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不满的现实,人们会发现:现实的势力往往处于强势的地位,改变现实意味着与现实对抗,抗争中需要坚定信念,要百折不挠,这需要极大的勇气。
当初记者柴静因一部纪录片《穹顶之下》搅动了舆论场。它从公众健康的视角道出了雾霾的真相和根源,以及相关部门不作为的治理过程。
柴静唤起了公众对环境的关注。
这部片子很快被全网禁播,柴静也因此基本被媒体封杀。
因为纪录片揭露的内容,在改变大众对环境污染的认知程度,在改变真相永远被掩盖的媒体环境。
相比较不敢报道,或者隔靴搔痒式的报道,这种改变需要极大的勇气。
从有这个想法的开始,到自费制作这部纪录片的过程,到纪录片的播出,我们难以想象她所承受的压力和恐惧以及痛苦。
这就是她改变现实的那份独特的勇气。
再看报道了鸿茅药酒的谭秦东、揭露火疗真相的公众号,他们无一不是在改变现状,无一不是冒着极大的风险在改变现状,而这些改变无疑都需要极大的勇气。
有多少人对雾霾天已经习以为常,人们见到蓝天会发出惊呼,觉得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难道生活在一片蓝天下不应该是人们的正常生活状态吗?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我们已经被内化了,已经接受环境在毒害我们现实了。没关系大家都没事,我也不会有事的,得癌症的毕竟是少数、同样的,鸿茅药酒我不买就是了,受害的不是我也不是我的家人。
当我们作为个体去改变固有的旧模式风险太大了。
改变现实比接受现实需要更大的勇气。
穹顶之下被禁止
我上班以来,基本就没有遭受到二手烟的危害,我自己不吸烟,身边同事吸烟的很多,但是他们没有机会吸烟而已。
告诉你怎么避免二手烟的危害吧。
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选择一个高档的工作环境。
比如在北上广的大多数高档写字楼都是禁止吸烟的。
有的大楼可能会设有吸烟室,或者到露台上面允许吸烟,而大多数的写字楼是整个从进入大楼开始绝对禁烟,一旦有人偷偷吸烟,甚至躲在厕所吸烟都会引起相应的报警器,这是因为这种写字楼这么多层,人口密集,对于消防的防范和安全要求是更高的。
要确保做到万无一失,所以像烟蒂这种危险的管理更加严格,在上海很少有办公室与餐厅是允许吸烟的,而如果你走到四五线城市,或者一些小公司,办公室里头烟灰缸是一项必备的办公用品,他们的聚会也都是抽烟喝酒为主。
在香港,大多数的公开场所都是禁烟的,如果一旦发现吸烟,都将面临数额较大的罚款,所以大家更加不敢以身试法,平时到农村去,即使自己不吸烟,不递烟给别人都会被觉得你小气,这人不会做人。
所以,我想说的是,如何避免二手烟的危害?那就是尽量找一些比较高大上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大家是真的不吸烟的,或者是不让吸烟的。
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是很难得,不要试图去劝别人戒烟,这是烂好人的建议。你永远不懂吸烟人对烟的挚爱,所以,我是避而远之,避而不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