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圈、快门是用来控制拍摄时的曝光总量的。
需要的曝光量随ISO提高而减少,随被摄对象的亮度提高而减少。
ISO数值x2(提高一倍),感光器件的感光灵敏度提高一倍,所需曝光量减少到原来的1/2光圈数值x2,曝光量减少到原来的1/4(平方的倒数关系)。
所以光圈两档相差1.414(根号2)倍。
快门速度x2,曝光量减少到原来的1/2。
举例:假设某场景用ISO200,光圈4,快门1/30时曝光正常。
那么,下列组合也同样曝光正常。
ISO200,光圈8,快门1/8(ISO不变,曝光灵敏度不变。
光圈小了两档,快门也要减两档)ISO200,光圈5.6,快门1/15(ISO不变,曝光灵敏度不变。
光圈小了一档,快门也要减一档)ISO200,光圈2.8,快门1/60(ISO不变,曝光灵敏度不变。
光圈大了一档,快门也要加一档)ISO200,光圈2.0,快门1/125(ISO不变,曝光灵敏度不变。
光圈大了两档,快门也要加两档)下面的原理类似,你可自己分析一下
快门和iso计算公式
这个你没理解清楚啊,为了满足正确曝光,在不同环境照度及镜头光圈值下,对于相机镜头来说光通量是个变数啊,所以ISO值也是个变数。
如果某焦段、某光圈值、某ISO值在S模式下的快门值已经快过安全快门,那么就不需要调整ISO了。如果上述情况下快门值已经慢过了安全快门了,那么就需要增大光圈或提升ISO以相对增加快门速度以满足安全值。
所以说,在为了满足安全快门值并正确曝光的前提下,ISO大小是不能固定的,并且和光圈大小是呈倒易互逆的线性关系。
在对景深无严格要求情况下应该优先增大光圈以提升快门速度,在对景深有要求的情况下才优先增加ISO以提升快门速度。
这个公式是有意义的,是个经验型公式,并不是某人所说的无用论。
首先安全快门的是来自胶片时代,因为胶片时代无像素概念,但有个清晰度的定义就是对角线长度的1/1000~1/1500是像结焦点容许弥散直径(折中1/1250约0.035mm)。
可以参照这个转换到数码概念上去,如果CCD/CMOS对角线上也有相当的像素值1250上下,也就基本可以套用了。
不过因为数码的像素值及密度不同的原因,所以需要自己参照这个经验公式增设一个系数,在套用时候代入系数就能针对某款相机套用了。
而且对于DX系统来说,在计算安全快门的时候,应该代入焦距等效系数(在C/N家的相机或镜头说明书中有说过)。
因为在数码135系统上讨论安全快门时,其实是针对像素密度及画幅。
自己的一点感性认识,请指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