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物种,就是拿来作对照的物种,简称就是样本。
物种(species)研究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理的生物学分支。
分类就是遵循分类学原理和方法,对生物的各种类群进行命名和等级划分。
分类学曾被称为系统分类学,但它与系统学很易混淆,系统学是研究生物的分异度(多样性)以及它们中间的任何一个类群和其他所有类群的各种关系的科学,曾称为分类系统学。
三者的共同目的是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阐明种类之间的关系(或亲缘关系),建立自然系统,确定各类群的命名和排序,总结其进化历史。
所谓模式是指形态模式——物种是由形态相似的个体所组成的,同种个体符合于同一形态模式。这是物种的形态学定义,也是形态学标准。
例:
杨树--林木基因组学研究的模式物种
林木植物是大多数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命形式,在所有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最大的生物量和生物生产力,因此它具有重要的经济及生态价值.林木植物特有的多年生习性使其生物学研究相对困难,因此需要寻找一种适用于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做精细分析的模式植物.
杨属(Populus)植物作为林业研究的模式植物,具有优良的实验特性:容易进行种间杂交和无性繁殖;生长迅速,并已建立完善的遗传转化系统;基因组相对较小,约450~550Mbp,易于进行遗传研究;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丰产性强.自2002年起,美国能源部与多家研究机构正式启动了杨属植物基因组计划,目前已接近完成.本文综述了模式植物杨树及其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二、在基因组研究中的意义
模式物种具有优良的实验物性,一般很符合实验要求,并且相对容易作实验,易于进行遗传研究。使得实验效果更快,。
比如:杨树因此被广泛接受为研究多年生植物基因组的模式物种,这使该项工作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
杨树同时又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用材树种,杨树全基因组计划实施,将为生物能源的开发提供知识贮备,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目前,杨树的改良还处在一种半野生的初级改良阶段,在基因组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群体和数量遗传学的手段在杨树属不同树种间开发有用等位基因,并通过遗传工程的手段进行基因重组,可望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完成一般作物几千年的改良历程。
推动加快研究进程吧~
模式生物和非模式生物的区别在哪
果蝇作为模式生物具有一些优点和缺点。
优点:
1.个体小、生命周期短:果蝇的生命周期很短,大约只需要几周时间,因此它们可以快速地繁殖和进行实验操作,也便于进行大量实验。
2.多产、经济环保:果蝇的繁殖能力强,可以产生大量的后代,这使得它们在实验中可以以低廉的成本获得大量数据。此外,由于果蝇对环境友好,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3.操作简便:果蝇的饲养和繁殖相对简单,不需要特殊的设备和技术,实验操作也相对简单。
4.成本低廉:由于果蝇的繁殖能力强,繁殖周期短,因此使用果蝇进行实验可以降低实验成本。
5.胚胎和成体都具有丰富的表型特征:果蝇的胚胎和成体都具有丰富的表型特征,这使得对果蝇的研究可以更直观、更易于观察和理解。
6.遗传学背景最清楚、基因组测序已全部完成:果蝇的遗传学背景比较清楚,基因组测序也已经全部完成,这使得对果蝇的研究可以进行更深入的分子水平研究。
7.相关遗传学研究手段非常完备:对于果蝇的研究手段非常完备,有大量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可以用于果蝇的研究。
8.具有大量预产突变体系:果蝇具有大量的预产突变体系,这使得对果蝇的研究可以进行更深入的基因组学研究。
缺点:
1.与人类亲缘关系较远:虽然果蝇是一种常见的模式生物,但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比较远,因此可能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研究。
以上为果蝇作为模式生物的优点,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专业文献。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