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油,又称茶籽油,是一种从山茶树的种子中提取的植物油。
山茶树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尤其是湖南、江西、广西等地。
山茶油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风味,被誉为“东方橄榄油”。
那么,山茶油是如何榨取的呢?下面将详细介绍山茶油的榨取过程。
首先,要榨取山茶油,需要采摘成熟的山茶果实。
通常在每年的秋季,当山茶果实成熟时,农民们会手工采摘。
采摘下来的山茶果实需要进行初步处理,去除果皮和果肉,留下里面的种子。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机械脱皮机来完成,也可以手工剥离,但手工剥离效率较低。
接下来,将去皮后的山茶种子晾晒至适当的水分含量。晾晒的目的是降低种子的水分,有利于后续的榨油过程。同时,晾晒过程中,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杀死部分细菌和微生物,减少油品的酸败风险。
晾晒好的山茶种子需要进行炒制。炒制的目的是通过加热使种子中的油脂更加容易流出,同时炒制过程中的翻动可以使种子受热均匀。炒制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控制得当,过高的温度会导致油脂氧化,影响油品的品质。
炒制好的山茶种子进入榨油环节。
传统的榨油方法是使用木榨或者石榨,将炒制好的种子放入榨膛,通过人力或畜力驱动榨轴,将种子压碎,挤出油脂。
这种方法虽然劳动强度大,但榨出的油品质较好。
现代榨油工艺则采用机械榨油机,将炒制好的种子送入榨油机,通过机械压力将油脂挤出。
机械榨油效率高,且油品质量稳定。
榨出的山茶油还需要进行过滤和沉淀。首先,将榨出的油液过滤,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残渣。然后,将过滤后的油液静置一段时间,使其中的一些悬浮物自然沉降,从而提高油品的纯度。
最后,经过过滤和沉淀的山茶油需要进行包装和储存。将山茶油灌装到干净、密封的容器中,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这样,一瓶美味的山茶油就榨取完成了。
总之,山茶油的榨取过程包括采摘、去皮、晾晒、炒制、榨油、过滤、沉淀等多个环节。
每个环节都需要精心操作,才能保证山茶油的品质。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榨油工艺也在不断改进,使得山茶油的榨取更加高效、卫生。
茶油什么时候采摘最好
1、茶油农历八月初才开始有。
油茶籽的采摘季节并不是固定的,品种不同采摘时间不同。
比如霜降籽,应该在霜降后5天采;寒露籽应该在寒露后采摘;立冬籽应该在立冬后采摘。
至于油茶果的品质,其实很容易观察,立冬籽树冠大,分枝角度大于40度,叶大而稀,果大,每果种子7~10粒。
2、油茶籽应该选择合适的采摘时间和采摘操作。
采摘早了,出油率低不少,浪费了油茶树一年积累的精华,自己改做了无用功;采摘晚了,油茶籽开裂落入草丛,很难寻回来。
俗话说“七胀球、八胀油”、“过了霜降节,油在树上歇”。
从这些谚语中,可以看出油茶果的油分是如何转化和积累的。
3、大部分油茶果在农历8月初到霜降前后才基本成熟。
农村还有“寒露到霜降,茶油上树旺,霜降节后多一日,茶油上树多一滴”的说法。
其实最好的采摘时期,就在油茶果已经成熟而果实未开裂之前采收。
同一棵树上的油茶果,有的成熟有的没有成熟,不能一网打尽。
分两次或者多次采摘,对于茶油品质和出油率帮助很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