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
积极推进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其中尤为迫切的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立严格的、市场化的退出机制。
唯此,才能很好地满足多样化的市场主体对资本的供给和需求,高效率地实现资本市场供求平衡,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功能改进效果。
要合理界定不同层次市场的功能定位,如果从目前看中国的资本市场应当包括证券交易所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即OTC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和代办股份转让市场等几个层次的话,那么,究竟这几个层次应当如何确定其定位,需要慎重研究。
1.继续发挥主板市场(集中交易市场)功能。
2.积极推出二板市场。
3.健全三板市场(场外交易市场)。
目前主要指“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和地方产权交易市场,“条块结合”的场外交易市场体系等。“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的特点是股份连续性交易、具有IPO的功能、设置一定的挂牌交易标准等。
我国三板市场体系的建设应采取“条块结合”模式,既有统一、集中的场外交易市场,又有区域性的权益性市场。
4.拓展金融衍生品市场。
建立我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在考虑如何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同时,还要考虑提供各种金融衍生品交易场所的建设问题。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到今天,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需求已愈来愈显迫切。
金融衍生工具在规避风险、提高资本利用效率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象征我国已经从过去封闭的计划经济体系中脱离出来,我国的经济体系将由市场的力量和全球贸易来确定。
引入金融衍生品对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从降低市场系统性风险角度而言,我国也有必要加快步伐推出金融期货市场。
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为金融市场的原因
多层次资本市场是指通过不同类型的市场,为各类企业提供融资渠道,满足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融资需求。
资本市场主要分为证券发行市场和证券交易市场两大类,前者为新证券提供发行平台,后者则允许已发行证券进行交易与流通。
证券发行市场,即一级市场,是发行人根据法律程序,向投资者出售新证券以筹集资金的市场。证券交易市场,即二级市场,主要涉及已发行证券的流通与转让,可分为有形交易所市场和无形场外市场。
证券发行市场与证券交易市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与依赖。
证券发行市场为证券交易市场提供了基础和前提,证券的种类、数量及发行方式直接决定着证券交易市场的规模与运行。
证券交易市场的活跃与稳定,为证券发行市场持续扩大提供了必要条件,同时,交易价格也对证券发行价格产生重要影响。
从横向分析,多层次资本市场还依据上市门槛、交易制度与监管要求等方面差异,形成不同的层次结构关系。主要包括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中小企业板市场、新三板市场、区域股权市场等。
主板市场,作为传统意义上的证券市场,主要服务于大型成熟企业,对证券发行人有较高要求,是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大陆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即为主板市场代表。
创业板市场,专为处于幼稚阶段中后期和产业化阶段初期的中小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资金融通的市场。
我国创业板市场于2009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启动,旨在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现代服务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中小企业板市场,则是为中小企业搭建直接融资平台,相较于主板市场,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以解决市场监管的特殊性问题,为建立创业板市场积累经验。
区域股权市场,也称为“新四板”,是为特定区域内的企业提供股权、债券转让与融资服务的私募市场,一般以省级为单位,由地方政府管理。
此类市场提供了一种更加灵活、针对性强的融资渠道,满足了不同地域企业的需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