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一些问题作一个说明,以期抛砖引玉。
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应用开发环境一般是由目标系统硬件(开发板)和宿主PC机所构成。
目标硬件开发板用于运行操作系统和系统应用软件,而目标板所用到的操作系统的内核编译、应用程序的开发和调试则需要通过宿主PC机来完成(所以称为交叉编译)。
双方之间一般通过串口,并口或以太网接口建立连接关系。
但在此我建议构建如下的交叉编译环境,适合个人或研发小组使用:单独拿出一台PC机(PII以上即可,就用以前淘汰的旧机器就可以),在该PC上安装桌面的Linux操作系统(如RedHatLinux8.0及以上),可以采用默认的安装选项(注意要包含FTP服务),这台PC作为Linux服务器,除管理员以外,一般不直接让其他人去操作。
将该Linux服务器接入局域网,并新建一些合法用户,以便其他的PC机(在此我们将其称为工作站)的合法用户能访问到Linux服务器。
而其他的PC机(工作站)仍然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原来干啥继续干啥。
需要的软件工具包括:1、FTP客户端程序(如Cuteftp,可到网上下载)。
2、Telnet工具(如SecureCRT,可到网上下载)。
3、移植到某一特定ARM平台的Linux操作系统内核源码(一般由销售商整理提供)。
4、GNU编译工具,可由相关网站下载,或由销售商整理提供。
在工作站安装:在某工作站PC上安装FTP客户端程序和Telnet工具,安装完毕后应该可以在该工作站PC和Linux服务器之间进行文件的传输,并在工作站PC可以通过Telnet登陆到Linux服务器(可能需要将Linux服务器的防火墙服务关闭才能完成)。
在Linux服务器安装:将工作站PC上的Linux操作系统内核源码压缩包和GNU编译工具通过FTP传送到Linux服务器的某个目录(如合法的用户目录),然后在该目录下解压,并将GNU编译工具安装到默认的工作目录即可,以上工作通过在工作站PC使用Telnet工具完成,而不需要在Linux服务器上进行。
Linux操作系统内核的编译:Linux操作系统内核的编译一般有一个比较固定的步骤,会根据MakeFile文件的不同而略有差异,可参考相关文档,编译的工作在工作站PC使用Telnet工具完成。
交叉编译器如何构建程序
这个问题很复杂,这个框框里面的一万字也未必能说清楚。
看你用来干什么,最简单的ADS就是一个交叉开发环境,可用来跑裸机。
如果要做嵌入式OS,针对不同的嵌入式OS有不同的交叉开发环境,有的是商业的,有的是免费的。
你先要确定你是做哪一个方向。
而且即使是单个的方向,也有很多种交叉开发环境的搭建方式。
比如嵌入式Linux,有如下几种方式:
1、Windows+Cygwin+GCC+GDB+调试接口;
2、Windows+Eclipse+GCC+调试接口;
3、Windows+专业的商业Linux开发环境+调试接口;
4、Windows+专用的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如Android的SDK)+调试接口;
5、Linux+GCC+GDB+Linux图形界面开发环境+NFS;
......................
等等。
暂列这么多,更多的列不完。
因为现在有很多的软件商提供嵌入式Linux的开发环境和工具链(Toolchain)。
其基本结构就是:主机+交叉编器+调试环境+设备驱动+调试接口。
可百度: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