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P(AcceleratedGraphicsPort)是英特尔推出的一种3D图形接口标准,旨在提高计算机图形性能。
与PCI相比,AGP能够提供更高的传输效率,AGP2X的传输速率可达到533MB/s。
欲了解AGP的详细信息,可访问英特尔官方网站。
AGP接口引脚定义如下:
1.Spare-备用引脚
2.12V2-12伏电源2
3.5.0V-5伏电源
4.USB+-USB正极
5.Ground-地线
6.INTB#-中断B信号
7.Clock-时钟信号
8.RST#-复位信号
9.Vcc3.3V-3.3伏电源
10.ST0-状态0
11.ST1-状态1
12.ST2-状态2(保留)
13.RBF#-接收缓冲信号
14.Ground-地线
15.Spare-备用引脚
16.SBA0-系统总线地址0
17.Vcc3.3V-3.3伏电源
18.SBA2-系统总线地址2
19.SB_STB-系统总线稳定
20.SBA4-系统总线地址4
21.SBA6-系统总线地址6
22.Key-保留
23.Key-保留
24.Key-保留
25.Key-保留
26.Address31-地址31
27.Address30-地址30
28.Vcc3.3V-3.3伏电源
29.Address29-地址29
30.Address28-地址28
31.Ground-地线
32.AD_STB1-地址稳定1(保留)
33.Address23-地址23
34.Vddq3.3-3.3伏差分信号
35.Address21-地址21
36.Address22-地址22
37.Ground-地线
38.Address19-地址19
39.Address20-地址20
40.C/BE2#-命令/字节使能2
41.Vddq3.3-3.3伏差分信号
42.IRDY#-设备就绪
43.Ground-地线
44.Vcc3.3V-3.3伏电源
45.DEVSEL#-设备选择
46.Vddq3.3-3.3伏差分信号
47.STOP#-停止信号
48.Perr#-错误
49.Ground-地线
50.SERR#-错误
51.C/BE1#-命令/字节使能1
52.Vddq3.3-3.3伏差分信号
53.Address14-地址14
54.Address13-地址13
55.Ground-地线
56.Address12-地址12
57.Address11-地址11
58.Vddq3.3-3.3伏差分信号
59.AD_STB0-地址稳定0(保留)
60.Address7-地址7
61.Ground-地线
62.Address5-地址5
63.Address4-地址4
64.Vddq3.3-3.3伏差分信号
65.Address1-地址1
66.Address0-地址0
67.SMB0-串行总线0
68.SMB1-串行总线1
agp是一种总线标准对吗为什么
AGP(AccelerateGraphicalPort),加速图形接口。
随着显示芯片的发展,PCI总线日益无法满足其需求。
英特尔于1996年7月正式推出了AGP接口,它是一种显示卡专用的局部总线。
严格的说,AGP不能称为总线,它与PCI总线不同,因为它是点对点连接,即连接控制芯片和AGP显示卡,但在习惯上我们依然称其为AGP总线。
AGP接口是基于PCI2.1版规范并进行扩充修改而成,工作频率为66MHz。
AGP总线直接与主板的北桥芯片相连,且通过该接口让显示芯片与系统主内存直接相连,避免了窄带宽的PCI总线形成的系统瓶颈,增加3D图形数据传输速度,同时在显存不足的情况下还可以调用系统主内存。
所以它拥有很高的传输速率,这是PCI等总线无法与其相比拟的。
由于采用了数据读写的流水线操作减少了内存等待时间,数据传输速度有了很大提高;具有133MHz及更高的数据传输频率;地址信号与数据信号分离可提高随机内存访问的速度;采用并行操作允许在CPU访问系统RAM的同时AGP显示卡访问AGP内存;显示带宽也不与其它设备共享,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系统性能。
AGP标准在使用32位总线时,有66MHz和133MHz两种工作频率,最高数据传输率为266Mbps和533Mbps,而PCI总线理论上的最大传输率仅为133Mbps。
目前最高规格的AGP8X模式下,数据传输速度达到了2.1GB/s。
AGP接口的发展经历了AGP1.0(AGP1X、AGP2X)、AGP2.0(AGPPro、AGP4X)、AGP3.0(AGP8X)等阶段,其传输速度也从最早的AGP1X的266MB/S的带宽发展到了AGP8X的2.1GB/S。
PCIE
PCI-Express是最新的总线和接口标准,它原来的名称为“3GIO”,是由英特尔提出的,很明显英特尔的意思是它代表着下一代I/O接口标准。
交由PCI-SIG(PCI特殊兴趣组织)认证发布后才改名为“PCI-Express”。
这个新标准将全面取代现行的PCI和AGP,最终实现总线标准的统一。
它的主要优势就是数据传输速率高,目前最高可达到10GB/s以上,而且还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PCIExpress也有多种规格,从PCIExpress1X到PCIExpress16X,能满足现在和将来一定时间内出现的低速设备和高速设备的需求。
能支持PCIExpress的主要是英特尔的i915和i925系列芯片组。
当然要实现全面取代PCI和AGP也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就象当初PCI取代ISA一样,都会有个过渡的过程。
PCIExpress(以下简称PCI-E)采用了目前业内流行的点对点串行连接,比起PCI以及更早期的计算机总线的共享并行架构,每个设备都有自己的专用连接,不需要向整个总线请求带宽,而且可以把数据传输率提高到一个很高的频率,达到PCI所不能提供的高带宽。
相对于传统PCI总线在单一时间周期内只能实现单向传输,PCI-E的双单工连接能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和质量,它们之间的差异跟半双工和全双工类似。
PCI-E的接口根据总线位宽不同而有所差异,包括X1、X4、X8以及X16,而X2模式将用于内部接口而非插槽模式。
PCI-E规格从1条通道连接到32条通道连接,有非常强的伸缩性,以满足不同系统设备对数据传输带宽不同的需求。
此外,较短的PCI-E卡可以插入较长的PCI-E插槽中使用,PCI-E接口还能够支持热拔插,这也是个不小的飞跃。
PCI-EX1的250MB/秒传输速度已经可以满足主流声效芯片、网卡芯片和存储设备对数据传输带宽的需求,但是远远无法满足图形芯片对数据传输带宽的需求。
因此,用于取代AGP接口的PCI-E接口位宽为X16,能够提供5GB/s的带宽,即便有编码上的损耗但仍能够提供约为4GB/s左右的实际带宽,远远超过AGP8X的2.1GB/s的带宽。
尽管PCI-E技术规格允许实现X1(250MB/秒),X2,X4,X8,X12,X16和X32通道规格,但是依目前形式来看,PCI-EX1和PCI-EX16已成为PCI-E主流规格,同时很多芯片组厂商在南桥芯片当中添加对PCI-EX1的支持,在北桥芯片当中添加对PCI-EX16的支持。
除去提供极高数据传输带宽之外,PCI-E因为采用串行数据包方式传递数据,所以PCI-E接口每个针脚可以获得比传统I/O标准更多的带宽,这样就可以降低PCI-E设备生产成本和体积。
另外,PCI-E也支持高阶电源管理,支持热插拔,支持数据同步传输,为优先传输数据进行带宽优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