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人们往往觉得一天过得非常的漫长,而现如今总觉得时间飞逝,仿佛眨眼之间已是一年。
有这样的感觉,其实并不是人们的错觉。
根据目前的科学实验研究,从去年开始,地球的自转速度已经不知缘由地开始加快,并且达到了过去50年中最快的自传速度,也就意味着我们自传一周的时间从原来的24小时缩短到24小时以内了。
地球自转已不足24小时
在2020年之前,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于24小时的,并且在我们常年围绕太阳公转的同时,这个自转周期也在不断的变化着。
从上学时人们就已经知道,地球围绕地太阳公转一周是一年的时间,而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但随着地球自转速度的加快,这一个时间也在不断的缩短。
由于缩短的时间非常的微弱,也就一秒之差,因此很多人的感觉并不强烈。但正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每天比前一天少一秒钟,那么每一年我们会比前一年少多少时间呢?在量化之后,人们才会察觉这一差异。
在英国《每日邮报》的报道当中,我们可以看到科学家发现现在地球的自转时间为23小时59分59秒,比原本的24小时少了一秒,并且为了能够实现时间上的统一,有的科学家在2020年提出要对时间和差距进行更改,将这一秒的差距给抹杀,以保持时钟和自转速度的一致性。
2020年的7月19日,也是目前地球自转最短的一天,比原本的24小时还要少了1.4602毫秒,对于这样的变化也是让许多科学家措手不及,那么对于日益减少的时间会对人们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自转时间减少的影响
首先,我们要知道地球通过自转和公转形成了昼夜以及四季,但随着地球自转的周期缩短,自球自转速度加快,相应的会产生的地球离心力也就越大,也就意味着地球对于人类的吸引力将会逐渐减小。
我们都知道,在月球上处于失重的环境下,人们会随着失重环境到处漂浮。倘若有一天,地球对于我们的吸引力也减少到人们只能用漂浮的状态生存,又是否会有人感到惊恐呢?
当地球的离心力逐渐变大,吸引力逐渐变小,每个人都可以实现空中凌波微步,甚至是轻而易举地将一些重物举起,这样看起来似乎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但是长此以往的生活,又有几个人能够真正适应呢?
科学研究表明,如果地球的自转速度变成现在的17倍,那么地球只需要旋转一个半小时就能够完成一周的自传,也就意味着我们的一天将会缩减为一个半小时。
时间的飞速流逝也会让人们重新定义时间的概念,因此对于那些所谓的一眼万年的誓言也会随之改变。
除此之外,随着地球自转速度的加快,离心率的变大,吸引力的变小,当地球的自转速度高于原先时期,那么当地球赤道附近的离心力和引力会接近于平衡时,也就意味着赤道附近的所有物体都会呈现一种漂浮的状态。
而其他地方也会如同月球附近一般失去了引力的控制,人类会像鸟一样在空中漂浮,同样的海水也会不受引力的束缚,肆意翻涌。或许发生海啸不再是自然灾害而变成家常便饭的状态,又有几人能够接受呢?
除了地球内部生态会遭受到严重的破坏之外,地球的大气层也会随之消失,因为随着地球吸引力消散对于大气层的吸附能力会逐渐减弱,大气层会慢慢离开地球。
而接下来,地球将会在失去大气保护下受到太阳光的强烈照射,以及来自太空辐射的各种摧残,那时的地球将变得一片生灵涂炭的景象,人们也很难在地球上获得生存的条件。
虽然到时地球还是会沿着它自己的轨迹运转,但是对于人类和其他生物来说将会是毁灭性的灾难。
自转变快的原因
目前科学家对于地球自转速度加快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论调,究竟是何种原因造成的,但是目前较为普遍接受的是由于温室效应影响所产生的地球自转周期间断速度加快。
由于温室效应的影响,水平面被抬升,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因此导致了海水质量和体积发生了变化,承载这一切的地球自然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而地球为了适应这样的变化,不得已要将自己的自传速度调快,也才会造成我们现在时间上的缩短。
而对于这些微小的变化,我们平时是无法察觉的,只有科学家通过非常精准的原子中测算,才能够发现它的变化。
正是由于原子中的误差非常之小,只有两千万年才会存在一秒的误差,因此通过原子中的测算也可以进一步观察地球木圈自转的周期。
然而在未来,倘若地球的自转周期仍然加速,那么我们也需要研发出更为精准的时装时间测算仪器才可以。
虽然目前地球自转速度是不可否认的加快了,但是为了延缓这个进程,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加入到环境保护的行列中去,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地球自转加快是真的吗2022
判断2022年不是闰年的方法为:2022年不是整百年,用2022除以4等于505..….2,是整数,而且余2,所以2022年是平年而不是闰年。2022年属虎,是农历王寅年,共365天,53周。
产生原因
通常的解释是说一年有多少天多少小时多少分钟,取整数365天后,还有多余的,累积达到一天(24小时)后,就多加一天,多加一天的这一年就是闰年。这个解释只是告诉大家怎么计算,是人为设置的东西。
最根本的原因是: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归年(tropicalyear)。
公历的平年只有365天,比回归年短约0.2422天,所余下的时间约为每四年累积一天,故在第四年的2月末加1天,使当年的时间长度变为366天,这一年就是闰年。
现行公历中每400年有97个闰年。
按照每四年一个闰年计算,平均每年就要多算出0.0078天,这样,经过400年就会多算出大约3天来。
因此,每400年中要减少3个闰年。
所以公历规定:年份是整百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不是400的倍数的世纪年,即使是4的倍数也不是闰年。
这就是通常说的: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例如:2000年是闰年,2100年则是平年。
分类
公历闰年
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归年(tropicalyear)。
公历的平年只有365天,比回归年短约0.2422天,每四年累积约一天,把这一天加于2月末(即2月29日),使当年的时间长度变为366天(1~12月分别为31天、29天、31天、30天、31天、30天、31天、31天、30天、31天、30天、31天),这一年就是闰年。
需要注意的是,公历是根据罗马人的“儒略历”改编而成的。
由于当时没有了解到每年要多算出0.0078天的问题,从公元前46年到16世纪,一共累计多出了10天。
为此,当时的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将1582年10月5日改为10月15日,并开始了新的闰年规定。
即规定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不是400的倍数的年份就是平年。
比如,1700年、1800年为平年,2000年为闰年。
此后,平均每年长度为365.2425天,约4年出现1天的偏差。
按照每四年一个闰年计算,平均每年就要多算出0.0078天,经过400年就会多出大约3天来,因此,每400年中要减少3个闰年。
闰年的计算,归结起来就是通常说的: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
1950~2050年之间的闰年:
1952、1956、1960、1964、1968、1972、1976、1980、1984、1988、1992、1996、2000、2004、2008、2012、2016、2020、2024、2028、2032、2036、2040、2044、2048。
由于地球的自转速度逐渐降低,而公转速度则相对更加稳定,所以上述的系统经过更长的周期也会发生微小的误差。
据计算,每8000年会有一天的误差,所以英国的天文学家约翰·赫歇耳提议:公元4000年为平年,以此类推,公元12000年、20000年也是平年。
但此提议从未被正式采纳。
原因是到了4000年,地球自转的精确速度并非如今可以预测,所以届时参照真实数据方可做出判断。
因此,在长远的将来,针对闰年的微小调整应该不是由预定的系统决定,而是随时不定性的。
农历闰年
中国的旧历——农历作为阴阳历的一种,每月的天数依照月亏而定,一年的时间以12个月为基准,平年比一回归年少约11天。
为了合上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即回归年),每隔2~4年,增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为闰月。
闰月加到哪个月,以农历历法规则推断,主要依照与农历的二十四节气相符合来确定。
在加有闰月的那一年有13个月,历年长度为383~385天,这一年也称为闰年。
如1984年(鼠年)的农历中,有两个十月,通常称为十月和闰十月(即闰月)。
农历闰年、闰月的推算:3年一闰,5年两闰,19年七闰;农历基本上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
如公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这个日子,都是闰四月初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