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水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的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
1.河水异常。如果河(沟)床中正常流水突然断流或洪水突然增大,并夹有较多的柴草、树木时,说明河(沟)上游已形成泥石流。
2.山体异常。山体出现很多白色水流,山坡变形、鼓包、裂缝,甚至坡上物体出现倾斜。
3.异常声响。
如果在山上听到沙沙声音,但是却找不到声音的来源,这可能是沙石的松动、流动发出的声音,是泥石流即将发生的征兆。
如果山沟或深谷发出轰鸣声音或有轻微的震动感,说明泥石流正在形成,必须迅速离开危险地段。
连续长时间的降雨之后,有可能会发生泥石流,坡度较陡的坡体上有明显的裂缝,坡体前部存有崩塌物,说明此位置曾发生过滑坡或崩塌,有可能再次发生;河床、深谷两侧坡度较大,土层疏松,且山体上植被较少等,都易发生滑坡或崩塌等地质灾害。
泥石流来临前,一般会出现巨大的响声、沟槽断流和沟水变浑等现象。
沟槽内断流和沟水变浑,可能是上游有滑坡活动进入沟床,或泥石流已发生并堵断沟槽。
什么是泥石流发生前的迹象a河流突然断流
泥石流的前兆
泥石流发生前,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前兆的,比如下暴雨,传来树木被冲倒、石头碰撞的声音,沟水突然断流或突然变得十分混浊等异常情况发生。
下大雨时一定要注意身边的异常情况
首先要随时注意当地气象部门在电台、电视台上发布的暴雨消息,利用电话、广播等设施收听当地有关部门发布的灾害消息。
当天降大雨或大暴雨时,一定要有人值班,一有情况及时叫醒睡觉的人。
时刻注意听屋外任何异常的声音,如树木被冲倒、石头碰撞的声音。
离沟道较近的居民要注意观察沟水流动的情况,如沟水突然断流或突然变得十分混浊。
当有上述异常情况出现,可能意味着泥石流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
如果有关部门已发出山洪泥石流的预报或警报,或上述异常情况越来越明显,应立即组织人员按原定的疏散路线,迅速离开危险区,到安全点避难。
发生泥石流时
当泥石流已发生,必须遵循泥石流运动的特点,迅速采取自救措施。
A雨季不要在沟谷中长时间停留
下雨天在沟谷中耕作、放牧时,不要在沟谷中长时间停留,沿山谷徒步时,一旦遭遇大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
雨季穿越沟谷时,先要仔细观察,确认安全后再快速通过。
山区降雨普遍具有局地性特点,沟谷下游是晴天,沟谷的上游不一定也是晴天,“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就是群众对山区气候变化无常的生动描述。
因此,即使在雨季的晴天,同样也要提防泥石流灾害。
B发生泥石流时,要往山体上跑处于泥石流沟道中或堆积扇上,应迅速爬上沟道两侧的山体,切记不要向上游或下游跑,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因为泥石流流动的速度比人跑动的速度快。
同时注意不要爬到泥石流可能直接冲击的山坡上。
在居民点,迅速离开泥石流沟两侧和低洼地带,按预定路线,撤离到安全地点。
不要留恋财物,时间就是生命。
C不能上树躲避泥石流
不要停留在坡度大、土层厚的凹处。
不要上树躲避,因泥石流可扫除沿途一切障碍。
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又低的凸岸。
不要躲在陡峻山体下,防止坡面泥石流或崩塌的发生。
长时间降雨或暴雨后不能马上返回危险区,泥石流常滞后于降雨暴发。
D下大雨时不要在谷底停留
沿山谷徒步时,一旦遭遇大雨,不要在谷底过多停留,要迅速转移到附近安全的高地。
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特别留意是否听到远处山谷传来打雷般声响,如听到要高度警惕,这很可能是泥石流将至的征兆,一旦听到上游传来异常声响,应迅速向两岸上坡方向逃离。
E发生泥石流后要立即报告灾情当地有关部门应立即按防灾预案,封闭泥石流沟下游的道路,切断电源和气源,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各级干部要组织人员监测评估泥石流灾情,立即向上级部门报告灾情,着手组织救灾工作。
发现异常情况,马上离开山沟爬上两侧山体
下大雨时,千万不要在山谷中长时间停留
泥石流的产生和活动程度与生态环境质量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生态环境好的区域,泥石流发生的频度低、影响范围小;生态环境差的区域,泥石流发生频度高、危害范围大。
预防很重要
搭建临时建筑物时应搭建在平整的高地上
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
同时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
夜间密切注意雨情,如有异常情况发生,尽快转移到安全地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