莲、李平凡、秦岭云、卢光照、许麟庐、张世简、林锴、张立辰、张广、徐希、范曾等;6、书法家:李长路、刘炳森、谢冰岩、佟韦、王景芬等;7、出版家:陈翰伯、王子野、金灿然、史枚、陈原、王益、王仿子、丁树奇、范用、宋木文、刘杲、薛德震、陈早春、杨德炎等;8、文博专家:吴仲超、唐兰、单士元、王冶秋、龙潜、刘九庵、耿宝昌、徐邦达、史树青、王世襄、罗哲文、谢辰生、吕济民、杨伯达、胡继高等;9、学者:宋云彬、杨伯峻、马非百、赵守俨、陈迩冬、王利器、顾学颉、傅振伦、程代熙、林辰、周汝昌、周绍良、金冲及、王士菁、傅璇琮等;10、编辑家:郑效洵、张惠卿、李侃、江秉祥、崔道怡、何启治等;11、电影工作者,如唐瑜、洪臧、季洪、丁达明、胡健、韩生义、石梅音、王君壮、楼青兰、刘建中、康玉洁、徐真,以及后来成为影星的陈宝国等;12、图书发行家,如汪轶千、郑士德、杜克等;还有书籍装帧艺术家(如曹辛之、张慈中)和曲艺家(如傅雪漪、黄非),等等。
以上是据不完全统计,还有不少文化人一专多能,既是作家又是翻译家,既是评论家又是编辑家,既是文博专家又是书画家,即是出版者又是学者。
他们当中担任过全国政协委员、常委的为数不少,中国文联全委、作协全委亦不乏其人。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共有50余人,其中下放向阳湖的占了四分之一;中央文史馆馆员有30多人,“向阳湖人”占了三分之一。
80年代有一篇写“将军县”红安的报告文学轰动一时,叫《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而咸宁向阳湖则可以说是“六千文化人同一片土地”。
�当年,咸宁干校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简称“军宣队”)驻校军代表全面领导。
下设五个大队,二十六个连队。
具体分布是:第一大队,文化部办公厅、政治部、政研室、电影局、艺术局、出版局、文物局、计财司、联络司、教育司、群文司等;第二大队,含北京图书馆(现改名国家图书馆)、文物出版社、文博研究所、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三家简称“革历博”);第三大队,含新华书店总店及北京发行所和储运公司、中国印刷公司、中印器材公司、人民出版社及农村读物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荣宝斋)、版本图书馆,以及红旗越剧团和勇进评剧团等;第四大队,含中国作协、中国文联、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北京印刷技术研究所等;第五大队,含中国电影公司及器材公司、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科学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科学研究所及洗印厂和幻灯厂、中国电影资料馆等。
这些单位大都是“连窝端”下放咸宁干校,可以说,在北京,重要的文化机构里基本上都有当年的“向阳湖人”。
在极左的特殊时代背景下,文化人集中向阳湖这一点,是任何地方所不及的。
据统计,当年全国中央一级机关开办的“五七”干校共有106所,各省开办的有1497所。
如江西中央办公厅干校、河南息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干校、上海奉贤干校、湖北沙洋干校等等,都不如咸宁干校的文化人这么多,知名度这么高。
因此,这是一种特殊的政治文化现象,可谓“国家不幸诗家幸,文化不幸咸宁幸”。
咸宁干校总部设在甘棠“四五二高地”(海拔45.2米),即现在的向阳湖奶牛良种场。
当年的向阳湖区,还包括现在的张公、宝塔,校部负责人有李晓祥、徐光霄、杨岩、聂鸣九、常萍等。
先遣队下来的时间是1969年4月12日。
1969年9月26日,第一批大队人马离京下放咸宁,12月19日,来了第二批;1970年5月18日,又下放第三批。
建校之初,在咸宁高中(现在的咸宁师专)设有中转站和子弟学校。
此外,还在武昌金口、乌龙泉两地(当时均归咸宁地区管辖)设有家属连;驻扎在汀泗桥的十三连(人民出版社)烧石灰窑,在双溪的二十六连(新华书店储运公司)挖煤。
“干校”劳动主要是围湖造田,搞粮、油、肉、蛋“四自给”;同时搞学习与批判,有一段开展深挖“五一六”运动。
一年之后,一批老弱病残约百余人转到鄂西北的丹江分校,即现在的文字605厂。
干校初期是北京军区驻校军宣队主管,1970年6月2日,改由湖北军区军宣队接替。
从1970年秋季起,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干校学员陆续调回北京,至1973年,大部分人离校。
1974年12月底,咸宁干校解散,合并于文化部另一所干校——原河北省静海的团泊洼(现属天津)。
直到1979年,随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党内的重新确立,国务院于2月17日发出了《关于停办“五七”干校有关问题的通知》,干校才成为历史名词。
教育部长陈宝国是哪里人呀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李银桥简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李金桥与李银桥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李银桥简介
李银桥(1927年9月—2009年9月22日),河北省安平县东河疃村人,武当派的俗家弟子,擅长太极拳和太极剑。
跟随毛泽东十五年曾先后任毛泽东主席的卫士、副卫士长、卫士长。
2009年9月22日因肺部感染于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去世,享年82岁。
李银桥的日记
在困难时期,在远郊上大学的李讷妹妹病了。卫士李银桥派人去看,才知道她是饿病的。于是,李银桥就派人送去了一包饼干。
然而,这件事还是被父亲知道了。
父亲严厉地责问李银桥:“三令五申,为什么还要搞特殊化。
”李银桥不敢大声回答,只是小声嘀咕:“别人的家长也有给孩子送东西的”“别人可以送,我的孩子一块饼干也不许送!”父亲拍着桌子,“谁叫她是毛泽东的女儿!”。
喝韶山泉水吃山上辣椒长大的父亲,为了国家和人民夜以继日地工作,有时连一日三餐都会忘记,“奢侈”起来只不过有吃一碗红烧肉的要求,而今连这点要求也被自己取消。
李讷的一包饼干却引来了父亲的大怒!为什么!因为父亲说,他要和人民在一起!。
父亲有着人所共有的、丰富的感情世界。他善良,善良得见不得有人落泪;他倔强,倔强得使人不易理解;他爱动情,常常一场戏剧使他泪流满面,甚至天真得如同孩子一般。
毛主席爱民故事简介超短
一、在乌江南岸挥泪送衣给衣不蔽体、骨瘦如柴的“干人”。
1934年年底湘江血战后,中央红军主力损失过半。
在危急时刻,毛泽东力挽狂澜,指挥主力红军避实击虚,向敌人兵力空虚的贵州开进。
红军进入贵州后发现这里的穷人特别贫困,被形象地称为“干人”,因为他们的血汗已被各种苛捐杂税榨得一干二净。
所以,红军所到之处,到处都是向他们求乞的“干人”。这些“干人”一个个衣不蔽体,骨瘦如柴。此情此景震撼了每个红军指战员,许多人不禁掉下了眼泪。在红军路过乌江南岸的剑河县时,人们看到,。
一位60多岁的老婆婆和她的小孙子寒冬里仍穿着补丁摞补丁的单衣,奄奄一息地倒在路旁。
红军指战员们立即围了上来。
此时,毛泽东从后面走来,见前面围着很多人,急忙问发生了什么事。
一位红军战士答道:“老妈妈说,她家一年收的粮食全被地主抢光了,她儿子前几天也被国民党抓了壮丁。
毛主席对身边的工作人员既严格要求,又关怀备至,对他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总是千方百计地帮助解决。
20世纪50年代,转战陕北期间一直在他身边工作的陕北籍战士张瑞岐,复员返乡生活遇到了困难,他把情况写信告诉了毛主席,毛主席见信后立即吩咐卫士长李银桥从自己的稿费中支出几百元给张瑞岐寄去,帮助他渡过了难关。
卫士田云玉,每月工资只有37.5元,家庭人口多,生活比较困难,毛主席知道后,经常叫身边的其他工作人员给小田送些钱去补贴家用。
1964年夏,李银桥的家乡遭了灾,毛主席立即吩咐秘书从自己的稿费中支出1000元帮助李银桥。
不仅在毛主席身边的许多工作人员,在毛主席的稿费中报销过医药费和出差补助费。
李银桥儿子李卓伟官职
李卓伟官职:总装备部油料部部长,将军军衔,同时,也是一名著名学者。
李卓伟的父亲李银桥是毛泽东主席的卫士、副卫士长、卫士长。籍贯河北省安平县东河疃村人,武当派的俗家弟子,擅长太极拳和太极剑。
李银桥在采访中描述与毛主席:
1、为国家日夜操劳;
2、时刻挂念人民疾苦;
3、严于律己是楷模。
关于李卓伟父亲李银桥生平经历概述:
1、11岁参军,大半生伴随着共和国创始人毛泽东南征北战,15年与毛泽东形影不离,堪称伟人身边的贴身侍;。
2、1962年,李银桥被毛泽东派到天津市公安局任副局长;。
3、1979年,李银桥被调回北京任北京市人民大会堂管理局当副局长;。
4、1982年,调入公安部工作;
5、2009年9月22早上7点15分,原毛泽东卫士长李银桥,在度过自己82岁生日后不久,于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不幸辞世;。
《建国大业》明星、大腕云集,他们都扮演了哪些大佬。
下面说下建国大业的简介吧:
《建国大业》演员表
唐国强——毛泽东
张国立——蒋介石
刘劲———周恩来
王学圻——李宗仁
陈坤———蒋经国
史鑫———邓小平
王伍福——朱德
赵雍———贺龙
刘沙———刘少奇
宗利群——彭德怀
尤立平——林彪
车晓彤——刘伯承
傲阳———聂荣臻
谷伟———陈毅
孙继堂——罗荣桓
王军———徐向前
叶进———叶剑英
修宗迪——傅作义
王健———任弼时
许晴———宋庆龄
邬君梅——宋美龄
江珊———邓颖超
王冰———张澜
金鑫———李济深
友情出演
李连杰——陈绍宽
成龙———采访李济深的记者
刘德华——俞济时
黎明———蔡廷锴
姜文———毛人凤
胡军———顾祝同
冯小刚——杜月笙
陈凯歌——冯玉祥
陈道明——阎锦文
陈宝国——周至柔
尤勇———白崇禧
葛优———卢广声
冯远征——傅泾波
毕彦君——罗隆基
侯勇———陈赓
陈好———傅冬菊
甄子丹——田汉
赵薇———选国歌的女代表
孙红雷——《中央日报》记者胡立伟
李幼斌——报社社长
吴刚———闻一多
邓超———徐悲鸿
李强———陈诚
黄晓明——李银桥
佟大为——孔令侃
刘烨———红军老战士
王学兵——解放军王参谋
张涵予——解放军
范伟———厨师长
孙兴———俞济时副官
陶泽如——唱票员甲
黄圣依——战地播音员
刘仪伟——李璜
周星驰——周作人
曹可凡——上海市市长吴国桢
刘桦———国军队长
连晋———甘介侯助手
梁家辉——解放军代表
章子怡——文化界代表
苗圃———文化界代表
沈傲君——文化界代表
宁静———文化界代表
董璇———文化界代表
陈数———文化界代表
张秋芳——文化界代表
王雅捷——文化界代表
郭德纲——文化界代表
龚蓓_——女兵
何琳———女兵
杨若兮——女兵
车永莉——女兵
这部拥有172位明星演员的电影最终片长被确定为140分钟。传闻因时间问题被删掉全部戏份的“演员”吴宇森最终在片中一闪而过,而汤唯“解禁”出演的消息最终证明纯属传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