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版厂,特指制造纸板的工厂。
其制造过程主要依托瓦楞纸板生产线,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瓦线”。
整个制板流程涉及多个步骤,从原纸开始。
原纸首先被安置在原纸架上,随后通过接纸机进入单面机制作瓦楞纸。
接着,制作出的瓦楞纸将被裱贴上原纸,经过一系列工序最终形成纸板。
在制版厂中,瓦楞纸板生产线扮演着核心角色,它将原纸转化为具有特殊结构的瓦楞纸,再通过裱贴工艺与另一层原纸结合,从而形成坚固、有弹性的纸板。
这个过程不仅依赖于先进的机械设备,还需要技术人员精确操作,以确保纸板的品质和规格符合需求。
制版厂的生产活动通常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环节:原纸接收、原纸准备、瓦楞纸生产、瓦楞纸裱贴、纸板成型及后处理。
在原纸接收环节,需要确保原纸的质量符合标准。
冲版时为了适合弱曝光的晒版条件,显影液的配比一般要比说明书上的配比浓度高。
以显影液为例,说明书要求原液与水的配比为1:5~1:8,而“弱曝光”一般要按1:4的浓度配制。
印版冲洗出来后,常有带脏情况,处理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把印版重新冲洗一遍,但太浪费时间;另一种方法,也是较好的方法是向显影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洗衣粉,通过增强冲版液分子活性的方法去脏。
修版
修版时最关键的一点是去除印版上不该有的胶片边痕。用修版笔修脏后的痕迹也一定要用湿布及时擦除,以免印刷时上脏。对于印版上的划痕,可以用细毛笔蘸少许稀硫酸涂在划痕处处理。
检查拼版质量
版面检查是印版上机前的最后一道工序,如果这道工序把关不严,将会给印刷厂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检验版面除检查版面文字与图片有无断笔、少画、发虚的情况外,还要对版面的版位进行详细的检查。
如果是连晒的印版还需要检验YMCK四块印版一晒与二晒的偏差。
晒版车间多是靠目测检验印版质量,但由于印版图文与空白部分反差小,长时间检测会产生疲劳,且有些差错不易检出。
较好的检验方法是,冲洗后的印版及时提墨,加大印版的反差,以适应人眼的观察习惯。
计算版数
在印版上机时,一定要点清印版的数量。
计算版数时要分清是8开还是4开报版。
(1)8开报版的计算计算公式为:n/4+a×3+b×1。
n为总版数,计算时,n一定要为8的整数倍,如果不是,要以大于此数的最邻近的8的整数倍计算。
如总版数为28,则要以版数32来计算。
a为彩版套数,可拼在一起的4个彩版为1套,不足4个的也算1套。
b为套红版套数,可拼在一起的4个套红版为1套,不足4个的也算1套。
例如,总版数为28个版(n=32),其中彩版数为16(a=4),2个版套红(b=1),则做一套版需ps版总数为:32/4+4×3+1×1=21块。
以上公式适合于窄幅单倍径塔式轮转机。
(2)4开报版的计算计算公式为:n/2+a×3+b×1+c。
n为总版数,计算时n一定要按8的整数倍计算,否则要以大于此值的最邻近的8的整数倍计。
a为彩版套数,可拼在一起的2个彩版为1套,不可拼的2个彩版算2套。
从1版开始连续的8个版为一组,不成组的版面一般为后4个版;一套彩版计做2套,a一定要为偶数,如为奇数则加1。
b为套红版套数,可拼在一起的2个套红版为1套,不可拼的2个算2套,从1版开始连续的8个版为一组,不成组的版面一般为后4个版,1套套红版计做2套。
b一定要为偶数,如为奇数则加1。
c为白版数,在一组版(从1版开始的连续的8个版为一组)中如果彩版与套红版套数为1,则需要白版。
彩版需要3块,套红版需要1块。
举例说明,假设总数为20(n=24),1、4、5为彩版(a=2),9、12、17、20为套红版(b=3),白版数c=1,则做一套版需要ps版总数为:24/2+2×3+3×1+1=22。
以上公式适合于窄幅双倍径“Y”型轮转胶印机。
另外,在计算版数时,应结合印刷机的实际结构,切不可死套公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