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痕迹在故宫的每一砖每一瓦中留下了印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乾清宫正殿悬挂的“正大光明”匾额。
据传,这块匾额最初由顺治帝亲笔书写,其书法艺术价值极高,原件现存于故宫御书处。
康熙时期,康熙帝曾摹勒其字迹并刻于石上,使得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流传。
“正大光明”匾额背后隐藏着清朝皇位继承的秘密,那就是自雍正朝开始实行的秘密建储制度。
皇帝在生前不会公开指定皇太子,而是将所选继承人的文书一式二份,一份存放于身边,另一份封于“建储匣”内,放置于“正大光明”匾后。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皇子间的争夺,维护皇位的稳定。
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位皇帝,均是通过这种方式确定了他们的继位者。
然而,到了清代后期,由于咸丰皇帝仅有一子,同治和光绪无子嗣,秘密立储的必要性逐渐减弱。尽管如此,“正大光明”匾额仍承载着那个时代的政治智慧与皇家秘辛,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段独特篇章。
正大光明,是一个成语。
出自宋代大家朱熹的《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八·答周益公》:“至若范公之心,则其正大光明,固无宿怨,而惓惓之义,实在国家。
”意指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乾清宫正殿高悬着由清代顺治皇帝御笔亲书的“正大光明”匾,由于它特殊的历史意义和近年来影视作品的不断渲染,几成清王朝的一大标志。
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以前是什么
乾清宫明间正中金漆宝座后高悬着一块巨大的匾额。
这是一块墨拓纸匾,上面有四个白色大字“正大光明”。
这苍劲有力的四个大字,是满洲入主中原住进紫禁城里的第一个皇帝世祖顺治的亲手御笔,而后在康熙年间又经康熙帝一番摹勒刻石,今所悬挂的,乃乾隆帝的再次临摹。
两三百年来,随着时光的浸染,白色已变为黄色了。
这块历尽沧桑的“正大光明”匾额,有一段关于清朝秘密立储制度的掌故。
清代的秘密立储制度,不仅留下了文字资料,更为难得的是留下了确凿的实物资料,那个贮藏秘密立储诏旨鐍匣的“正大光明”匾,至今仍高悬在乾清宫中,令人瞩目,成为清史的见证展现在千万参观者的眼前。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至今尚保存着一份完好的立储密谕及鐍匣,那是道光皇帝于道光二十六年六月十六日朱笔亲书满汉文立储御书,上面写着两行汉文字:“皇六子奕封为亲王,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在后一行汉字的旁边,又书了“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的满文字样。
除此之外,中国第一档案馆还珍藏着另一只贮藏秘密谕旨的鐍盒,但上面已不留痕迹,已无法确认究竟是哪一位皇帝用过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